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医学人文精神 构建以人为本的老年医院文化

2015-04-15 22:39许家仁周艳琴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15年1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医务人员人文

许家仁 周艳琴

人文精神是人类在对自身认识、发展和完善过程中形成的行为准则,并用于规范人类自身的各种活动,它是特定文化所推崇的基本价值观,是对人的生存意义的最高追求,具体表现为人生观和价值观。它主张一切认识和实践都以人为出发点,以人为归宿,不仅要体现人的本性,也要适合人自身的需要。

医学人文精神是以尊重生命、治病救人、维护健康、提高生命质量的医学使命为基础,是对人的生命神圣、生命质量、生命价值和人类未来的健康与幸福的关注,是对人类身心健康和自然、社会与人之间的和谐互动及可持续发展的关注。现代医学精神是医学科学和人文精神的统一[1]。在医疗实践中弘扬医学人文精神,遵循“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建设以人为本的医院文化,能够促进医患之间的良性互动,营造医院与社会、与患者的和谐关系,推进医院发展。

1 医学人文精神失落的表现

目前,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面临着各种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与医疗工作中人文关怀缺失、医务人员人文精神失落有着重要联系。主要表现:

1.1 关注疾病 忽视“人”本身 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使各医学学科间分科越来越细,医务工作者越来越专注于自己专业范围,将兴趣集中在能客观测量到的疾病的症状和体征上,把病人仅看作是生物学上的人,把病痛仅看成是生物因素侵犯机体的结果,因而在诊治疾病时,往往只关注疾病,忽视了患者应有的情感、隐私、权力,忽视了除生物病因以外的社会环境、个人行为、生活方式、观念认知等多重致病因素。

1.2 诊疗思维僵化 现代先进的医疗仪器和设备为疾病检测、临床治疗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医务人员对医学的技术依赖大大增加甚至产生过分依赖。临床诊疗思维也围绕仪器和设备的应用变得“机械”,忽视了正常的问病查体和临床思维训练,逐步丧失了临床观察和判断能力,对疾病的诊断脱离时间、空间及心理变化过程,病人变得抽象化、概念化、理想化,变成了“多个器官的集合体”,导致了医务人员思维僵化和误诊误治。

1.3 医学人道主义意识淡化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医院作为为社会公众提供医疗服务的事业单位逐步走向市场。在医院大部分资金来源需要依靠市场解决的背景下,其公益性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和质疑,部分医务人员价值观念随之发生变化。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和个人利益驱动,一些医生在诊疗中“舍义取利”“三不合理”,甚至和药商结成利益共同体,诱导病人医疗消费,从中牟取利益。加上媒体对医院、医生过多的“妖魔化”的负面报道,加深了社会和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不理解,也使医务人员进一步受到冲击,思想道德标准发生偏差,责任意识、医学人道主义的意识有所淡化。

大连医科大学教授、《医学与哲学》杂志主编杜治政曾表示,“医学应当是最具有人文精神的学科,但当前的现实是,一门最充满人性的科学,在一些方面却成为最没人性的科学”,这既表明了当前医学人文缺失的现实,又是新时期对医院和医务工作者正确面对环境和肩负的职业使命,切实有效地弘扬医学人文精神,构建人文医院的迫切呼吁。

2 弘扬医学人文精神 构建以人文本的老年医院文化

2.1 营造人性化的就医环境 病人的心理和健康人是不一样的,他们更脆弱、更需要安全感,医院在进行环境布置时,要体现以人为本这一人性化理念,给患者以宽慰和安全感。首先,在就诊流程和诊室布局上,要合理化、明确化、简单化、方便化。作为老年医院,在医院布局和环境设计上要从老年人生理特点和利于康复治疗出发,尽量减少不便。如尽量让患者候诊区域相对平衡,缩短病人等候时间。在门诊大楼和每个路口设置大而清晰的路标,用醒目颜色标志出不同科室的箭头和路牌,使他们靠路标指引就能轻松找到要去的诊室或部门。将台阶设计得更平缓,使腿脚不便老人也能顺利上下,并在任何出入口增设缓坡,使推车、轮椅能方便、平稳地到达医院的每一间诊室和病房。在台阶、楼梯、病房走廊两旁增设双向扶梯,在卫生间安装扶手,将各项防跌倒措施落实到位,防止老人跌倒。在门诊大厅、急诊室门口和楼梯旁放置床式推车、轮椅供病人免费使用。在病房安装地灯或配有夜间照明,既不打扰患者睡眠,又为老年人下地穿鞋时提供方便。其次,要尽量营造温馨、有序、舒适的氛围。如在门诊和病区走廊张贴各种漂亮的贴图、提示语和防跌倒宣传画,将医院墙壁和走廊地面刷成暖色调,改变医务人员单调的白色着装。在门诊大楼裙楼建设屋顶花园,在每个病区设置病员活动室,方便行动不便的老人休闲、娱乐、晒太阳。实行电子叫号系统,营造有序的就诊环境。开展无烟医院创建工作,医务人员带头控烟履约,给老人一个舒适的就医环境。

2.2 提供人性化的医疗服务 医学人文的目标是促进医疗人性化。医学人文要走进医学,特别是要走进临床、走进病房,要通过医学科学的各种实践体现对人和生命的关爱。

2.2.1 追求精益求精的医疗技术水平是人文关怀的重要表现。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曾说过“医乃至精至微之事”,他告诫学医之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是医务工作者崇高的职业道德规范,没有高超的技术就谈不上救死扶伤,而患者最关心的事情就是自己的生命健康能否得到有效的维护。医学人文精神对于医疗实践的实际作用和意义,“首先,也是最主要的,就是让关爱病人生命成为医生的执着信念。这会使医生产生一种动力,尽一切努力去医治病痛,在几乎没有办法时想出办法,在少有希望时找寻希望”[2]。所以医院和医务工作者应不懈努力,追求准确无误的诊断、精湛的医疗技艺、高超的手术技巧,力求在业务上精益求精。

2.2.2 既要看“病”,又要看“人”。现代医学模式已经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它意味着医务人员必须改变传统的只看病不看人的观念,在关注病人病情的同时要关注病人的生理、心理、社会背景等多种因素,关心病更关心人,做到“一方面将关爱生命、敬重生命的精神渗透于各种医学技术之中,实现医疗技术与人文关怀的有机统一;另一方面,在医疗保健服务中,发挥其从人文、社会、心理、行为诸方面消除疾病、增进健康的功能”[3]。

2.2.3 重视对病人的照料。优质而充满人性化的护理服务是评价医院医疗服务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江苏省老年医院来说,出院患者平均年龄为66岁,60岁以上老年患者占67%,部分病区住院患者平均年龄在75岁以上。老年患者基础疾病多,总体身体状况较差,视听能力明显下降,因此,在护理工作上,结合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实施个人责任制整体护理,重视对病人的照料尤其重要。医院推行了APN排班制度,开展“主动服务、亲情服务、感动服务”,使责任护士对患者提供全程、连续的护理服务,将更多的时间用在对患者的直接护理上,特别是对危重和临终病人的照料。

2.2.4 注重综合诊疗。一体化、多专业的医疗综合诊疗模式和其高度合作性往往能为病人提供最佳的诊疗服务,避免过度诊疗,减少对机体的损伤和副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病人的医疗费用,这是人文医疗的重要目标之一。针对老年人往往同时身患多种疾病的情况,江苏省老年医院注重汇集相关科室的专家团队为患者提供医护服务,根据患者情况的不同,内、外科医师、医技人员、专科护士、营养医师、理疗医师、患者家属等都有可能加入这个团队,通过团队合作来制定综合有效的治疗方案,服务于有需要的病人。这种综合诊疗模式虽然耗费医院人力、物力,却深刻体现了医院患者至上的核心价值观。

2.2.5 慢病管理等医疗“延伸”服务体现人文精神。很多老年人集多种慢性病于一身,如果针对其疾病和功能障碍程度,在综合评估基础上进行科学、有效的慢病管理,便能提高其生活质量。为此,江苏省老年医院内分泌科、心血管内科、中医科、呼吸科等众多学科都根据专科和病人疾病特点,为病人开展了系统规范的慢病管理工作。仅内分泌科“分阶段糖尿病达标管理计划”就已为4 000多名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注册管理,使患者血糖达标率上升到77%,位居全国第一。各科室以建档、定期沟通随访、提供跟踪保健和护理等方式为患者提供超值服务,定期举办“糖友”会、“肾友”会等,将优质服务延伸到院外,从医疗延伸到预防保健,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2.3 注重人性化的情感沟通 “语言是药物也是希望”,由于疾病的复杂性以及人们对医学要求永无止境等特点,要求医学完全满足人们的愿望是不可能的,因此,医务人员给患者提供合理医疗救治时,还需增进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加强心理干预,帮助患者建立信心。如在病房设置专门的医生或护士,为重病患者及家属进行精神安慰和心理疏导。切实履行知情同意原则,使患者和家属了解治疗方案、可能达到的预期效果、医疗费用明细等,保障患者的知情权。医院也应注重教育和引导医务人员在诊疗中学会说话,注意语言技巧。以温柔体贴、关心安慰的口气去与患者和家属沟通,消除医疗纠纷隐患,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2.4 实行人性化的医疗管理 医院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病人这个轴心运行的,以人为本的医院文化建设必须体现以病人为本的特征,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让医疗管理充满人文精神。

2.4.1 明确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医院中心工作要做到“后勤、行政管理围绕临床转,临床围绕病人转”。以患者的需要为追求,从每个环节中寻找突破,做到“尽一切可能简化就诊程序,尽一切努力方便患者就医”,积极解决流程中的“老大难”。如对所有检查化验实行“零预约”,胃镜、磁共振、CT等大型检查只要患者身体条件许可,随到随做,当天完成。对于需要空腹检查的胃镜、空腹B超等项目,工作人员提早上班,既减少患者挨饿时间,也不影响患者正常上班。在省内率先开通互联网上检验报告查询服务,并实行网上预约挂号、健康档案和体检报告查询等服务功能,方便就诊病人和医务人员查询与预约。

2.4.2 将落实医学人文关怀内容纳入到考核和制度制定中。在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和医院各科室年度目标任务考核中,将“改善就诊环境、体现人性化服务;改进住院服务,满足病人合理需求”、病员满意度、无投诉医疗纠纷等涉及到落实以病人为中心、提供人性化服务、实施医学人文关怀的具体内容作为服务质量和工作质量的评价与考核的重要指标。每年将医患情况作为考核医务人员的重要内容,对积极有效开展医患沟通、获得好评的医务人员给予奖励,反之给予批评。制订在诊疗过程中充分尊重病人的知情权、隐私权和选择权的若干制度或规定,如建立《住院患者沟通制度》《患者知情同意沟通制度》《患者心理安全维护责任制》《医患沟通制度实施细则》等规章制度。

2.4.3 建立患者及家属与医生、医院和监管部门有效的沟通渠道。如通过召开工休座谈会、行风监督员座谈会、每月开展出、入院病人满意度调查,组织“医患互信、服务改进——各界代表进医院”、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设置院长信箱、院长接待日、公布投诉电话等,给病员、家属及社会各界话语权,使他们能够对医院服务提出意见、建议,表达和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促进相关科室及时整改,从而改善医患关系。

2.5 全面提升医务人员人文素质 医生的人文素质决定医学事业的发展,决定医院的繁荣和医生个人全面素质的提高[3]。弘扬医学人文精神,需要全面提升医务人员人员素质。它首先要求医院注重医生人文精神的塑造,把思想教育的训导和文化情感的激发有效地结合起来,通过文化内涵丰富的职业道德教育及主题活动、公益活动,加强人文精神的宣教,促进医生丰富人文情感,形成人文品质。如在医院开展人文医院建设年活动、“学名医大家、争创先锋”“学习廉政准则、争做勤廉表率”“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大讨论”、助老帮困、义诊咨询等活动。其次,医生本人要不断学习人文科学知识,除掌握本学科技术的最新进展外,多涉猎诸如文学、伦理、法律、心理、社会、哲学等人文社科相关知识,增加对人类、对社会的体察,增进对患者病情和社会背景状况、心理状况的关注,增强实施人文关怀的意识,自觉养成人文关怀的习惯,帮助病人消除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强化对职业精神的认同感、对实现医院目标的使命感,最终促进医院和医疗卫生事业和谐、可持续发展。

1 李宏宇,梁斌.现代医学科学和人文精神的统一与临床医生综合素质的培养[J].医学与哲学,2004,25(8):32.

2 杜治政.人性化医疗 呼唤临床医生的参与[N].健康报,2013-7-26(5).

3 刘明捷,张前德.医学人文与新世纪医师职业精神[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305.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医务人员人文
浅议医疗纠纷中对医务人员的法律保护
抗疫中殉职的医务人员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提升医务人员职业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