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P瘋狂飆車,下一站在哪裡

2015-04-16 15:10
澳门月刊 2015年4期
关键词:民進黨市府國際

採訪整理:卜樂

一個非典型、非傳統的政治人物在百日內來了一次巨型政治秀,相較於傳統政客,柯文哲市長確實給市民帶來了不同的期待。但民主政治核心形式在於選舉,抓住媒體的注意自然能在民主政治中獲益不少,如果不依靠媒體,那表演政治也就無法支撐太久,柯P無疑是其中最大的獲益者,只是重要區別在於柯文哲不是刻意在演,而是有著特立獨行的風格。

百日雖短,不及嘴快

作為亞斯伯格癥患者(被認為是一種比較輕微的高功能自閉症),他有著自以為是、行動不計後果的個人品行,在馬英九未能大開大合的台灣苦悶政局中,強烈且新鮮的個人風格反差自然能產生令人訝異的效果,這也是時代性的問題,某種程度上國民黨、馬英九成就了柯文哲“神”一般的光環,若是在阿扁後期,在陳水扁肆無忌憚的發言下,柯文哲的爽快也只不過是稀鬆平常,自然很難出頭。但問題也就由此產生了,作為北市市長,並非僅靠講話來施政,用民粹式的語言來討好民眾。很多案件明明非弊案,但對外圖一時之快宣稱處處有弊案,大有“未審先判”的嫌疑,民眾自然拍手稱快,但這樣的市長格局便如政治評論員一般,迎合民粹製造話題,須知市長,特別是台北市市長不是政論名嘴,僅憑嘴快又何能寄望“百日維新、四年躍進、五十年未來”的宏大目標呢?

百日施政,光靠簡單的評論與主張看出來的只是皮毛,更會引發錯誤,因為簡單的認知就判定對錯,施以行動,恰是民粹運動的先兆,完全無法符合法治社會的需求。現在柯市長大打郝市府時代的BOT案,沒有具體的違法事證便開始強調其中弊端連連,作為台大醫院創傷醫學部主任的他並沒有太多公共事務制定、參與、執行的經驗,很明顯在市府的公共建設上支撐不足,如此一來,日後與市府合作的大企業要如何執行,這不僅困擾市政府、本土企業,更影響台北市民的切身福祉。

譬如柯P針對台北市“大巨蛋”興建案叫陣遠雄企業,公開宣稱“遠雄如果覺得做大巨蛋都虧錢、很委屈,就都不要做,換人做就好了啊”,隔天激起遠雄企業集團董事長趙藤雄在各大報頭版刊登“大巨蛋事實報告之四”的廣告,以“情何以堪”陳述原先理想如今被污名化,並訴說興建緣由、合約問題、移樹爭議及懇請大家支持大巨蛋早日完工。如此赤裸裸的市府鬥爭行為,不僅一來造成工期停擺,政府與民間企業的關係惡化到低谷,更是有違相關賽事的國際承諾,很可能造成國際笑話。沒有施政經驗的柯P恰如一個北市街頭的飆車少年,貪圖一時快意,讓人不禁為其、為台北市捏一把冷汗,這樣瘋狂飆車的結果難以言說,更難以預測,是能緊急剎車,平穩著陸?還是最終不知道下一站在何處,更傷害了注重交通規則的路旁行人?一切都只是未知數。

因為嘴快,行動更是快到沒有長遠規劃,24小時內拆除忠孝西路公車專用道,網絡上鄉民一陣狂歡,可事實上,此專用道原本就未正式使用,而是為了機場捷運通車後的交通連接,但因機場捷運一再延宕故此無法啟用公車專用道,那倘若日後機場捷運開通,是否又要重啟專用道呢?這樣的所謂改革似乎只有象徵意義罷了。其實行動不能貪圖一時爽快,更要照顧不同群體的感受,又如影響一般民眾的“電子輓聯”事件,過去郝龍斌時代就已經開始推出,並非柯團隊的新興主張,但郝時代是以規勸形式希望從紙本輓聯實現到電子輓聯的轉變,而柯團隊則強制使用電子輓聯,更強力拆除喪家懸掛的紙質輓聯,這種強勢作風對市民觀感、喪家心情都是一種衝擊,也難怪知名作家張大春批評說:“柯文哲不是柯文哲,而是柯文革”。事實上,快事、怪事又何止一樁,柯P更在女性議題上,直言台灣外配“進口”,從早前的“洞洞說”到“女性坐櫃檯”再到“外配進口論”,完全不尊重更是羞辱全台灣超過五成的女性;外事禮儀上更徹底讓英國交通部長難堪,其言行對台北市的影響,大概是負面多過正面。

因而在一陣快人快語快事中,百日蜜月期匆匆而過,但百日雖短,諸多政策暫時無法直接評判,但幾件事情卻可以由此確定:柯P在國際事務、外事禮儀、舉辦國際大型賽事上是無法穩健處理的,這對台北造成的潛在傷害也難以言明。所以柯市長應該明白事事不必總衝在第一線,而需委任有能之人,在專業領域任用相關有經驗的人士來處理,以免“門外漢壞了門內事”。只有這樣,很多過去的國際性賽事、活動才可以延續,吸引外資與台北市的國際化進程才能持續推進,不致使得柯P“8年追上新加坡”的宏深誓願淪為空談笑話,也讓選前的願景與訴求或多或少付諸實踐。

六大願景還是唯一訴求?

柯P選舉時訴求“推倒高墻,超越藍綠”,上任後就發現超越藍綠是假,打垮國民黨才是真正的主要訴求,從市府小內閣成員一片綠油油到與綠營的實際合作,擊垮國民黨成了不言而喻的目的。現時的柯團隊推出六大願景,主打“公開透明”,那現在的公開是否意味著過去的市府團隊不公開透明?就連現在的廉政委員也說沒有明確證據指證過去市府黑箱運作,圖利財團,其實關於《資訊公開法》早已經制定完成,很多涉法的材料以及個人信息自然不能公佈,現在柯P也礙於法律,沒有實質公佈諸多細節,雖然上任後標榜開放政府,希望資料都能對外公開,但市議員至今向市府調閱資料依舊相當困難,引得民進黨議員也抱怨連連。故而很多問題其實“雷聲大,雨點小”,“作秀多,實質少”,所以如果前朝存在相關缺失,確有事實證據自然可起訴先前市府團隊的相關人等,如若沒有就應該遵循相關法規制度,不要讓外界認為改朝換代後就不一樣,對前朝進行清算,這無疑是媚俗,是新一輪的政治鬥爭,這對台北市的未來是負面的。因為台北市的發展不是三年、五年的建設就可以完成,是一個政策延續並不斷創新的過程,非一任兩任就可以簡單搖身一變成為國際大都市,單看新加坡就知道其政策數十年延續才可能打造成如今第一世界的先進國家,故此政策延續與政府信賴是城市得以成長的關鍵,不能因人而異,斷送北市的前途。

以“居住正義”中的青年住屋為例,這是過去郝團隊時期的重要政策主張,現在歷經兩屆市長建設,房屋已經建設完成,關於“聯開宅”,郝市府是按市價的七折來鼓勵年青人租住,使得他們能夠擁有一個輕鬆的居住環境,更好地投入工作打拼與生活中去,外界無人叫好暫不論,柯P上臺推出八五折優惠,卻引來年青人讃聲不絕於耳,其實這價格足足比郝時代貴了一成五,試問是哪一任市長建設好房屋,哪一任市長更照顧青年?結果不言自明,過去更有促進台北市青年人生育的政策“助你好孕”來鼓勵年青人,減輕負擔。現在柯文哲攜著改變的旗號,吸引年青人,卻做出對年青人更不利的政策,但造神運動轟轟烈烈進行,眾事皆有眾人幫其辯護,從現實到網絡再到媒體,批評柯文哲動輒引來一陣撻伐,百日來我們的媒體作為第四權更喪失了監督力,亦隨著外界人云亦云,未來百日蜜月期一過,議會也將正式開議,各局處的運作也將直接面對議會、面向民眾,柯市長及其團隊是否經得起檢驗,大家拭目以待。言猶至此,看到百日種種的改變與破壞,只有祝福柯市長把握唯一的機會,虛心學習,勇於改錯,一屆四年的任期很長,如若把無知當有能,自以為是,四年之後自然見真章。

當國際化遇上兩岸化

敢言的柯P不僅在台北市發展上不斷拋出新議題,更在兩岸議題上投下震撼彈,先前不少人關注其“兩國一制”的言論,其實不必擔心,兩岸關係的互動是更高層次的,並非是由台北市政府支撐,而且兩岸互動的緊密程度也超越了政府層面,更不會因為柯P的隨性言論而發生變化,真正衝擊兩岸關係的是2016的大選,但目前柯P在兩岸議題上頻頻出招,從“一五共識”到“兩國一制”再到“兩岸一家親”的轉變,積極奔走希望維持與上海的“雙城論壇”,所謂墨綠的柯文哲也在政治現實中逐漸務實,這是百日施政中的一個亮點,這個改變很大程度上可能影響民進黨2016的兩岸政策,因為挺扁的柯P既然能夠改變,那民進黨在“九二共識”上是否存在讓步轉寰的空間,令人遐想。現在柯P在綠營人氣高漲,紛紛為綠營人物站台加持,較大程度上影響到民進黨運作。未來,如果柯P不接受“九二共識”,大陸仍願意與其往來,那麼民進黨則完全不會修正自己的政策,因為覺得毫無必要;如果大陸堅持“九二共識”,柯文哲在此讓步,未來民進黨的兩岸路線在兩岸定位上勢必考慮大陸因素,所以柯P的兩岸舉動反而成為共產黨與民進黨之間的試金石,這同樣成為一個值得後續觀察的重點。

面向新紀元,柯團隊必須明白台北的國際化與兩岸化是綁在一起的。過去國民黨時代,主張透過大陸連接世界;民進黨時代主張透過世界走向中國大陸,其實都相當看重大陸市場,只是發展路徑有所差異,近年來隨著中國大陸的崛起,人民幣也不斷國際化,經濟等綜合實力一躍趕超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更在軍事、政治上取得大突破,未來台北、台灣的國際化進程難以遠離大陸的影響,若單單是閉門造車必然久而久之喪失活力,不談位居亞洲四小龍之列危險重重,更可能在大中華圈逐漸被其他城市所趕超,台北勢必首當其衝,因此國際化不是大陸以外的世界,而是涵蓋中國大陸的廣闊世界,只有懷抱如此之心,未來台北市才能真正“世紀躍進”!

猜你喜欢
民進黨市府國際
附録1 中國簡帛學國際論壇2018與會學者名録
附録2 中國簡帛學國際論壇2018會議日程
蔡英文與賴清德演雙簧?
「九合一選舉」催生的台灣最大黨
民進黨廢除台獨黨綱的誘因
「最後一哩路」蔡英文不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