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场所用字不规范现象研究

2015-04-15 16:38王琳琳王振来
关键词:用字繁体字公共场所

王琳琳,王振来

(1辽宁师范大学 文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1;2辽宁师范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1)

公共场所用字不规范现象研究

王琳琳1,王振来2

(1辽宁师范大学 文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1;2辽宁师范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1)

公共场所不仅是人聚集之地,也是信息传递的重要场所。这里的标牌、路标、店名、广告等各种用字都要求正确规范。但在我国一些城市公共场所中存在一些用字不规范现象。我们对一些城市的公共场所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公共场所确实存在不规范用字现象。公共场所用字不规范现象有几种情况:字形不规范、字音不规范、字义不规范等。本文从主客观两方面分析了不规范用字现象存在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

公共场所;用字;不规范现象;原因;解决策略

公共场所能反映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精神面貌,也能反映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公共场所具有人口相对集中、流动性大、开放性大、活动频繁等特点。公共场所的店名、路牌、牌匾、广告、电子屏幕、物品名称等都离不开用字、用语。国家语言文字法规定公共场所一定要使用规范汉字和用语。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公共场所不规范用字、用语现象还存在。表现在乱用谐音套改成语,换字、创词,以繁换简,还有异体字、错别字等现象。这些不规范现象值得我们去研究,文明社会要从文明用字、用语做起。

一、公共场所用字不规范现象

1.字形不规范。错别字现象主要集中在一些门面标语、广告、店名上。有些是印刷体,有些是手写体。例如:某修车店把“补胎充气”写成“补胎冲气”;“家具店”写成“家俱店”;“装潢店”写成“装璜店”;水果超市的菠萝错写成“波萝”;最常见的是“寻人启事”错写成“寻人启示”;网吧广告把“一往情深”写成“一网情深”;治痔疮药广告把“有恃无恐”写成“有痔无恐”;有的商店把“批发与零售”写成“批发与另售”。

第一,简化字、繁体字现象。繁、简字随意使用的现象也是随处可见。有的人使用已不用的简化字,虽然不是很多,但是仍在一些场所为了方便而使用国家已经停止使用的简体字,如一些停车场的招牌上写着“仃”车收费,用“仃”代替“停”。相比简化字的使用,繁体字的使用频率更大一些,在我们的身边比比皆是。如在一些牌匾上出现的繁体字,大连城园温泉山庄的“连”字用了繁体字“連”,理发店的“发”字有很多都用了“”,如“亮亮剪”“靓丽理店”“时尚艺”,王记刀削面的“记”写成“記”,某内衣店米兰的“兰”写作“蘭”,通州牛肉汤的“汤”写成“湯”,姐妹麻辣烫的“烫”写成“燙”。在娱乐休闲场所中也有用繁体字的情况,如文化活动室的“动”写成“動”,老年书屋的“书”写成“書”。

第二,异体字现象。异体字的使用率虽然已经随着规范汉字工作的推进而逐渐减少,但是也并未完全消除。例如:水果商店用“桔子”代替“橘子”;一些招聘广告上用“人材”代替“人才”等。

2.字音不规范。 字音不规范分为两种情况:其中有一种情况是发生在公共场所人们的交流中的,是语音方面的,是听觉上的。由于网络流行语在现实生活中的使用,使读音不规范。因网络流行语的使用导致字音不规范的现象很明显,主要发生在一些青年人聚集的场合,如校园、同学聚会、逛街的路上等。例如:声母、韵母都改变了:“怎”()么办?=“肿”()么办?声母z变成了zh,韵母en变成了ong;大“飞”()机=大“灰”()机,声母f变成了h,韵母ei变成了ui;“人”()家=“银”()家,声母r变成了y,韵母en变成了in;把几个字的音节连读,省去最前面音节的部分韵母和最后面音节的部分声母;或者保留部分音节,改变其中一部分音节:你“知道” () 吗?=你“造”()吗?这里只取了里的z和里的ao;“不要”()伤心=“表”()伤心,这里取了里的b和整个iao;不要“这样子”()=不要“酱紫”(),这里保留了,并在其前面加了j;改变声母:我想“死”()=我想“屎”(),平舌s变成了翘舌sh;“少”)年=“骚”)年,翘舌sh变换成了平舌s,并且去声变成了阴平;“睡”()觉=“碎”()觉,翘舌sh变成了平舌 s;“伤”)心 =“桑”)心,翘舌sh变成了平舌s等。

第二种情况是视觉上的,谐音字的大量使用,严重影响了规范化。主要表现在人们将规范词语的某一字换成其他同音字,读音没变,但是字义已经发生了改变。例如,房地产的广告“亿达春田,四载城熟”,我们常用的:“成熟”在这里被换成了:“城熟”,表示这楼盘已经开始出售;医院的推广有“长城医院,专治男题”里的“男”题就是借用了我们常用的“难题”,在换了字之后,意义当然也发生了变化,用“男”题表示男性问题;某音乐比赛的宣传画报上“音为有你”,将“因为有你”里的“因”换成了“音”,来表达这次的主题是音乐。另外像“狠狠”红、“芯”方式、“胸”器等,都是将本有的词语,在字音不变的情况下换掉某些字,利用谐音字改变了原有的意义。

二、公共场所不规范用字的消极影响

1.影响人们的沟通。我们的生活中一直通行规范化的简化字,但在现实中却还有诸如繁体字、异体字、简化字等出现在我们的公共用语中,这无疑会使人们怀疑自己所掌握的规范内容的准确性,同时又由于对一些不规范用字的不熟悉,导致人们理解和沟通的障碍;再如,我们整天口头上说的“肿么办”“酱紫”“碎觉”等,被一些年长的人听了去,势必会影响到他们的理解和沟通。

2.影响孩子们识字认知。学校里的老师教规范汉字,孩子们学的也都是规范用字,特别是那些识字不多的小学生,当他们面对公共场所这些不规范汉字,会出现茫然的心理。当公共场所这些不同于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出现在他们的视线中时,会扰乱他们对已经学习的内容的认知程度,同时也会传授给孩子们一些错误的语言文字信息,会对孩子产生误导。另外,这些繁简混杂、错用、异用的字也会使人们对现行的教育成果产生冲击;而语音上的随意改变也会使孩子们对自己的发音产生疑惑和质疑,甚至学习那些“与众不同”的发音。

3.影响国民素质和国家形象。公共场所的用字规范程度,是对国民整体素质的一个侧面呈现,同样公共场所的用字不规范也严重影响着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二者相辅相成。

公共场所不规范用字用语也会影响国家形象,随着中国开放程度的加深,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这些公共场所毋庸置疑成为外国人了解中国的一个窗口,而这些不规范用字用语现象会影响国家形象。

三、造成用字不规范原因

1.主观方面。有的人缺乏语言文字规范意识,觉得汉字规范和自己关系不大,出现错字、别字、异体字的情况对自己也影响不大。这些人主观上不重视用字用语,平时也不了解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缺少语言文字知识,造成用字、用语出现问题。殊不知,公共场所的用字用语是非常重要的,公共场所用字用语能够体现社会的文明程度和公民的素质,要重视用字用语的规范。

2.客观方面。在社会上,某些单位或影视作品中,为了求新求异,在牌匾、影视字幕、广告上随意使用繁体字、异体字,这些做法为读者、观众带来了视读的障碍,势必会造成用字的不规范。这些做法只想到了如何吸引大众的眼球,而未考虑到对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

地区间文字使用存在差异影响了文字规范。例如:在大陆使用“水汽、蒸汽、水蒸气”,在香港“水蒸气”和“水蒸汽”是混用的,这种地区的汉字使用差异也是影响用字不规范化的原因。

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本身存在一些不足。例如《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中有词条“噩梦”和“恶梦”,“恶梦”:“凶险的梦,比喻可怕的遭遇”,“噩梦”:“令人惊恐的梦,比喻可怕的遭遇”。而在《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只有“恶梦”这一个词条,表“可怕的梦”。这就意味着使用不同的工具书,人们会找到关于“恶梦”“噩梦”的不同解释,这不但没能帮助解决规范化问题,反而产生了负担。另外,工具书的不断修订,也给学习和使用带来了困难。例如:在《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有词条“下工夫”,到《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就将“下工夫”调整为“下功夫”,如果人们在使用工具书时没有注意到这些修订的变化,当然也会导致用法的差异,从而阻碍用字的规范。

四、解决策略

1.公民要树立用字规范意识。作为国家的一员,我们有义务和责任共同推动公共场所用字规范化进程,并且要尊重和维护汉字规范化。不能认为这是无关紧要的小事,应从个人做起严格遵守和执行汉字规范化的相关政策和文件。严格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字形、字音、字量等方面的标准,书写规范汉字,使用规范语言。在生活中,发现用字不规范现象,在能力范围内要及时指出、改正,或与有关人员协调沟通,争取共同推进规范化。

2.学校要教规范汉字。低年级的孩子要从小抓汉字的正确读音、字形、字义、书写笔顺和使用;高年级和各大高校的学生更要在其离校前,对汉字的规范使用情况进行严格的把关。因为这一批批高校学生,毕业后将流向各行各业,其影响范围是不可估量的;对于外国留学生,在课堂,教师要以身作则,每一笔一画都认真书写,每一个汉字读音都要符合规范。

3.国家方面要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国家制定汉字书写、使用、传播过程中严重影响公共场所用字规范的相关文件。比如制定语言文字应用的法律、法规,对公共场合中存在的严重不规范现象或故意为求新求异而使用不规范词语的情况采取必要的惩罚措施。法治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必要前提,因此,国家有关方面对此实行一些行之有效的政策是非常必要的。

王铁琨(2008) 《语言使用实态考察研究与语言规划》认为“各地区要珍惜语言资源,运用好这个资源,在公共场所要使用规范的语言,一些路牌、广告、商店、饭店名称不符合汉语要求,必须改正”。目前,公共场所用字存在不规范现象虽然已经采取了一定的措施进行规范,但还是不够,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并取得有效的解决办法,促进公共场所用字的规范化。语言涉及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反映了人们的精神面貌与文化心理状态。从公共场所用字情况能间接反映一个地区人们的心理状态和文化素养,也能反映这个地区人们的文化底蕴。为此,我们要懂得公共场所用字规范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这期间就要求从每个人做起,从每件小事做起,共同为公共场所用字的规范化而努力。◆

[1]傅永和.汉字规范化60年[J].语言文字应用,2009,(4):16.

[2]龚家镇.关于新时期汉字规范问题的思考[J].中国语文,2005,(6):540.

[3]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黄德宽.论汉字规范的现实基础及路径选择[J].语言文字应用,2007,(4):3.

[5]李行健.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M].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14.

[6]苏培成.汉字规范的理论和实践[J].语言文字应用,1992,(2):22.

[7]王宁.谈《规范汉字表》的制定与应用[J].语言文字应用,2008,(2):3.

[8]王铁琨.语言使用实态考察研究与语言规划[J].语言文字应用,2008,(1):16.

[9]王振来.大学生普通话测试克服“乡音”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14,(4):565.

[10]原新梅.高等师范院校汉字规范问题思考[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1996,(6):56.

On the Nonstandard Usage of Chinese Characters in Public Place

Wang Linlin1&Wang Zhenlai2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Dalian Liaoning,116021)

Public place is not only a place where people gathered,but also an important part for information transfer.The usage of Chinese characters on signs,road signs,and shop names and so onmust be standard.But in some cities,nonstandard Chinese characters are common used in public places,such as glyph,pronunciation,literalmeaning and so on.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ason for the existence of the non-standard phenomena from two aspectsof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and puts forward the concretemeasures to solve the problem.

public place, the use of Chinese characters, non-standard phenomenon, reason,countermeasure

H195

A

1674-0416(2015)04-0115-03

[责任编辑:王靖宇]

2015-06-21

王琳琳,女,1989年生,辽宁朝阳人,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在读研究生;王振来,男,1965年生,辽宁绥中人,教授,文学博士。

猜你喜欢
用字繁体字公共场所
哈哈镜
容易混淆的词语
《汉语大字典》“人名用字”考误举隅
科技论文表格的编排要求(五):用线和用字
汉字繁简再引热议
基于ARM的公共场所智能保洁车控制系统的设计
公共场所 不能乱来
支持公共场所禁烟为自己为他人
辽代避讳用字“元”
台网友鼓动“繁体字申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