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提高建筑的安全性

2015-04-16 05:40杨再军
建材与装饰 2015年45期
关键词:抗震结构设计安全性

杨再军

(铜仁市城乡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贵州铜仁 554300)

引言

近些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在获得极大发展的同时,建筑结构的安全性也受到了高度关注。但是,由于近些年来过于追求建设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建筑结构的安全。因此,研究建筑结构设计安全性的问题至关重要。

1 建筑结构设计安全性概述

通常情况下,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性,是建立在统计学的基础之上的,首先要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总计,然后在实际施工中努力提高施工水平,再对施工区域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建筑施工所用材料等多个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建筑结构设计很少考虑到建筑施工所在经济地区的发展状况以及资源等情况,大多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只是凭借自身的设计经验、施工水平等因素进行建筑结构设计,因此,建筑安全系数较低,工程造价偏高。近年来,各地发展水平不断创新与进步,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建筑结构设计的发展。但与此同时,也暴露出很多问题,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导致各地建筑水平及施工工艺水平都存在很大不同,而且建筑施工所用材料质量也是参差不齐。对此,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如何提高建筑结构质量和安全已经成为当今建筑行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2 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问题

2.1 结构设计不够合理

建筑结构设计是建筑工程的骨架,其重要性可见一斑。在建筑设计中,质量安全问题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很多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在理论知识和工作经验上有很多不足,造成建筑结构设计与实际施工情况存在很大的差异,这就会导致建筑安全性出现问题。另外,还有很多设计人员安全意识较差,将目光过多的集中在建筑设计的美观和经济上,忽视了建筑质量的重要性。除此以外,还有部分建筑结构设计师责任意识较差,只是从自身利益出发,没有考虑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在很多时候已经认识到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隐患,但是并没有提出异议,这就会增加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因此,在丰富建筑结构设计人员的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该加强对其安全意识的教育以及职业素质的培养,使设计人员学会从自身利益出发,同时还会设身处地的为建筑使用者考虑,多进行换位思考。除此以外,在设计阶段,设计人员应该对建筑周边环境进行现场考量,深入调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结构设计,避免严重的后果出现后,再进行补救。

2.2 抗震度不符合要求

我国最近颁布出台的相关规范中明确规定了我国建筑应满足的抗震度,“要求小震(概率在63%以上)不坏,中震(概率在10%以上)可以修复,大震(概率在2%以上)可以不倒”。然而,从近几年发生的玉树地震和汶川大地震来看,我国建筑物的抗震能力还远远达不到国家的要求。建筑物的抗震性在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性的保障中占了很大的比重,但在现在的建筑行业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建筑公司上到领导者管理层下到公司的执行员工,都对建筑物的抗震性重视程度不够高,尤其是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在进行建筑的结构设计时,没有将建筑的抗震性完全的考虑进去,更没有考虑建筑不抗震的结构因素,一旦发生地震,即使是很小的地震也有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3 结构设计中偷工减料

部分建筑公司在结构设计过程中,通常把利益放在首位。为了牟取最大的利益,通常会偷工减料,在施工过程中使用劣质钢材或者减少钢材的用量。在对建筑物进行施工时,对于不同部位的配筋情况提出了不同的规定。偷工减料明显违反了规定,进而导致建筑质量不能达到要求,为以后的使用留下安全隐患。所以设计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要严格监督建筑各部位的配筋情况,使配筋满足规定要求。其次,还有一些规模较小的建筑公司为了最大限度地节省开支,使用冷轧变形钢筋。这种钢筋虽然强度高,但是脆性较大,不具备较好的韧性,而且不利于建筑抗震,但是能够节省钢材。由于部分小型建筑公司为了节省资金,牟取较大的利益,罔顾人民的安全,因此很容易造成安全问题。

3 建筑安全性原则

3.1 保持结构的完整、统一

建筑的整体结构应具有完整性,保证建筑的主体结构在设计中是完好的。尤其是在设计大型地标性建筑时,不能为了实现建筑的标新立异而放弃一部分建筑结构。同样,建筑的整体性还要求建筑在遭遇重大打击时,能够保持主体结构的完整,使构件之间能够科学受力,并且结构之间的作用力应该能够通过内部传递、转移出去或是内部抵消。

3.2 结构弹性设计

在设计建筑结构时,要合理选择建材,使其具备一定的弹力性能。当面对地震灾害时,能够利用建材自身的弹性与地震的作用力相互作用,从而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另外,选择建筑结构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是普通民居或是超高层建筑物等非公共建筑,那就应该以安全性和实用性为主,设计具有较大结构弹性的建筑形式。而对于公共建筑而言,由于要考虑建筑的整体风格与城市规划相融合等问题,应着重考虑建筑物的弹性建材选择。

3.3 注重建筑的多重防护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安全设施的设计要多部门合作。在建筑结构中,要预留出足够多的消防和逃生通道,合理划分建筑面积中的公共领域。同时,建筑结构应该与建筑本身的功能相结合,使之能够在保证结构安全的同时实现建筑的功能性。此外,在建筑设计中,不应该仅仅追求建筑结构上的稳定性,更应该在建筑外围上进行安全性的设计,使建筑物的安全保障系数更高。

4 提高建筑结构设计中安全性的措施

4.1 严格遵循国家相关规定

新时期,人们对于建筑方面的要求在不断的提高。针对这种情况,国家也开始对于建筑的安全问题颁布相应的文件,做出一定的硬性要求。国家做出的规定,有对建筑结构设计技术方面的要求,也有相关的政策方面的要求。随着越来越多的建筑安全性问题日渐凸显,国家的相关规定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为了建筑的健康发展以及建筑质量的不断提高,对建筑设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计人员要认真刻苦的学习建筑设计相关的书籍和理论知识,而且还要不断深入工作现场,加强实践应用能力,妥善解决建筑施工中出现的问题。

4.2 提高设计人员抗震意识

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好坏基本上是由结构设计人员抗震意识的好坏决定的,建筑的结构是由设计人员设计的,而建筑的结构又决定了一栋建筑是否拥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因此,应该努力提高设计人员的建筑抗震意识。地震并不是不可能发生的,它带来的伤害是十分严重的,对此应该尽最大可能减少地震给建筑物带来的安全问题。让设计人员了解地震中建筑可能会发生的损伤情况和程度,还有不同的部位和不同的建筑材料的抗震能力,综合考虑所有情况,将下一次可能发生的地震为建筑带来的安全性问题降到最小的程度,这样有利于减少我国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情况。在地震等灾害面前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建筑的安全性。

4.3 提高设计人员的专业技能

建筑的结构设计是一项全面又系统、精确又繁琐的工作,这就要求工作人员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作为基本,还需要创新活跃的思维和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结构设计人员对建筑每一个地方的设计都需要经过极其认真的考虑,要清楚地明确设计方案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也要熟知国家对于不同建筑的不同的基本规定,并在设计工作中坚持将这些法律法规落到实处,做到每一次设计工作都有充分的把握。最好能将每一次出现的问题都总结起来,积累经验,为下一次做出更好的设计图纸打下坚实的基础。

再就是要提高设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建筑结构设计图纸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建筑使用者的舒适度和安全度。因此,必须培养设计人员对自己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以及对他人的幸福安全负责的态度,努力提高建筑的安全性。

4.4 大力创新设计软件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建筑结构设计内容变得更加复杂,难度也随之增加。我国建筑结构设计对设计人员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在该种状况下,当前存在的结构设计程序根本无法全面满足建筑人员的要求。如果一些结构和构件形式过于复杂,部分力学模型就不能准确的计算出其承载力,不能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通常情况下,为了解决生产问题,应该简化计算过程,更好地配合软件功能。因此,为了有效提高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建筑结构设计者和计算机程序人员必须合力去开发软件,设计出一款具有高精度的软件。

5 结语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安全性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是保障建筑结构质量安全的关键。因此,建筑结构设计人员首先要明确工作的重要性,明确自身的职能,努力提升专业知识,对于设计中的安全质量问题要有一定的识别能力。除此之外,还应该在实践中积极累积工作经验,保证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的安全性、合理性。

[1]宿宗英,赵丽艳.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如何提高建筑的安全性[J].科技资讯,2010(20):39~41.

[2]马雪丽.浅析建筑结构设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0):182~183.

[3]马凤莲,师志鹏.建筑结构设计中提高建筑安全性的几点建议[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5):26~27.

猜你喜欢
抗震结构设计安全性
高层建筑连体结构设计
新染料可提高电动汽车安全性
关于房建结构抗震设计的思考
结构设计优化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某既有隔震建筑检测与安全性鉴定
古建抗震有绝招
抗震建筑材料简介
ApplePay横空出世 安全性遭受质疑 拿什么保护你,我的苹果支付?
BIM结构设计应用
某排水虹吸井结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