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建材行业协会2014 年工作总结和2015 年工作意见

2015-04-16 15:46江苏省建材行业协会理事长聂长兰
江苏建材 2015年3期
关键词:建材行业管桩江苏

江苏省建材行业协会理事长 聂长兰

2015 年4 月23 日

2014 年,面对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和工业经济下行压力的挑战,江苏省建材行业协会积极配合行业管理部门,带领我省建材行业紧紧围绕“坚持转型升级、促进结构调整、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这一主线,克服种种不利因素,保持了全行业稳中有进的良好势头。

一、2014 年全省建材工业运行情况

1.主要产品产量

2014 年,江苏省规模以上企业生产水泥19402.59 万吨,累计增长3.66%,居全国第一位。 其中硅酸盐水泥熟料5493.85 万吨, 累计增长2.72%, 居全国第十三位; 商品混凝土17465.73 万立方米, 累计增长3.35%,居全国第一位;预应力混凝土桩5286.66 万米,累计增长-16.89%,居全国第二位;平板玻璃5833.94万重量箱,累计增长-3.76%,居全国第五位;钢化玻璃5347.40 万平方米,累计增长-1.52%,居全国第二位;夹层玻璃128.89 万平方米,累计增长91.47%,居全国第十三位;中空玻璃1177.55 万平方米,累计增长38.60%,居全国第三位;玻璃纤维纱27.58 万吨,累计增长23.21%,居全国第六位;水泥专用设备28.54 万吨,累计增长33.35%,居全国第一位;混凝土机械6812 台,累计增长6.39%,居全国第六位。

2.经济运行情况

(1)总体稳中有升。 2014 年,全省规模以上建材工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3656.4 亿元,同比增加318.8亿元, 增长9.6%。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业1435.62 亿元, 同比增长7.1%; 建筑材料生产专用机械制造业251.87 亿元,同比增长4.8%;建筑与技术玻璃制造业217.96 亿元,同比增长2.5%;水泥制造733.08 亿元,同比增长7.3%。

(2)经济效益低速增长。2014 年,全省规模以上建材工业实现利润总额228 亿元,同比增加19.2 亿元,增长9.2%。 其中水泥制造业利润总额66.54 亿元,增长8.5%;混凝土与水泥制品业75.49 亿元,增长9.2%;建筑材料生产专用机械制造17.07 亿元,增长10.5%;建筑与技术玻璃制造业7.59 亿元,增长-12.9%。 但全行业仍有一定亏损,在统计的规模以上2063 户企业中有247 户亏损,亏损面为11.97%,亏损额为18.8 亿元。

(3)固定投资稳中趋缓。 2014 年,全省建材行业完成投资额856.92 亿元,同比增长7.50%,占全国建材行业投资额的5.87%。 其中水泥制造业40.37 亿元,同比增长-28.61%;水泥制品制造业170.25 亿元,同比增长22.16%;平板玻璃制造业7.48 亿元,同比增长-39.92%;其他建筑材料制造99.80 亿元,同比增长27.57%。

二、2014 年协会主要工作情况

1.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针对江苏建材工业处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协会积极宣传创新理念,促进企业转变发展思路,既要提升建材传统产业功能与质量、延伸产业链、拓展应用领域,更要加快发展行业新兴产业。 协会邀请行业资深专家型领导就江苏建材行业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作《加快发展江苏建材新型产业》的专题报告,深受与会者的好评,引发强烈反响。 协会还加强对行业经济运行分析,按季度分析建材工业运行情况,定期召开经济分析会,对面临的共性问题和倾向性问题进行剖析研究。 积极参与省经信委、省住建厅组织的高性能混凝土在江苏优先推广工作,针对我省水泥工业状况,提出配合做好高性能混凝土推广应用工作意见的建议,并配合主管部门制定高性能混凝土用水泥技术规范。 为落实国发[2013]41 号、[2014]14 号文的精神,配合省经信委对全省214 家水泥企业、273 个项目开展水泥违规项目检查和收集资料,协查违规项目22 项,应淘汰或取缔项目16 项。 还先后与省经信委联合召开水泥和平板玻璃行业座谈会,听取企业对化解产能过剩的意见建议。 参加省经信委组织的省行业发展重点方面和关键技术及产品专家论证会、全省原材料和消费品行业发展工作座谈会和2014 年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评审会。参加省人社厅组织的化解产能过剩中就业与职工安置问题座谈研讨,并提出对策建议。 受镇江市有关部门委托,组织专家对某公司涉嫌生产水泥进行了核查认定。 针对企业自主创新、科技能力现状,组织召开行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大型企业及专业分会建材工业技术进步与发展座谈会,研讨产学研结合与科技成果转化途径。 先后有针对性地召开协会理事长办公会议及水泥、机械、管桩各专业分会办公会议,组织参观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苏州三和管桩有限公司、江苏鹤林水泥有限公司的生产现场和先进技术装备,相互沟通学习,研究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对策措施。

2.推进企业节能减排。配合全省“十二五”水泥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方案的实施,促进水泥工业的节能减排,协会提出的水泥粉磨节能示范生产线建设已进入尾声。 通过示范线建设运行,将明确我省水泥最佳粉磨工艺和能耗指标,促进企业淘汰落后,实现节能减排。 同时鼓励企业开发具有节能减排功效的装备,7 月份组织专家对南京苏材重型机械有限公司研制的风选磨工艺及装备进行了评议论证。为推动水泥窑处置固体废弃物技术的应用,协会组织对溧阳天山水泥有限公司利用水泥窑无害化协同处置450t/d 生活垃圾示范线运行投产情况及项目设计单位进行了调研,为向有关部门提出利用水泥窑处置固体废弃物方案的意见作好前期准备工作。

3.开展建材行业技术革新奖评选活动。 根据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中国机冶建材工会全国委员会《关于申报和推荐2014 年度建材行业技术革新奖奖励项目的通知》(中建材联科函【2014】21 号)精神,省建材行业协会与省机冶石化工会联合在全省建材行业开展“建材行业技术革新奖”评选活动。 根据各市协会的推荐和省协会的评审,评选出5 个项目参加中国建材联合会会组织的评选活动。根据中国建材联合会评审委员会的评审,江苏科宝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的《焦炭(兰炭)专用立式烘干机》获技术开发类三等奖、连云港中联水泥有限公司的《1# 开流磨系统的技术改造》获技术改造二等奖、江苏东浦管桩有限公司的《一种节能环保的桩尖制作机》获技艺工法类三等奖。此外,通过有关单位的推荐,经中国建材联合会评审委员会的评审,南京凯盛国际工程有限公司的《水泥外循环立磨预粉磨技术及装备的开发》获技术开发类一等奖、《水泥厂SNCR 脱硝技术及装备的开发研究》获技术开发类三等奖;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高纯蒸发金制造技术》获技术开发类一等奖、《一种收集白水玻璃棉的过滤装置》获工艺工法类三等奖;中国高岭土有限公司的《炼油催化剂专用高岭土关键制备技术研究及其产业化》获技术开发类一等奖、《粘土矿物尾矿高效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获技术开发类二等奖;连云港中复连众复合材料集团有限公司的《大型玻璃钢烟囱内筒制作及安装技术开发》获技术开发类二等奖;江苏汤辰机械装备制造有限公司的《管桩自动化生产线》获技术改造类二等奖、《自动管模吊具》获技术开发类三等奖;徐州中联水泥有限公司的《窑尾烟室红外测温改造》获技艺工法类三等奖。

4.开展管理培训与行业自律。 为贯彻实施《水泥企业质量管理规程》,做好水泥企业化验室合格证管理工作,协会组织开展对水泥企业化验室专业技术人员、检验员培训和化验室考核评审员培训,2014 年共培训564 人。 在各市协会的大力支持下,完成对160 多家水泥企业化验室现场审查工作。 针对江苏水泥市场竞争现状和复杂的经济形势, 协会组织进行企业调研, 召开部分大型水泥企业座谈会和水泥市场自律会议,分析情况,共商对策。还分别召开苏南、苏北地区水泥骨干企业市场分析座谈会,分析水泥质量,协调有关问题。 借鉴水泥市场自律经验,先后组织到部分管桩企业和苏州市工程监理协会等单位调研,探讨管桩行业开展市场自律的可行性及有效途径,扩大水泥混凝土制品领域工作范围。

5.积极配合中国建材联合会开展相关活动。 一是积极参加中国建材联合会召开的全国建材行业系统工作会议暨联合会会长全体会议等有关会议,汇报交流江苏建材行业运行情况;二是配合中国建筑材料企业管理协会开展全国建材行业优秀企业家评选活动,在全省建材企业内进行遴选,提出并上报候选名单。经过评选,建华建材(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王刚、江苏沂淮水泥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宜兵、江苏申视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宇宏、江苏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建雄、江苏东浦管桩有限公司总经理颜成华、江苏鹤林水泥有限公司总经理吕永忠等六位同志被评为“全国建材行业优秀企业家”。三是配合中国水泥协会组织水泥企业围绕遏制新增产能、化解过剩产能、优化存量、提高效益签署百家水泥企业承诺书等活动。 四是积极参与国家专业协会在江苏举办的第三届中国水泥行业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高峰论坛暨2014 年中国水泥协会环资委员会年会、第八届中国水泥矿山年会暨加强矿山管理提供企业竞争力论坛会等有关会议及中国水泥网在江苏召开的2014 年第七届国际粉磨峰会等。

6.加强协会自身建设。 进一步加强协会各项管理,加强协会工作人员的业务和政策、法规学习,不断提升协会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积极参加省有关部门组织召开的会议和有关培训。 11 月陪同中国建材联合会会长乔龙德在江苏调研,期间先后调研了鹏飞集团、华尔润集团、金峰水泥集团、建华管桩集团,华东镀膜玻璃有限公司等企业,乔会长结合调研对协会工作、行业发展作了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江苏建材工业的发展和行业协会的工作。

在《江苏建材》杂志出版发行方面,得到了许多企业积极支持,如苏州三和管桩有限公司、吴江市明港道桥工程有限公司、江苏久久水泥有限公司、江苏科宝节能环保设备有限公司、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江苏磊达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凯盛国际工程有限公司、泰州杨湾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南京苏材重型机械有限公司、江苏省建筑材料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江苏鹏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建华管桩有限公司、中国中材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江苏苏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华尔润玻璃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连云港中复联众复合材料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科行环保集团有限公司、江苏金峰水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察中心江苏总队、江苏南方水泥有限公司、江苏申视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天山水泥集团有限公司、江苏苏华达新材料有限公司等单位,为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传播新技术、新工艺等作出了重要贡献。

2014 年协会各项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由于协会没有政策性的手段和措施,工作开展存在一定难度,在引领企业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和为企业服务方面也有做不到位的地方。这些问题都有待于在新的一年工作中努力改进。

三、“十二五”全省建材行业发展分析

“十二五”以来,我省建材行业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保持了平稳增长的态势。 与2009 年相比全省建材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下降了11.57%,主营业务收入增长了118%,利润总额增长了176%。

随着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化解产能过剩、实施节能减排目标等宏观政策的贯彻实施,我省建材行业企业结构、产品结构、市场结构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调整。粘土砖瓦、建筑陶瓷、卫生陶瓷、水泥等传统产业企业亏损面扩大,企业数大幅减少。技术玻璃及制品、新型材料、防水材料、保温隔音隔热材料企业数在增加,产品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 42.5 及以上强度等级水泥、商品混凝土、水泥混凝土压力管、预应力混凝土桩、防水材料、装饰装修材料、技术玻璃、专用机械装备等产品产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水泥、玻璃、卫生和建筑陶瓷等传统建材产品在市场需求下降和新型材料产品替代的压力下,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不少企业通过延长产业链,实施了产业结构转型,获得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十二五”以来,我省建材行业生产技术和工艺装备水平有了较大幅度提升,其中水泥、玻璃、玻璃纤维等行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已经赶上甚至超过世界先进水平,技术玻璃、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建材机械制造等生产技术与装备、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和水平等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节能减排和综合利用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其中水泥、玻璃窑炉余热利用发电技术得到普遍应用,利用水泥窑处置城市生活垃圾技术试点成功,利用水泥窑处置工业固体废弃物项目即将开展。 全省一批优秀企业在经济下行压力环境下,积极应对复杂形势,苦练内功、抓机遇、促发展,走出了自己的新路。

1.延伸产业链提档升级。 水泥产能过剩导致我省水泥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严重影响了水泥企业的发展。 淘汰落后,化解产能过剩,产品转型升级成为我省水泥企业的重要任务。 江苏金峰、江阴绮星、泰安建材、江苏诚意、中联水泥等水泥企业,为贯彻执行国家产业政策,一方面积极主动淘汰落后产能,兼并收购中小粉磨站,实施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另一方面发挥行业龙头优势,向水泥产品下游延伸,开发水泥商品混凝土、水泥预拌砂浆产品,提高企业整体运行质量。江苏金峰是我省最大的水泥生产企业,“十二五”期间在发展水泥主业的同时,还涉及房产、金融、钢帘线等行业相关投资开发,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2.稳住主业多元发展。 南京玻纤院、中复连众、江苏申视、建华管桩、江苏磊达、常州盘固、东浦管桩等企业在发展主业的同时研究开发节能环保、新型墙体、隔热保温等高科技新型材料。南京玻纤院、中复连众分别是中国中材和中国建材两大集团下属的国有企业,他们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在节能保温隔热、轻质高强材料产品的研发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可喜成绩,为平稳度过经济下滑、实施自我发展战略发挥了重要作用。建华管桩是全球最大的管桩制造商,企业在发展管桩主业的同时,向管桩产业的上下游产业拓展,在江苏、广东等20 多省(市)建有管桩及各种混凝土预制构件、高品质轻质隔墙板等40 多个生产基地。 江苏磊达是以水泥生产为主的股份有限公司,受当地石灰石资源的制约,公司在异地配套建设3 条5000t/d熟料生产线,同时开发了汽车轮胎钢帘线产品。 目前该公司已成为水泥产品生产与物流、宾馆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 常州盘固在安徽建设3 条5000t/d 熟料生产线,同时在金坛开发5000 亩农用地,建设环保科技农业生态园,种植水稻、果树等优良品种。 江苏申视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从一家与春兰集团配套的塑料件加工发展起来的企业,立足塑料件加工基础产业,积极引进人才、技术,向石油输出管道产品转移,开发出超高复合管材、油气田专用柔性复合管等五大系列非金属复合管系列产品,成为我省建材行业转型升级和产品换代的典范。

3.抢抓机遇加快发展。 “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下行给许多企业带来了巨大压力,江苏鹤林、江苏博特、江苏科行等企业克服各种困难,变压力为动力,企业发展取得可喜成绩。江苏鹤林在国家严格控制新增熟料产能的情况下,充分利用船山矿综合资源优势,批准建设了5000t/d 熟料及纯低温余热发电项目(三期),使熟料和水泥产能得到较大提高。 企业在质量管理、清洁生产、物流、环保、售后服务、技术、社会和经济效益等方面已成为我省水泥行业稳步发展的标杆。 江苏博特新材料有限公司是我省开发应用型科技先导型企业,在混凝土外加剂领域已形成科研开发、规模生产和专业化技术服务的完整体系,是国内混凝土外加剂行业中综合实力最强、市场占有率最高的龙头企业,也是研究院所改制成功的典范。 江苏科行最初是一家生产除尘设备的企业,多年来企业坚持以环保产业为主线,围绕电力、水泥、钢铁、玻璃、化工等行业节能减排要求,加大研发投入,建立和完善研究开发体系,不断创新发展,开发出一批具有较好产业化前景的项目成果,实施企业技术进步和跨越式发展战略,取得显著成效。

4.两化融合科学管理。 两化融合是推动企业生产和经营管理上新台阶的重要手段。 海螺、台泥两大水泥集团是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企业,在两化融合推广应用方面走在了我省水泥行业的前面。 两大集团在我省的企业除在生产控制方面采用先进工业自动化技术外,还在质量和成本管理、电子物流、产供销一体化等方面采用了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大大提高了生产控制技术的先进性、质量管理的可靠性、物流技术的便捷性,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生产和管理综合成本。

5.走出去发展外向型经济。国内市场竞争的压力,促使经济实力强、技术水平高、产品及装备先进的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 南京水泥设计院和凯盛水泥设计院是我国水泥行业具有工程设计、技术装备研发制造、装备配套与供应、施工与安装、产品生产和施工总承包能力的公司。 企业凭借雄厚的实力走向国际市场,凭着科学的经营管理不断扩大市场份额。 江苏鹏飞是全国最大的建材机械设备制造企业,公司坚持与国内大专院校合作,研究开发技术和新产品,不断研究和适应市场,还与国外建材机械知名企业合作代加工,拓展国外市场,同时与工程及设计单位合作,在国外实施项目工程总承包,发展领域宽,发展速度快,发展前景好。 南京旭建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是NALC 板材生产企业,公司积极扩大产品应用领域和服务范围,自主研发生产艺术板材、薄型板、瓷砖贴面板、吸音板以及内外墙保温体系和工厂化单元房屋等产品,部分产品已打入国际市场,并有一定知名度。 2014 年初,该公司成为南京第一批新三板股上市单位。

“十二五”期间,我省建材工业在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还存在着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一是主营业务收入增长较慢,与全国前三位省份的差距加大;二是行业整体运行质量不高,高新技术产品,自主品牌产业发展不快,在整个建材工业中的比重不大;三是水泥、平板玻璃等传统产品产能过剩严重,未能得到有效控制,传统产业结构调整的难度很大;四是节能减排压力较大,绿色建材战略推进速度缓慢,鼓励性政策不配套,综合资源利用技术和消化因减排增加的成本能力等,制约着绿色建材业的发展;五是两化融合能力和水平较低,以信息化推动工业化发展的步伐较慢,持续发展后劲不足;六是企业科学管理意识不强,传统管理方式制约企业发展;七是外向型经济动力不足,“走出去”战略的配套政策和措施不完善。

四、2015 年建材协会工作重点

2015 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收官之年,努力做好今年的工作,对完成“十二五”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全面认识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内涵,充分理解和认识“新常态”对建材行业发展的影响,结合我省“十二五”发展状况和存在问题,积极主动应对,努力适应新常态,力争2015 年全省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的增长有新的突破。 2015 年协会工作重点是:

1.继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在我国经济增长放缓的“新常态”形势下,要全面提升行业的技术水平,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开发和拓展新兴产业。 一是配合中国建材联合会开展水泥、玻璃两个“第二代”的研发,推动行业技术提升和转型升级;二是配合政府有关部门继续做好遏制水泥、平板玻璃过剩产能和新增产能工作;三是继续开展行业发展、企业需求、技术成果等调查研究,促进行业技术进步、产学研结合,使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技术成果及时转化为生产力;四是做好“水泥粉磨节能示范生产线”指导和验收工作;五是配合行业管理部门,组织经济实力强的企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发展,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2.配合做好行业管理工作。一是与省经信委组织召开行业季度运行分析会,及时掌握和了解行业运行情况,引导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二是协助行业管理部门加强水泥企业质量管理,继续做好水泥企业化验室合格证管理工作;三是配合行业管理部门做好符合规范条件建设项目的评估核查工作;四是配合主管部门组织贯彻实施《水泥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标准修改单以及《水泥行业规范条件》等标准及规范。

3.参与制定产业规划与技术标准。积极参与国家和省建材行业“十三五”产业政策、发展规划的制定工作。 积极配合建设管理部门制定高性能混凝土用水泥技术规范,组织水泥企业支持和参与高性能水泥混凝土的推广应用工作。

4.进一步推动技术培训和技术应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并不是转产和转行,而是要由产业链低端向高端发展,这就要求企业在思维、模式、技术、机制上彻底变革。 协会一要创造条件开展相应的培训,通过召开技术报告会、经验交流会等,推进行业新技术、信息化技术应用。 二要适时组织召开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转型升级专题研讨会。三要继续开展建材行业技术革新奖评选活动。四要开展我省利用水泥窑处置固体废弃物的调研工作,根据新型干法水泥窑的分布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状况,提出利用水泥窑处置固体废弃物方案的建议。

5.加强调研继续开展质量和市场自律工作。 一要加强行业调研。 选择发展较好且有特色的企业,通过调研总结和推广企业转型升级经验;选择发展中遇到困难的企业,听取对行业发展的要求,针对实际向政府部门提出制定产业政策的意见;通过调研开展新产品、新技术、优秀企业的推广和推荐,促进行业整体发展。二要继续开展行业自律工作。加强水泥质量管理,维护水泥市场秩序,继续组织水泥企业质量自律和行业错峰生产;深入调研管桩行业开展市场自律的可行性和有效措施,以逐步规范管桩市场,维护管桩企业的正当权益;开展水泥市场中转库的调研工作,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对中转库设置和管理的意见。

6.加强协会自身建设与合作交流。为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协会建设,一是加强与中国建材联合会和相关协会的合作与交流;二是加强与兄弟省和省内各市协会的联系与合作,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行业管理工作;三是加强协会自身建设,适时将水泥分会升格为江苏省水泥协会。

猜你喜欢
建材行业管桩江苏
基于静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实施有关思考
柔性仓储自动化技术在家居建材行业中的应用
数读江苏
浅析新时代提升建材行业社会形象的必要性
静压PHC管桩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数独江苏
数读江苏
滨海软土地基预应力管桩的应用与问题处理
江苏
建筑建材行业相关标准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