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微信1年暴增10倍政府数据开放仍待破题

2015-04-16 14:30杨光
计算机与网络 2015年14期
关键词:政务报告微信

■杨光

政务微信1年暴增10倍政府数据开放仍待破题

■杨光

几天前,北京某市民家又到了交水费的日子,抄水表的工作人员表示,现在可以微信缴费了。关注“生活缴费”的微信公号,里面可以缴存北京市多个区县的水、电、煤气费。动动手指,缴费成功。

“现在,挂号、交罚款、交水电费等越来越多和老百姓生活密切的服务功能开始植入和覆盖。政务微信从新事物变成了家常菜。”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公共事务研究院近日发布的《中国政务微信发展年度分析报告(2014)》中写到。

报告组织者收回了超千份调查问卷,发现逾九成用户订阅了政务微信公众号,其中约28%受访者订阅了3-5个政务微信号,94%受访者认为政务微信对其生活有帮助。

但是,市民们反映,这些政务微信发布消息的频率简直“以月为周期”,并且里面的信息不如政府网站全面。这体现了政务微信方兴未艾背后的尴尬。2014年,国内政务微信的数量达到40924个,比2013年增长10倍。但爆发式增长的背后,是政府投入不足,以及政府数据如何有效开放的问题。

■广东、浙江数量最多

2014年下半年,国家网信办要求全国各地网信部门推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积极运用即时通信工具开展政务信息服务工作。全国的政务微信账号数量在2014年实现了爆炸式增长,达到40924个。而在2013年,这一数字是3166个。

广东、浙江是政务微信的领先者,其政务微信数量超过6000个,分别位居全国前两位,甚至比第三名江苏省多出了近一倍。

《报告》发现,2013年政务微信主要集中在地级市、区、县级以下的基层,但是2014年政务微信的行政级别分布呈现出“橄榄型”,以省、自治区以及直辖市为主。广东、浙江这些经济发达地区在推动发展政务微信方面,采取了一些很灵活的鼓励措施。

《报告》通过调查发现,虽然各级党政部门对政务微信的发展比较重视,然而从客观投入上来看明显不足。调查显示,政务微信的运营维护人员为1人的占34.65%,2-3人的占38.61%,4人以上的仅占20.79%,没有专人维护的占5.94%。此外,调研中发现,政务微信运营人员一般身兼数任,缺少专人运营。

从每年度投入政务微信建设的专项经费来看,没有专项经费的占42.57%,1-5万的占23.76%,1万以内或5万以上的分别占16.83%。

■信息公开向服务转型

最高法院在2014年11月同时开通了官方微博和官方微信,这是首个中央国家机关开通政务微博和微信。

7月初,最高法院院长周强在全国高级法院院长座谈会上提出,力争到2017年底建成人民法院信息化3.0版。3.0版的重要特征就是要实现法院信息化建设从PC端向移动端发展,让公众和法院干警随时随地可以接入法院。

现在,最高法院官方微博的粉丝数量已经超过1269万,但今年4月其政务微信改版时,仅有4万多个订阅量。

微信具有强社交属性,因此政务微信相对于政务微博而言,其强项在于点对点传播、精准性和互动性,因此它可以成为连接人与公共服务,成为信息化时代开展政务服务的平台。

《报告》称,受访的101家政务微信中,约67%的政务微信没有接入政府数据系统,因此仅仅能够提供发布公告、信息查询、意见反馈等基本功能,但无法实现业务办理、网上缴费等服务。

《报告》建议,政府应当致力于打破数据壁垒,为数据分享创造安全、有效的运作环境,以及设立有关知识产权的规则、调停争端等。

政府数据公开目前没有制度规定,统计意义上的大数据完全可以公开,但在没有法律法规情况下,政府可以选择性公开;如果不是统计意义上的大数据,可能会涉及具体的某个人、某件事,会存在个人隐私泄露问题。

最新资讯

猜你喜欢
政务报告微信
微信
报告
政务
政务
政务
政务
报告
微信
微信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