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有文化有技术的年轻人进入农业

2015-04-15 22:18
农民科技培训 2015年4期
关键词:全民现代化电商

编者按:如何持久保障人口大国的粮食供给,如何实现农业现代化?今年两会上多位代表委员不约而同聚焦如何化解“谁来种地”之忧。他们建议,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新型职业农民尽快走到农村舞台的中央。

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最重要、最艰巨的任务是实现人的现代化。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有两个问题:农民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

江苏近期在6所农业大专院校的涉农专业应届毕业生中做了一个调查,问他们是否愿意去农村工作,结果是大量毕业生没考虑回农村,95%愿意留在县城或县以上的城市工作,主动愿意回到乡村的只有4.4%。

涉农专业大学生为何不愿回农村工作?考虑农业生产辛苦的占30.9%,考虑收入待遇较差的占26.9%,考虑缺乏社会保障的占22.2%,而认为没前景和不体面的分别占13.4%和6.6%。这一方面说明我们还需下功夫继续改变农业生产现状,另一方面还要做好引导工作,让有文化的、有技术的年轻人进入农业,农业现代化才有希望。

我国农业技术这几年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最后一公里”的推广问题始终存在。这说明农业推广体系的有效性存在问题,文化程度偏低、年龄偏大的农民,接受农业技术的效果会比较差。如果推广的对象是职业农民,他们渴望农业技术,渴望经营管理知识,推广的效果就会事半功倍。推广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关键。

国家在财政预算中应安排一定的资金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使更多有文化、有知识、会管理的农民加入到这个队伍当中来。

江苏农村也涌动着一股电商热潮。电商有助于农村商品流通打通“最后一公里”,其基础应该建立在全民创业、“一村一品”上。江苏省今年已安排1000多万元资金,为愿意从事电商的农民免费提供培训,希望通过推动电商发展,让全民创业和电商热潮结合起来,进一步搞活农村经济。

猜你喜欢
全民现代化电商
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
全民·爱·阅读
边疆治理现代化
电商赢了,经济输了
电商鄙视链中的拼多多
可持续全民医保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
电商下乡潮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全民环保是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