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训练与护理干预在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后的应用

2015-04-15 19:24杨扉扉贵州省骨科医院骨科贵州贵阳550000
吉林医学 2015年16期
关键词:假体患肢康复训练

杨扉扉,张 涛 (贵州省骨科医院骨科,贵州 贵阳 550000)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在理论上可以解决老年患者关节退变所致关节疼痛、关节活动障碍等症状。但在实际临床中,越来越多患者由于当地手术水平较低、假体磨损、骨水泥松动等原因导致髋关节再次出现疼痛、关节功能下降[1],需要接受人工髋关节翻修术。另一方面,由于接受人工髋关节翻修术患者年龄普遍偏大,基础疾病较多,且实施髋关节翻修手术较初次手术难度更大,手术消耗时间更长,术中出血多[2]。所以,针对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后患者实施康复训练以及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临床疗效,缩短康复时间等。笔者对我科2012 年1 月~2014 年1 月所收治全髋关节翻修术后患者29 例进行相关康复训练及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科2012 年1 月~2014 年1 月所收治全髋关节翻修术后患者29 例,其中,男20 例,女9 例,平均年龄(57.9±12.6)岁。疾病类型:股骨侧假体下沉松动合并股骨近端骨溶解20 例,假体松动伴关节疼痛25 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1 例,髋臼骨溶解合并股骨骨缺损5 例。

1.2 方法:本次研究所纳入有患者均给予康复训练及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内容如下:

1.2.1 术前护理

1.2.1.1 心理护理:因该类手术患者此前已经历过一次髋关节置换手术,对再次手术有恐惧心理,管床护士及组长需要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术前交流,了解患者社会及家庭背景,经济收入情况以及对此次手术的了解和困惑之处,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做好耐心的解释工作,对手术的原理和安全性进行详细的讲解,打消患者及家属的恐惧及忧虑。

1.2.1.2 术前准备:患者多为中老年,对手术耐受力与年龄增大成反比,尤其伴有各种内科疾病者更增加手术风险性。因此,术前应全面检查,对患者全身情况和手术耐受力做出正确评估,积极处理合并症,改善心肺功能和全身情况,力争早期手术。

1.2.2 术后护理

1.2.2.1 一般护理:患者术毕返回病房时,由专业护工搬运患者上床,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于床旁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监测,了解术中失血情况及麻醉师用药情况,嘱咐家属相关注意事项等。

1.2.2.2 体位护理:为防止患者术后髋关节脱位,将患者平托到床上,保持患肢外展15°~30°中立位,于两膝关节之间夹一软枕,避免患肢发生内、外旋及过度内收。

1.2.2.3 病情变化观察:监测输液速度及输液量,保证有效的组织灌注压,切口引流瓶保持负压有效并注意观察引流量、及引流液的颜色和性质变化,防止引流管受压、打褶或阻塞,经常挤压引流管,保持通畅。引流瓶不得平行或高于引流口位置,避免引流液体回流。记录24 小时伤口引流量。观察患者肢体远端的血运情况,严密观察患肢血液循环、皮温、浅感觉等情况,如果有突发情况需及时报告值班医师,并与之配合进行紧急处理。

1.2.2.4 并发症的预防:由于髋关节翻修术手术难度大,手术时间长,患者术中失血多,患者年龄大,卧床时间较长,机体抵抗力下降,极易发生肺部感染、尿路感染以及压疮等并发症[3]。①术前半小时预防性给予抗生素,术后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止伤口感染。②给予患者定时的翻身叩背,每1.5 ~2.0 h 翻身1 次,于术后前3 天进行(糜蛋白酶4 000 U,庆大霉素8 万U,地塞米松5 mg,生理盐水10 ml)雾化吸入,2次/d,减轻会厌部、咽喉及气管水肿,稀释痰液。③多使用高纤维食物,顺时针腹部按摩。④保持皮肤清洁,防止压疮发生,如发现骶尾部或骨突处皮肤发红,使用水胶体透明贴敷贴,此贴可减少皮肤与外界摩擦并利于观察患处皮肤情况,可有效减少预防压疮方面的工作时间和程度。⑤会阴护理2次/d,保证患者每日饮水量约2 000 ~3 000 ml 以上,遵医嘱尽早拔除导尿管,预防泌尿系感染。⑥术后患者胃黏膜因应激反应导致胃黏膜屏障极易受损,故手术中可适当应用质子泵抑制剂控制胃酸分泌,预防应激性溃疡发生。⑦根据医嘱于术后6 ~8 h 可预防性应用抗凝药物(如低分子肝素钙、利伐沙斑)治疗。被动与主动的进行踝关节背伸及腓肠肌收缩锻炼,术后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确保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成功的重要环节。⑧患者术后第2 天即开始卧位膝关节屈伸功能锻炼,避免关节僵硬。⑨髋关节翻修手术患者多次接受同一手术切口,导致手术入路周围瘢痕形成,软组织较松弛,髋关节假体周围组织对假体保护不如初次接受髋关节置换患者,如护理、翻身及早期功能锻炼不当,及易造成髋关节脱位,于术后双大腿间放置一软枕,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患者半卧位时屈髋应<90°。为患者翻身或搬动患侧时,应将患侧上身与髋关节整体托起,避免患髋内收、外旋及过度屈髋,以防脱位。

1.2.3 康复训练: 髋关节翻修术后所需康复时间较长且康复过程复杂,患者往往难以坚持,加强健康教育及术后康复知识指导,可以帮助患者提高预后质量,改善日常生活能力。

1.2.3.1 术后当天:麻醉过后即可做肌肉的被动收缩运动和患肢膝、踝关节的运动,指导患者家属对患肢腓肠肌挤压,促进血循环,由踝关节至腘窝1 次/1.5 ~2 h,15 min/次。

1.2.3.2 术后第1 天,患侧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膝关节屈曲、伸直运动,踝关节背伸、跖屈运动每1 组/6 h,10 ~15 min/组。

1.2.3.3 术后第2 ~4 天:48 小时后,观察引流量小于50 ml,拔出引流管后,行患侧膝关节松动训练(CPM 功能机),髋外展功能锻炼并进行髋关节外展、内收抗阻训练,适当增加髋关节、膝关节的屈伸训练,避免关节黏连。可以开始直腿抬高锻炼,待股四头肌肌力部分恢复后,将患者扶起坐于床旁,坐起时双腿不能交叉,不能翘二郎腿。

1.2.3.4 术后5 ~7 天:继续加强上述功能锻炼,先评估患者全身情况后,于保护下行站立训练,下地后应防止患侧髋关节过度外旋、内收。将助行器放在患肢旁,向床边移动身体,健侧腿顺势下床,将身体转正,扶助行器站立。开始患者站立训练应在助行器保护下短时站立,患肢部分负重练习股四头肌、臀肌收缩舒张,伸直髋关节、膝关节。3 次/d,10 ~15 min/次。根据患者体力情况,适当延长下地站立及行走时间。

1.2.3.5 术后2 周:上下楼梯练习和慢步走,巩固和提高第1周训练成果,直至切口拆线出院。

1.2.3.6 健康宣教:术后2 周拆线,嘱患者避免交叉腿,日常生活中避免使用患侧肢体,定期复查。

1.3 疗效判断: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髋关节脱位、下肢深静脉血栓、感染等。

2 结果

本组29 例患者术后无髋关节脱位、下肢深静脉血栓、感染发生,2 例患者于骶尾部发生Ⅰ~Ⅱ度压疮,经加强翻身,局部水胶体透明贴外敷后好转,未发生患者假体脱位、松动、移位、明显疼痛等。

3 讨论

髋关节翻修术后患者由于日常生活能力明显受限,身体负担和精神痛苦较大,如果只注重临床髋关节治疗本身,忽视并发症处理、日常生活能力恢复和生活信心重建,会严重影响患者预后质量。另一方面,由于多次手术,患者心理负担较重,如果在住院治疗期间,医护人员不能详细讲解治疗的意义以及康复有预期目标,那么很有可能导致患者心理负担过重而影响疗效[4-6]。另一方面,由于髋关节翻修术后康复是一个长期且乏味的过程,很多患者因为惰性或者是对治疗信心不足而懈怠甚至拒绝康复治疗。因此,建立系统有效的康复训练以及康复过程中针对性护理干预显得非常必要[7-8]。本研究29 例髋关节翻修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且预后良好,这与术前详细评估、心理疏导、系统检查、合理用药以及对患者进行正确康复训练指导有直接关系。

综上所述,康复训练及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明显缩短髋关节翻修术后患者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临床疗效以及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改善患者预后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张 涛.生物型翻修加长柄在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中的应用[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3,28(8):749.

[2] 郭光远,孙夫平.早期综合康复训练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刊,2013,40(22):118.

[3] 吴林芮.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23)3633.

[4] 陈 霏.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与康复指导[J].吉林医学,2013,34(23):4805.

[5] 李 璟.全髋关节翻修术的围手术期护理[J].贵州医药,2013,37(2):187.

[6] 孟 晖.老年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与功能锻炼[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4):526.

[7] 李佰华,张夏民.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的康复指导[J].吉林医学,2011,32(20):4264.

[8] 张艳丽.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围术期的护理[J].吉林医学,2010,31(17):2733.

猜你喜欢
假体患肢康复训练
Not afraid of incompleteness,living wonderfully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当归六黄汤治疗假体周围骨折术后低热疑似感染1例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保留假体的清创术治疗急性人工关节感染
中西医结合治疗胫腓骨双骨折术后并发患肢水肿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