试论我国卫生高职教育发展的趋势与对策

2015-04-15 16:38崔玉宝
关键词:卫生院校职业

崔玉宝

(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医学技术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6)

试论我国卫生高职教育发展的趋势与对策

崔玉宝

(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医学技术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6)

在当前政策支持下,卫生高职教育的各项措施正处于快速落实和完善时期,这必将为卫生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和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所以,卫生职业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管理层,应审时度势、紧抓机遇,积极探讨社会化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也要拓宽就业与培训渠道,本着为社会需求负责、为学生就业负责的态度,谱写为民服务的卫生高职教育篇章。

职业教育;卫生教育;发展趋势;人才培养质量

长期以来,我国卫生职业教育发展步履维艰。然而,随着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普通群众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得到了空前提高,随着物质、文化发展水平的快速提高,人们的观念认识也得到了空前改善;目前,我国人才培养结构也正经历重大调整和改革,人才使用与就业已从知识型人才跨度到了实用技术型人才备受追捧的时期。在此背景下,国家层面的上层建筑管理者也正根据当前人才培养模式、社会需要与学生就业所需等,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方面连续发布了多道政策性或指导性文件,为我国卫生高职院校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政策保障。

一、我国卫生高职教育发展面临的困境

1.职业要求与学生职业素养存在较大差距。卫生高职院校毕业生是基层一线医疗机构的就业主力军,而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则是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中居民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直接面对的工作人员,他们的业务素质能力是执行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的关键要素,直接决定了居民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水平[1]。另外,基层卫生服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也直接影响着患者就诊取向。从目前基层医院患者的就诊现状来看,医院面临冷清的局面,主要与患者对基层卫生服务人员业务水平及业务素养的不够信任有关。从目前中等卫生职业院校的学生择业、择校情况来看,学生多由于升学考试成绩差选择了学校,而不是出于对职业的热爱或敬仰,致使卫生高职教育水平难上高台阶。

2.滞后的教学管理水平已不适应扩招发展的需要。教学是根本、管理是保障。如果没有良好的教学管理做保障,教学很难扎下坚实之根。按照管理适应性原则,学校各部门在不同发展阶段,必须制订和实行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措施,要不断调整和完善管理制度,实现有效管理、有序管理、有为管理和特色管理。尽管我国职业教育在外延扩张上有了快速发展,但在规模扩张的同时,教育教学管理理念需要与时俱进。目前,许多高职院校还沿袭中职校管理模式,管理人员基本上还是原中职校的一套人马,其管理理念没有根本变化[2]。对于卫生高职教育来说,更新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是学校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3.师资力量薄弱已难满足学生需求及教学需要。师资队伍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等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因素,这也是国家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方案中的重要指标之一[3]。但多数研究报道,目前我国卫生高职院校师资配置比例及职称结构不合理,高职称教学人才缺乏,尤其缺乏必要的学科前沿领域专家,学科发展缺乏引导人物或精神支柱[4,5]。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教学方法陈旧,且缺乏对学科前沿知识的了解和及时更新,致使陈旧的教材反复沿用、知识就像故事一样一年年在重复中陈述。这种无新鲜血液输入式的知识传授,不但凸显了教师较低专业水平的缺陷,更难让课堂变得生机盎然,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4.课程设置体系固步自封、缺乏自主更新和创新。课程设置是专业建设的灵魂,由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和课程活动方式等组成,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化,是教学内容和进程的总和,决定了学校将通过怎样的方式培养学生[6]。由于卫生高职教育发展历史较短,人们对专业建设的基本规律还缺少必要的研究,使得高职教育的专业建设往往陷入缺乏个性的矛盾中。突出表现为:专业建设跟在本科院校后面亦步亦趋,课程体系是相应本科专业的压缩版,课程改革总是在原有课程框架中小打小闹,不能涉及教学改革的深层次问题[7]。也就是说,这种不及时适应形势发展、缺乏结合学校自身特点进行自主更新和创新的课程设置体系,使卫生高职教育难上新台阶,更难打造自身独特亮点。

二、我国卫生高职教育发展蕴含的机遇

1.政策导向为卫生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增添了动力。2009年教育部、卫生部联合颁布的《关于加强医学教育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9】4号)文中,明确规定了“遵循医学教育规律,严格控制医学类招生规模,积极发展护理、药学等卫生职业教育”,该意见为我国卫生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方向性发展奠定了基础;且《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更为我国卫生职业教育的改革指明了方向,该纲要多次强调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且做了细化后的指导性规定,明确了职业教育的任务、目标、发展与保障措施等。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已由一般的倡导和规划阶段进入到了实质性有步骤的实际操作阶段[8]。从2002年起,教育部连续召开了三次高职教育产学结合经验交流会,分别研讨了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等行业和领域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工作。俗话说,政策是导向、政策是指挥棒。强大政策支撑,必将为我国职业教育包括卫生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保障,同时也为如何规范办学、如何办人民满意的学校指明了方向。

2.技术型、实用型人才备受社会关注和追捧。现代职业教育引入我国远早于普通教育,目前已具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其在我国的发展形式和普及程度远远落后于普通教育。在几千年“重学轻术”的文化传统和价值取向的影响下,人们这种惯性的传统思想在短时间内很难得到较大改善,因此,从我国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看,长期以来往往“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理念主导着人才培养方案[9]。因此,在群众眼中职业教育就是培养体力劳动者,是差生升学的无奈之选,职业教育难登大雅之堂,在办学过程中更是步履维艰,其中生源不足、文化水平低下是制约职业教育的重要问题。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高职教育逐渐成为政府发展高等教育的重头戏,如何加快和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已成为各项改革措施的主要内容之一,职业技术教育蕴含的潜在魅力正逐步得到世人的关注和认可[10]。

3.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卫生职业教育拓展了更大发展空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及其卫生体制改革服务体系中涉及的医疗服务、资源配置、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及老年人健康服务体系等,均为目前卫生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较大发展空间。例如,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医药供应体系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建设等,整个链条过程中,其中技术型人力资源已成重要因素。这种覆盖性的医疗服务体系建设,需要大批卫生服务人员参与其中,而卫生职业教育首当其冲应当承担起技术型人才培养的责任。从目前我国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情况来看,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比如社区卫生服务站才仅在大城市或经济水平发展较好的中等城市中开展,在经济较为落后的中西部地区甚至乡镇医院建设还尚待起步。可见,基层服务部门大批卫生服务人员空缺必将刺激卫生职业教育快速转变和发展。

4.经济发展、健康意识转变,社会需要更多卫生人才。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经济经历了快速发展,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快速改善,同时广播、电视等媒体资源也得到了空前发展,信息传播渠道日益广泛和普及,群众文化素养和知识量得到了快速提升,人们对健康概念的认识也日趋清楚,同时也开始更多的关注如何预防自身疾病等自身健康问题。众所周知,地方经济发展水平是制约当地群众寻医问药的基础条件,随着经济水平改善、发展和生活条件的改善,居民的文化素养会随之提高,而发达的经济条件和较高的文化素养会明显改善人的健康意识,从而关注自身健康以提高对卫生服务业的需求。另外,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也为老年人卫生服务业的开展提供了广阔空间,老年人日常寻医问诊及护理正逐步走向普及化和常态化发展。也就是说,目前我国大多数区域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层次,已使绝大多数居民脱离了小病忍耐,耐不住才上医院的年代,群众的健康意识已得到较大提高和改善,社会正需要更多的卫生服务技术型人才走到群众中去。

三、发展我国卫生高职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1.加强宣传和政策导向引导,提高生源质量。高质量的生源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从目前生源情况看,应当着力选拔素质高又热爱卫生行业的学生入学,做好入学教育工作,使学生尽快适应新环境、完成角色转变,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毕业前,要做好毕业前教育、心理疏导和就业指导。学习过程中,要做好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工作,确保教学活动正常运行,有计划有步骤完成教学内容,并积极开展各项学习竞赛。具体做好以下工作:各专业制定不同的教学大纲、课程进度表,增加专业前沿知识、见习课和实习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应行业需求。对教学过程、学习目标定期考核、反馈,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努力做好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综合素质教育。

2.适应新形势,重视管理方法研究、提高管理水平。管理水平是体现办学水平、培养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既是体现办学水平的软指标也是保障能否培养合格人才的主要因素。所以,加强管理、提高管理水平也应是学校领导及其附属管理部门体现自身管理价值及提高办学层次的重要任务。有报道提出了“四有管理”措施[11],实现高职院校的“四有管理”,一个重要的保证是管理的人文精神的铸造,要求管理团队应有高瞻远瞩视野、不可局限于眼前,同时更要具备较强的人际交流、团队协作精神,能够聚人气调关系充分调动团队之间良好的分工协作精神,才能不断优化管理资源。所以,卫生高职教育院校的管理层应根据学校自身发展情况,不断探索和发掘学校发展的潜在资源,既要充分发扬学校的特色办学点,也要不断发现和反省自身办学水平的不足,不断完善和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只有在办学管理水平得到师生及社会的认可下,才能更大限度的激发或调动教师教的激情、学生学的热情,进而才能进一步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支持。

3.明目标、寻方法,不拘一格培养区域实用型人才。要结合当今新一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合理布局卫生高职教育院校的分布,力争体现卫生教育的专业特色,充分发挥卫生高职院校培养区域实用型高素质人才的优势[12]。根据各院校教育资源,合理规划专业结构及布局,建设自己的优势专业,充分利用教育资源,积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彰显办学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及行业发展情况,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即停办不适应经济发展的旧专业、开办适应经济发展新要求的新专业,进一步规范专业定位、完善专业标准,完善教学监控和评价机制,从而达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实用型人才的目标。

4.建立完善的师资培训制度和上岗制度。培养实用型人才必须依靠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应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掌握和了解本专业的新进展和新成就,并较好地掌握教学技巧和教学方法[13]。当前,我国卫生高职教育师资队伍与上述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各院校必须充分重视,视具体情况,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培训,抓好教师队伍的继续教育,应做好以下工作:鼓励青年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选派专业带头人到国内名校、本专业相关临床科室进修学习;定期举办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培训班;加强师德教育,培养教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做好师资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责范围,规范教师和教辅岗位责任制。

5.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建立多渠道人才培养途径。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建立多渠道人才培养途径,是国家实现高职院校改革培养办法的重要内容,也是上层管理部门实施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政策导向和必要实现的重要改革目标。因为高职院校只有认清自身发展形势及自身办学资源和条件,充分与社会资源建立交流和融合,才能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进一步拓宽培养途径,并根据社会实用型人才的需要培养社会所需的劳动者。所以,工企结合有利于弥补学校实践教学条件缺乏,也利于企业的生产组织安排。例如,边荣江等[14]在报道中指出:淄博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中医药高职教育中药专业与广州药业知名企业潘高寿药业公司签订了“订单培养”中药人才的长期协议,双方共建“培训基地”,组建“潘高寿教改试验班”。对学校而言,通过订单式培养、双方合作组织教学活动,培养符合行业需要的人才;对用人单位来说,获得了稳定的人才来源,降低了培养成本,提高了人才素质,这种“学校—企业—学生”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值得借鉴和推广。

6.明确培养定位,加强人才就业渠道的疏通工作。怎么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培养的人能够胜任什么样的工作?这应是办学者和学校管理层必须明确的问题。然而,光有学校明确还不够,学校教育者要通过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清楚自身定位。让学生清楚要学什么,要干什么,以及怎么干等。要引导学生摒弃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就业心理,树立学生走进基层、服务群众的理念。在此理念基础上,学校要加强与地方合作,建立多渠道人才培养就业模式,既满足了地方人才需求、服务了地方,又为学生疏通了就业渠道,不仅让学生有学上而且也有工作干。一旦打开了就业渠道,自然也利于学校优质生源供给,为学校的良性发展打下了基础。例如,目前“订单培养”模式[14,15]为高职院校学生培养和就业提供了新的借鉴,这种学校、用人单位及学生三方互动的模式,达到了三方共赢的效果,不仅解决了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了学生创业和就业的适应能力。

在经历了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快速增长与转型之后,社会劳动力资源的配置已发生重大转型;另外在群众的经济、文化水平得到了明显改善的基础上,群众的观念、认识也得到了很大提高,技术型教育人才正逐步得到普遍关注和认可;尤其在国家强大政策保障下,必将为我国职业教育包括卫生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保障,同时也为如何规范办学、如何办人民满意的学校指明了方向。这些社会因素必将为我国卫生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提供强大的潜在发展机遇。为此,卫生职业院校应在机遇召唤下,紧抓发展时机,务实创新,深化改革,在充分考虑服务区域群众需求、学生培养和就业需要的前提下,积极调整管理方法、培养模式、教学方法、学校就业渠道等,办好让社会、让家长、让师生满意的学校,从而为学校发展争取一席立足之地。◆

[1]秦雪.山东省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人员业务素质水平评价研究[D].山东:山东大学,2013,5.15.

[2]单增春.论卫生高职教育的教学改革[J].卫生高等职业教育,2001,15(4):34-35.

[3]季宁东,张徐宁,叶云峰.凝心聚力务实教研彰显卫生高职教育特色[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19):5-6.

[4]黄昆生.高职教育管理的改革与创新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5,(4):148.

[5]王光文.对卫生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总第359期):31-32.

[6]孙长海,马立杰,张景云.对我省医药卫生类高职教育专业设置的建议[J].辽宁高职学报,2011,13(2):13-14.

[7]梁琼芳,张少华,李小兰.适形势、探路子、求发展[J].中等医学教育杂志,1998,16(2):31-33.

[8]马长世.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五大机遇[J].教育与职业,2007,(26):5-7.

[9]王丽娟.高职教育困境及策略研究[J].现代交际,2015,(3):251.

[10]张玉琴,郑保平.我国高职教育办学现状及困境[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9(6):67-70.

[11]邱东民.“四轮驱动”推进卫生高职教育新发展[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1,22(3):68-70.

[12]杨云山.促进高职教育改革培养市场需要的卫生技术人才[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12):10-12.

[13]要瑞莉,徐泊文,杨殿福.高职院校医学基础课师资队伍现状与对策研究——以唐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大学教育,2013,(3):26-27.

[14]边荣江,王玉真.谈卫生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J].卫生职业教育,2004,22(22):12-13.

[15]魏高文,周国兴,袁石芳,等.湖南省城市卫生职业教育发展对策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04,22(18):16-18.

On the Trends and Strategies for Health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

Cui Yubao
(Yancheng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ciences,Yancheng Jiangsu,224006)

With the help of current policy,a lot of measurements are being performed and improved,which will lay a solid foundation and provide a larger spa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ealth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Therefore,the workers in health vocational education,especially in management layer,should seize the opportunity,explore the talent trainingmode of socialization,focus o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and broaden employment and training pathways to cultivate talents for our society.

vocational education,health education,trends,talent training quality

R917

A

1674-0416(2015)04-0030-04

[责任编辑:文 剑]

2015-06-16

崔玉宝,男,1975年生,安徽含山人,副教授,病原生物学专业博士。

猜你喜欢
卫生院校职业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卫生与健康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卫生歌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办好卫生 让人民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