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晓翔主任医师治疗无汗症验案3则

2015-04-16 17:56
福建中医药 2015年1期
关键词:无汗沙参麦冬

魏 娜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徐州市中医院,江苏 徐州 221000)

无汗症指皮肤表面局限性或全身性无汗或少汗[1]。无汗可见于全身,亦可见于局部皮肤,常伴有皮肤干燥、烦热、肢体酸楚、浮肿等症状。既可为许多疾病的伴随症状,也可独立成病,甚者引发它病。笔者跟随翟晓翔主任诊病过程中,见翟主任治疗无汗症辨证机巧,思维缜密,疗效显著,现选取3则以飨读者。

[例 1]患者秦某,男,28岁,于 2014年 8月 5日初诊。患者因1个月前干完农活下河洗澡,冷水浸泡时间过长而感冒,发热、恶寒,头身疼痛,全身皮肤无汗,后发热、恶寒、头身痛消失,唯有受热后不得汗出症状不解,干农活时中午必须躲在树荫底下或家里阴凉处,家人斥之偷懒,甚觉冤屈,也很痛苦,遂来就诊。刻下:患者面红,情绪焦躁,全身皮肤干燥无汗出,皮温高,舌苔薄白,脉浮。西医诊断:无汗症。中医诊断:无汗。辨证为风寒郁肺,腠理闭塞。治以发汗解表,宣利肺气,方选麻黄桂枝各半汤。处方:麻黄 10 g,桂枝 10 g,白芍 10 g,杏仁 10 g,生姜5 g,大枣5 g,甘草 3 g,7剂。 水煎服,每日 1剂,分2次服用。二诊:患者自觉服药后背部有拳头大小皮肤开始微微出汗,情绪稳定,皮肤色泽稍微变淡,嘱其继续用药,避免高温环境,多饮温开水。三诊:躯干部皮肤均开始出汗,皮肤较前柔润光滑,嘱其继续服药。四诊:全身皮肤均开始出汗,能适应炎热气温,中午已能下地干农活。

按:患者因夏季贪凉,外感风寒,风寒束表,使卫阳被遏,肺气失宣,腠理闭塞,营阴郁滞,经脉不通,其病位在表,故见上述诸症。《素问·痿论篇》谓“肺主身之皮毛。”肺主气属卫,司一身之表,在体合毛,两者生理病理上密切相关,互相影响,外邪郁闭肺卫,玄府不开则无汗。此则恰属寒邪闭表、阳气郁遏者,当用麻黄汤或大青龙汤以散寒解表通阳,单用麻黄汤恐伤正太过,仅用桂枝汤又非其所宜,故仿麻桂各半之意以宣肺启闭,服后表邪得散、肺气得宣而获效。

[例2]患者耿某,女,23岁,于 2014年 8月 22日初诊。患者因工作压力大,半年前经朋友介绍开始行汗蒸减压,每周3次,每次必大汗而归,且饮食无规律,2个月后发现除头面部皮肤少量出汗外,身体其他部位均不出汗,情绪变得极其不稳定,敏感、易怒,时感口干舌燥,停经3个月。刻下:面色苍白,头以下皮肤干燥无汗出,皮肤粗糙无光泽,感瘙痒不适,情绪烦躁,口干便结,小便量少,舌红,苔白少津,脉细。西医诊断:无汗症。中医诊断:无汗。辨证为血虚津亏,肺失宣发。治以滋阴养血,宣发肺气,方以当归饮子加减。处方:当归20 g,白芍10 g,川芎 10 g,熟地 20 g,制何首乌 15 g,黄芪 10 g,桑叶10 g,杏仁 6 g,甘草 5 g,14 剂。水煎服,每日 1 剂,2次分服,并嘱患者规律饮食。二诊:服药2周后,全身皮肤开始微微出汗,情绪可控,口干改善,大便通畅,小便量增多。效不更方,继服2周。三诊:全身皮肤汗出流畅,皮肤滋润有光泽,月经来潮。

按:该则患者因过汗伤津而致肺气不能宣发,加之饮食无规律,脾胃受损,阴血精液化生不足,无源以化汗,故汗源匮乏而无汗。肺主皮毛而司开阖,肺为娇脏,过汗伤肺,肺气虚则不能宣发,皮毛开阖失司,故阳气郁于内而不能外出玄府为汗,津液不达皮毛,皮肤失于濡养则干燥粗糙;血虚则生风生燥,故瘙痒不适;阴不敛阳,心火亢盛,则见情绪敏感易怒;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虚,大肠传导功能失司,而有大便干结;津不上承口鼻而口干舌燥。《类经》云:“汗者,血之余。”过汗伤阴血,而致津亏血虚而停经。翟主任认为津血同源,汗血同源,夺津者而无血无汗,故出现上述诸症,其病机为过汗伤阴,阴血亏虚,汗源匮乏,肺气无以宣发而无汗。方中四物、制何首乌养血滋阴,黄芪补气,气行则血行,气亦能生血,固护肺气而宣于肌表,即“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有形之血生于无形之气,用黄芪裨益肺气,使气旺血生,此乃“阳加于阴谓之汗”也,佐以桑叶、杏仁宣发肺气,甘草调和诸药,津血得满而溢,汗自出。

[例 3]患者李某,女,26岁,于 2014年 8月 31日初诊。患者自幼体弱,身体纤瘦,食量小,不耐劳累,1个月前因生产时出血较多,身体更加虚弱,而且背部皮肤有2个巴掌大小地方干燥粗糙,不排汗,瘙痒难耐,夜寐不安,倦怠乏力,烦躁,纳差,食少,咽干、口渴,尿少,大便难下,舌暗红少苔,脉沉细涩。西医诊断:无汗症。中医诊断:无汗。辨证为气阴两虚,肺失宣发。治以补气养阴,宣发肺气。方选沙参麦冬汤加减。处方:沙参15 g,麦冬15 g,黄芪 30 g,生地 20 g,当归 10 g,玉竹 10 g,桑叶 10 g,生白扁豆10 g,天花粉10 g,生甘草5 g,7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二诊:患者精神较前佳,背部皮肤仍无汗出,但瘙痒缓解,皮肤较前光滑,情绪好转,嘱继续服药。三诊:背部皮肤微微汗出,瘙痒明显缓解,夜寐安稳,咽不干,口不渴,大便顺畅。四诊:背部皮肤汗出正常,无明显其他不适。

按:本则患者素体柔弱,肺气不足,加之产后血少,使得肺气阴两虚,气血不足则无源布津于肌表而无汗。阴虚则汗之化源不足,气虚则肺宣发功能失常,治宜补肺益气,滋阴润燥。沙参麦冬汤源于《温病条辨》,“燥伤肺胃阴分,或热或咳者,沙参麦冬汤主之”。吾师用古方而不拘于古方,根据中医异病同治原则,以此方为基础,加减化裁治疗肺气阴两虚的无汗症,收效甚佳。方中黄芪、沙参益气养阴为主药;麦冬滋阴清热生津为臣;佐以玉竹、天花粉生津止渴,养阴润燥;桑叶轻清宣透,载药上行,宣发肺气以布津;当归补血之不足;生扁豆甘平和中,既鼓舞脾胃生津之源,又可防止甘寒滋腻碍胃之弊;甘草补脾益气,调和诸药,为使药。气可速生,化血生津,而血亦能载气,气行血行津布,全方均贯穿这一主线。

[1]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179.

猜你喜欢
无汗沙参麦冬
肺热肺燥 喝点冰糖沙参粥
无汗运动
关于南沙参的品种问题
沙参麦冬汤缓解老慢支
清凉无汗
UPLC-MS/MS法检测妇康宁片中掺加的山麦冬
HPLC-ELSD法测定不同产地麦冬及山麦冬中的果糖
秋咳食疗验方二则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
沙参麦冬汤治疗感冒后肺阴亏虚型咳嗽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