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及当代价值——读《德意志意识形态》*

2015-04-15 20:27王非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世界历史德意志意识形态当代价值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及当代价值——读《德意志意识形态》*

王非

(安徽师范大学 政治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摘要]全球化浪潮席卷全球,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正处于全球一体化进程之中。对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梳理,探寻世界历史发展真谛,对当今人们视角和思想的革新亦或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现实相结合都有着较强的时代价值。本文考察了《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世界历史”思想,梳理了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来源与发展,着重阐释了黑格尔的世界历史思想。旨在此基础之上,使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得到较为清晰明确的阐释,使其世界历史思想的当代意义得到明确认识。

[关键词]世界历史;生产力;分工;当代价值

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研究日益成为学者们追寻当代全球化的理论借鉴。马克思和恩格斯联系资本的发展进程,通过对生产力的进步、分工的发展和交往的扩大的具体分析,向我们清楚地展现了世界历史发展的动态过程。准确把握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基本内容和特点,有利于实现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当代价值,为当代全球化进程提供借鉴。

一、 世界历史思想的前提性批判

诚如恩格斯所言:“每一个时代的哲学作为分工的一个特定的领域,都具有由它的先驱传给它而它便由此出发的特定的思想材料作为前提。”[1]599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形成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样,其世界历史思想亦是在立足于当时资本主义的发展现实而形成并得到发展的。今天看来,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形成绝非偶然,既有较强的现实基础又有深厚的理论渊源,否则不会在今天仍具有如此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凡经历时间、并在时间中发展变化的事物都有怎样的历史呢?康德提到“惟有在时间中,显象的一切现实性才是可能的。这些显象全都可以去掉,但时间自身(作为显像的可能性的普遍条件)却不能被取消”[2]52-53,时间作为先天直观形式具有先天的观念性和经验的实在性。作为存在于感性世界的每个事物无不都是要生成、发展、灭亡,因而其不可能脱离时间而存在。试问,面对雄伟的万里长城,我们知道它同样经历了漫长的风化侵蚀的过程,我们能不能说长城也拥有自己的一段历史?我们一般日常也确实这么说。但严格说来,长城虽然经历了时间的变化,但时间却不构成它自身存在的本质和依据,仅仅只是一种外在测量意义上的存在,并不构成属于它自身的历史。黑格尔断言,“太阳底下没有东西”。自然界没有历史,自然与历史对立,自然事物并不是过程的主体,它们不过是体现种种事例的累积而已,绝不能看作是真正意义上的历史。

什么是历史?历史是什么?从人类文明开端至今,人们无不在探寻历史的真谛。受社会发展的诸多限制,人们对历史的研究缺乏世界性的视角。直到近代以来,世界历史理论才得到较大的进步与发展,以往的历史无不带有封闭的地域性和狭隘的民族性的特征。近代世界历史理论首推维柯,维柯的《新科学》确立了“普遍历史”的原则,提出关于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思想。维柯根据历史规律认为,历史的发展是一种螺旋式的周期过程,主张历史与哲学的结合研究,要求具有世界历史的视角看问题。此外,维柯认为“人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是处于历史之中,历史是人的历史,故人类创造历史即创造自身。维柯以前的历史学家仅仅把自己所熟知的事件变为历史文学作品,不过是一种特殊的历史。唯有着眼于全人类的变化和发展,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历史。维柯不仅仅是确立一种历史原则,更是阐明了一种哲学的方法。

黑格尔的世界历史思想,是他的历史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黑格尔吸收借鉴前人的思想,以独特的视角透视世界历史的进程,考察世界历史的发展过程。黑格尔运用“理性”眼光来分析历史,认为世界历史的发展处于理性之中,世界历史的发展是理性活动的表现方式,世界历史的发展实质上是一种理性活动的过程。另外,尽管黑格尔的历史是在理性之中,黑格尔独特的理性视角却指明了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性。然而,黑格尔的历史不过是一种建立在思辨的哲学体系之上的“理性历史”,表现为一种虚幻的缺乏现实性的历史。在他那里,真实的历史成为了理性的虚假的摄影和反映,历史仅仅被视为理性运动和发展的历史过程。物质不过是被意识到的物质,社会现象的真实关系被完全扭曲了。黑格尔提出“世界历史”是为探寻历史内在的东西,其关注点在于“哲学的世界历史”即世界历史本身。黑格尔对于历史的理解附属于他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黑格尔坚持理性是世界主宰,理性也同样左右着世界历史的发展。他将世界历史看成“理性”展开,世界历史的内容处于“理性”中。世界历史作为一种“理性”的活动,是一种合规律合目的的过程。当然,黑格尔的历史研究不仅仅局限于对历史事实进行简单考察与叙述,而是一种对历史本质的哲学之思。黑格尔坚持历史内在规律性,主张杂乱不过是事物的表象,认识事物不能止于表象,而应该深入本质,试图追寻事物的本质依据。黑格尔第一次在哲学领域里为对于历史的逻辑解释赢得了地盘。他在历史领域改变了盲目必然性,使之成为一种合规律和合目的发展。黑格尔主张一个国家只有在同其他国家相联系之中,才能够存在并实现自身的不断发展。国家之间交往的扩大,世界日益走向一体化,各国开始构成一个具有内在关联性的整体,并开始创造属于世界的历史进程。尽管黑格尔的世界历史理论博大精深,但遗憾的是,封闭的唯心体系又令其窒息。

毫无疑问,黑格尔的世界理论是基于唯心主义而阐发出来的,难免带有唯心特征的局限性。在黑格尔的历史理论中,决定历史发展的乃是一个绝对精神的自我演变,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自我展现构成了世界历史的真实过程。他完全颠倒了物质和精神二者之间的关系,这就决定了黑格尔不可能真正解决世界历史的进程的现实问题。尽管其世界历史思想包含诸多合理成分,但受禁锢于唯心主义之中。按照黑格尔的辩证法,历史发展应该是永无止境的,不存在至善、至高的终极境界,但黑格尔却为世界历史设定终结,宣称日耳曼世界是历史的最高点,从中不免看到黑格尔还存在着一种民族主义倾向,正如恩格斯所说黑格尔拖着庸人的辫子。马克思在扬弃黑格尔世界历史理论的基础之上,立足于资本主义发展现实状况,赋予历史以科学性解读,阐发了超越以往思辨历史的具有现实性的世界历史思想。

二、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似乎没有系统构建自己的世界历史理论,实际上这种世界历史理论思想广泛渗透于他的整个学说。《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来说的生成过程,所以关于他通过自身而诞生、关于他的形成过程,他有直观的、无可辩驳的证明。”[3]196世界历史不是抽象的精神的自我展开,而是人在自然界中通过自己的劳动而自我产生的自我实现过程。马克思在这里完成了对黑格尔历史本体论的颠倒,也由此阐发其唯物史观的基本前提。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首先明确提出“世界历史”概念,展示马克思新的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即“历史地观察问题”,这无疑是马克思唯物史观思想淋漓尽致的展现。在《德意志形态》之后的著作中也得到进一步阐释,如“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4]35。由此可得出,马克思关于世界历史的论断是其唯物史观思想的经典凝练的表达。

作为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重要标志,从《德意志意识形态》出发,解读早期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可以从中寻得些许当代启示。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详尽阐释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以及对共产主义社会的论证无不渗透其世界历史理论思想。准确把握其世界历史思想,对于马克思后期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思想的研究有较大的启发意义。

世界当然是人的世界,历史当然也是人的历史。“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3]519正如前文所说,历史是人类自我形成、自我发展的过程。这里所指的人并不是指抽象意义上的人,而是“现实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的、从事实践活动的人。只有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才能书写自己的历史,也正是由于人们的实践活动,历史不再是僵死的事实的集合,而开始成为一门真正的实证科学。《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将“世界历史”阐明为真实存在的社会运动,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因此断言,世界历史是要以现实的人为前提的,是通过人的实践活动而不断得以展开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世界历史的物质性、实践性特征。

世界历史并不是各民族历史简单的、僵死堆积。世界历史的发展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的生产力不断的进步,交往形式和范围的扩大,原来各自孤立的国家打破以往封闭隔绝的状态,逐步形成相互联系的世界历史过程。同时,也是人逐步获得自身解放的历史过程。资本的进步强制,生产方式的极大改变,各民族以往的孤立发展的历史不复存在,单个孤立、累积的历史开始世界的、现实的、发展中的历史。世界历史必不是一种观念化的历史,而是一种实践性的活动过程,体现了人的自主性;世界历史不是以往事件的记录和叙述,而是表现出世界发展的重大趋向。这体现了马克思把握世界发展的方式,实现了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世界历史是因现实的人生产活动和交往关系而不断展开,表明了生产力的现实性和作为人类的本质的社会关系性。世界历史是一种不断变化着的历史过程,是进程中的历史。简而言之,马克思所定义的世界历史是一部在生产力不断进步基础上,人类不断迈向自由解放和发展的。

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分工的进步和交往的扩大,世界历史在不断的生成。各民族间的关系取决于生产力、分工和内部交往发展程度。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内部不同的分工进步,不同的分工促进了人们之间的交往,交往活动和范围的不断扩大化超出一定区域限制形成世界市场。世界日益形成一个整体,历史是一个迈向世界历史的过程。

世界历史的进程在于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表现为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生产工具的改进又反过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机器大工业的发展,特别是工业革命后,蒸汽机、纺纱机和织布机的推广和使用,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得到大幅度提升,社会生产力促进民族的历史成为世界历史。其次,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分工的不断扩大。“任何新的生产力,只要它不是迄今已知的生产力单纯的量的扩大(例如,开垦土地),都会引起分工的进一步发展。”[3]520生产力发展促进分工进步,分工的进步反过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国际分工的出现,机器大工业的形成,促使各民族和国家交往日益具有普遍性。此外,生产力的进步和分工发展为世界历史形成提供可能性条件,而社会普遍交往的意味着世界历史的形成。马克思指出,这种交往在生产力和社会分工极大发展基础上形成的交往,交往也不局限于经济方面,更多表现为经济、政治和文化多层次的普遍交往。交往的扩大,一方面加速世界历史进程;另一方面又导致资本主义矛盾的激化,为无产阶级的发展壮大和共产主义运动创造条件。

马克思通过研究“世界历史”,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张的进程中,得出资本主义必然被共产主义所取代的结论。“无产阶级只有在世界历史意义上才能存在,就像共产主义——它的事业——只有作为‘世界历史性的’存在才有可能实现一样。”[3]539资本不断寻求自我价值的增值,世界市场开始形成。然而,资本发展内在的要求又是导致资本主义矛盾日益凸显并成为阻碍世界历史的形成的弊端。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开始由世界历史发展的推进器日益转变成世界历史发展的桎梏,资本主义灭亡的命运难以避免。世界历史的发展是个人和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条件,世界历史终将由共产主义来书写。

交往扩大消灭“地域性的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同时发生的行动,是以“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世界交往”为前提的。共产主义的发展需要在世界历史的前提下才能不断的发展。马克思论证了共产主义是普遍的,共产主义事业本身就是世界历史性的事业。具体表现为:大工业标志着世界历史的形成,随之而来的是把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利益联系起来;同时还伴随着“地域性的个人作为世界历史性的、经验上普遍的个人所代替。”[3]538也只有在世界历史条件下,个人才能解放,才能得到全面发展。资本主义的世界历史的进步为共产主义的世界历史发展创造大量物质前提和阶级力量。可以看出共产主义社会、共产主义运动皆以世界历史为前提。

三、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当代实践价值

世界经济发展不断证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的伟大预见性和科学性。在当今经济发展全球化背景下,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日新月异,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实现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的发展,不断赋予其时代内涵。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即放眼世界、立足现实、实现持续稳定和谐的发展,探寻并走出一条新型发展道路。

全球化越来越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和全球化具有极大的相似性,归结为生产力的发展。世界历史发展成为今天全球化进程的先导。需要注意的是,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通过深刻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具有的资本无限制扩张的特点,论证资本主义发展自身矛盾的不可避免性,认为此种意义上的发展将走向终结,这无疑为当今的全球化敲响警钟。可以说,自资本主义产生,世界开始日益走向一个整体,由孤立的、封闭的发展状态通过普遍性的交往迈入到相互联系的发展进程之中。世界历史不再是观念意义上的、累积性的、具有高度抽象化的历史,而是具有广泛现实性的,处于不断发展中的,伴随着人类实践而不断生成的历史。资本主义推动世界历史的发展的时代行将终结,当今我们所处全球化的时代,需要以马克思世界历史的眼光去考察、分析和研究全球化,探寻全球化发展的新路径。

今天的全球化已不再局限于经济的发展,我们的注意力需要更多转移到政治、文化交往等方面。我们今天在经济上获得的发展足以证明我们的世界眼光,但似乎在文化领域的发展略显不足。当今时代,文化的碰撞无处不在,软实力的竞争日益成为国际竞争的突出表现形式。“价值观之战”是一个客观事实,打不赢这场新型战争,必将满盘皆输。西方在经济围剿、军事围剿、政治孤立无法见效的情况下,价值观围剿成为当下制约他国的普遍手段,从“文明冲突论”到“价值观外交”,无不体现这一倾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兴国之魂、强国之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凝聚正能量,坚定当代中国价值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践行过程中的实现程度越广泛,活力就越持久,越能够深入人心。“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3]1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坚持从现实的人和人的现实活动出发,实现继承传统与开拓创新、广泛性与先进性的统一。

科技革命所带来的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以及交往形式的扩大,实现了资源的全球范围的优化配置,同时也推动了技术的进步、制度的创新。全球化在促进世界的总体发展,给各民族和国家的发展创造机遇的同时,亦不可避免带来新的问题、新的挑战。世界的未来发展表明全球化趋势不可阻挡,但又不能走以往资本对外扩张的道路。如果简单的复制以往,不过是旧路的翻新与装饰,路基并没有实质性的变化,仍旧会沿着资本主义发展的老路子走向衰亡。为了推动世界在更高层次意义上全球化的发展,应努力加快推动和谐世界的构建。和谐世界思想的提出,符合时代的要求,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立足当今世界的现实情况对全球化的新诠释。和谐世界思想是建立在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社会交往普遍化的基础上的阐发,深化了现代世界发展规律的认识,加强了时代主题的领悟,为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本质应当如此,历史发展由此转向,民族历史、国家历史在今天开始重新走向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康德著作全集:第3卷[M].李秋零,译.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陈如松]

[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882(2015)06-0011-03

[作者简介]王非(1992- ),男,安徽芜湖人,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安徽师范大学2015年度研究生科研创新与实践项目:“自媒体时代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路径研究”(2015cxsj082)

*[收稿日期]2015-10-24

猜你喜欢
世界历史德意志意识形态当代价值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意识形态理论的当代价值与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的道德思考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国际左翼力量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原理及其启示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浅析《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新形势下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
马克思经济全球化思想与“一带一路”战略的思考
乌托邦思想、工程及其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