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归藏汤加减治疗不寐体会*

2015-04-16 12:07吉康生上犹县中医院江西上犹341200
江西中医药 2015年6期
关键词:合欢皮疏肝解郁甲乙

★ 吉康生 (上犹县中医院 江西上犹341200)

甲乙归藏汤出自晚清名医费伯雄《医醇剩义》[1]卷一。书中记载:甲乙归藏汤由“真珠母 八钱,龙齿 二钱,柴胡 一钱醋炒,薄荷 一钱,生地 六钱,归身二钱,白芍一钱五分酒炒,丹参 二钱,柏子仁 二钱,夜合花 二钱,沉香 五分,红枣 十枚,夜交藤四钱切”组成,治疗“身无他苦,饮食如常,惟彻夜不寐,间日轻重,如发疟然,起伏而又延久不愈,左关独弦数,余部平平者”。此方不仅可以治疗不寐,还可以治疗郁证等[2]。笔者认为,甲乙归藏汤治疗不寐,其机理为从肝、从心论治。笔者在基层临证多年,曾用此方治疗不寐患者500余例,获得满意疗效,现将笔者的临证体会总结如下。

1 不寐的病因病机

不寐,又称失眠,古时称为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等,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症。不寐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引起不寐的原因很多,常常因外在因素影响情志变化所致。不寐的病机错综复杂,但其总属阴阳失调,阳不入阴而发病,其病位在心,其中肝性不寐为临床多见。不寐时间长往往可引起焦虑抑郁,焦虑抑郁又加重不寐,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因不寐引起情志的变化或因情志变化引起的不寐,其病理过程几乎都伴有肝气郁结的现象,进而形成肝郁化火、肝阳上亢、伤阴耗血等证候,从而上扰心神,加重不寐。全国名老中医王翘楚教授认为,不寐的体质因素主要指肝火偏旺,是发病的先天基础[3-4]。《素问·五脏生成论篇》曰:“故人卧,血归于肝。”《血证论·卧寐》有云:“肝病不寐者,肝藏魂,入寐则魂反于肝。若阳浮于外,魂不入肝,则不寐……”[5]。肝为风木之脏,主升主动,体阴而用阳;肝为血海,主藏血,主藏魂,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若肝疏泄藏血功能正常,则魂随神往。故《灵枢·本神》曰:“随神往来者谓之魂。”《素问·六节脏象论》说:“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如果肝失疏泄,或者肝血不足,魂神不符,则夜寐不安,多梦易惊。

2 不寐的治则及遣方用药

2.1 不寐的主要症状及治则 甲乙归藏汤加减所治疗的不寐,多为肝性不寐,其主要临床表现笔者总结为不寐,或难于入睡、或眠中易醒、或时寐时醒、或可入寐但醒后难于再次入睡、甚或彻夜难眠,伴睡眠梦多,性情焦虑、抑郁、急躁、烦躁,口干或苦,头昏,易惊等,证属肝郁化火,或血虚肝郁、郁而化火。同时测血压及进行一些常规性检查,以排外器质性疾病引起的不寐。《内经》云:“木郁达之。”因此,肝具有调节人体气机及情志变化的功能,治疗肝性不寐,笔者按照平肝潜阳、疏肝解郁、养血安神的法则进行治疗。

2.2 不寐的遣方用药 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笔者在甲乙归藏汤的基础上加龙骨、酸枣仁、合欢皮、远志、琥珀,去龙齿、合欢花、大枣等治疗肝性不寐,每每收效。甲乙归藏汤原方由“真珠母八钱,龙齿二钱,柴胡一钱醋炒,薄荷一钱,生地六钱,归身二钱,白芍一钱五分酒炒,丹参 二钱,柏子仁 二钱,夜合花 二钱,沉香 五分,红枣十枚,夜交藤 四钱切”组成,由于龙齿,合欢花等资源市场比较紧缺,临床难于满足需求,因此,笔者运用功效相同的生龙骨,合欢皮等替代使用,在原方基础上加重养血安神、宁心定志、定惊安神之品,用酸枣仁远志琥珀等药对不寐进行治疗,效果满意。方中柴胡、薄荷疏肝解郁;珍珠母、龙骨潜降肝胆之气,平肝潜阳、镇惊安神;生地、白芍、丹参滋阴养血,凉血安神;酸枣仁、柏子仁、远志、首乌藤、合欢皮等养血安神,宁心定志;琥珀定惊安神,根据易惊醒的程度,加减其用量;沉香降气,使肝气下行,不上扰心神;甘草调和诸药。以上诸药合用,达到平肝潜阳、疏肝解郁、养血安神的功效。

3 典型病例

杨某,男,48岁,某银行干部,2014年1月4日初诊。因“不寐2月”来我院就诊。自诉临近岁末年初,工作压力较大,已2个多月难以入睡,且日渐加重。症见:不寐,多梦,烦躁易怒,胸闷、喜叹息,心悸、易惊,口干,晨起后略感头昏,精力尚可,口唇周围起疹、微痒痛,饮食、大小便正常,舌苔薄黄,脉弦滑。测血压120/70mmHg,检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正常心电图。既往体健。辨证为不寐,肝郁化火,治以疏肝解郁、平肝潜阳、养血安神,方用甲乙归藏汤加减。处方:珍珠母25g先煎,龙骨10g先煎,生地15g,白芍10g,丹参15g,醋柴胡6g,薄荷3g,合欢皮10g,酸枣仁打碎15g,远志10g,首乌藤30g,柏子仁10g,沉香3g,琥珀6g,磁石10g先煎,黄柏10 g,甘草3g。7剂。每日1剂,早、晚各200mL平服。忌烟、酒、浓茶、咖啡、辛香燥热饮食及过度兴奋刺激。

2014年1月21日二诊。症见:能入睡,但易醒,梦多,心慌,性情急躁,口臭,大便里急后重,舌苔薄,脉弦滑。辨证为肝郁化火,内兼湿热。守上方去黄柏,加黄连6g,续服7剂而愈。

4 体会

不寐证型较多,其中肝性不寐患者临床多见。笔者选择肝性不寐患者从肝、从心论治,用平肝潜阳、疏肝解郁、养血安神法,使用甲乙归藏汤加减进行治疗,可使肝心两宁,魂神俱安,从而改善睡眠,治疗不寐。方中有镇肝、平肝、疏肝、降肝、清肝等药,也有养血安神、宁心定志之品,使气(火)不上行为患,使魂归于肝,神舍于心,共奏平肝潜阳、疏肝解郁、养血安神之功效,达到治疗不寐的目的。方中珍珠母平肝潜阳、安神魂、定惊痫,尤其是肝阳扰动神魂,引起不寐惊悸等神志异常者,最为合适,为君药。临证时,可根据症状随症适当加减。心慌心悸、惊惕不安者,可加磁石10~30g;头昏头痛者,可加石决明15~30g,或加天麻10g、刺蒺藜15g;琥珀定惊安神,如眠中易惊者,琥珀可重用至10g以上;兼湿热者,加用黄连6g;心肾不交、虚阳上扰者,加黄连6g、肉桂1g;兼阴虚火旺者,加盐黄柏15g、知母10g。肝为刚脏,体阴用阳。养血可柔肝,肝火得阴血滋润,则冲和调达,肝魂得藏;养血可安神,心神得养,则神安志定,心神得宁。肝性不寐,从肝、从心治疗,运用平肝潜阳、疏肝解郁、养血安神法,使用甲乙归藏汤加减治疗不寐临床疗效确切,其总有效率达到92.9%。临证时还发现,此方尚能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症状。

[1]费伯雄.医醇剩义[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13-14.

[2]李彦坤.甲乙归藏汤方解[N].中国中医药报,2009-05-28(4).

[3]王翘楚.失眠症的中医诊断、辨证和治疗[J].中医药通报,2006,5(5):10-13.

[4]许红.王翘楚学术经验撷英[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9:22-23.

[5]唐宗海.血证论[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05-106.

猜你喜欢
合欢皮疏肝解郁甲乙
《针灸甲乙经》治疗胃肠病取穴特色探析
基于质量常数法的合欢皮饮片等级评价
合欢皮标准汤剂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
疏肝解郁趁春天
合欢皮总皂苷对小鼠神经系统的SOD、GSH-PX活性及COX-2、CaN表达的影响
治神经衰弱
疏肝解郁法配合耳穴压贴治疗经前期综合征60例
疏肝解郁法在治疗心血管疾病中的地位与价值
益气养血安神疏肝解郁汤剂治疗中老年功能性失眠症疗效观察
有趣的“换钱”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