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一文则官不值一文钱

2015-04-17 07:38莫清华
唯实 2015年4期
关键词:知府知县百姓

莫清华

我国古代,受儒学熏陶的官员,不乏廉洁奉公者。他们往往在衙门和厅堂撰题对联,以表明心迹、抱负等,既是警策,也是承诺,让民众来监督。这里,专择一些古代清官戒贪自警联以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修身养德,保持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

宽一分则民多受一分赐;

取一文则官不值一文钱。

这是明代南安知府张津题写于浙江海宁谯楼的题联。上联提倡对民实行惠政,下联诫勉属官务守清廉。张津是个清官,曾官至户部侍郎。明朝官场送礼受贿之风很盛,但张津不受贿,不徇私,依法办事,受到老百姓的称赞和拥戴。

明代山西汾阳知县汤信,清廉严谨,剔弊除奸,爱民如子,两袖清风,深受百姓爱戴。他在县衙大堂内自题一联:

作汾阳一行吏,春温秋肃;

受暮夜半文钱,地灭天诛。

这种语言在今天看来,就是向民众以打赌的方式表态。

清代进士武承漠在常州府无锡任知县时,也曾在大堂上题一对联:

人人论功名,功有实功,名有实名,存一点掩耳盗铃之私心,终为无益;

官官称父母,父比真父,母比真母,做几件悬羊卖狗的假事,总不相干。

清朝,在衙门题联自勉的官员很多。清初顺治十六年始任潜山县令的常大忠,于顺治十八年自撰一副法堂楹联:

赃官贪婪,将图富也,敦知后代不贤,以一掷弃千金,枉自遗百般唾骂;

良吏清操,岂望名哉?实痛小民所苦,守千天如一日,难尽保万姓平康。

此联将赃官心态与良吏操守比照成联,赃官贪赃枉法,必将遗臭万年,良吏则应淡名守廉,心系万民,颇能昭其心志。作者常大忠,号二河,山西交城县人。顺治三年乡试第一;顺治九年中进士;顺治十六年授潜山县令。常大忠任潜山县令五年,公平执法,不徇私情。康熙二年,升保定府同知。离任时,“攀辕号泣者,络绎于道”。

无独有偶,潜山还有一清廉的县令,名叫魏其瑸。他也有一副对联:

贪亦何难,只凭天理照来,这般作孽钱,剜肉医疮,怎叫子孙受用?

酷真不可,须把良心勘去,那个无情棒,敲肤挟髓,枉担父母称呼!

此联自警警人,其意良深。作者魏其瑸,字灿如,号朴庵,顺天大兴人。雍正元年进士,乾隆二年任潜山县令。在任八年,兴利除弊,为政清廉。旧志称:“潜人士称颂贤父母者,必曰:‘前有常公,后有魏公。”

累万盈千,尽是朝廷正赋,倘有侵凌,谁替你披枷带锁;

一丝半粒,无非百姓脂膏,不加珍惜,怎晓得男盗女娼。

此为清康熙朝福建布政使于成龙所撰。于成龙,历任知县、知州、知府、道员等地方官,一直做到藩臬二司(按察使、布政使)、督抚大员,所到之处,皆有政声。其清廉自守,多行善政,深得士民爱戴。他带头实践“为民上者,务须躬先俭仆”的理念。在直隶,他“屑糠杂米为粥,与同仆共吃”,在江南是“日食粗粝一盂,粥糜一匙,侑以青菜,终年不知肉味”。江南民众因而亲切地称他“于青菜”。总督衙门的官吏在严格的约束下,“无从得蔬茗,则日采衙后槐叶啖之,树为之秃”。他天南地北,宦海20余年,只身天涯,不带家眷,结发妻阔别20年后才得一见。他的清操苦节享誉当时。在20余年的宦海生涯中,三次被举“卓异”,以卓著的政绩和廉洁刻苦的一生,深得百姓爱戴,受到康熙帝赞誉。

一丝一粟,我之名节;

一厘一毫,民之脂膏。

宽一分,民受益不止一分;

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

这两副对联,作者是清康熙朝江南提督张伯行。据《清史稿》记载:张伯行,字孝先,河南仪封(今兰考县东)人,康熙二十四年进士。他的最大特点是勤于供职,造福于百姓,而对金钱毫无染指。他疾恶如仇,从不与贪官污吏为伍,而且敢于抵制上司的横征暴敛。他在离开江苏任时,百姓沿途相送,因为平时就知道张伯行清廉不贪,肯定不会接受礼物,便用水果蔬菜相送。张伯行依然婉言拒绝,百姓们哭道:“公在任,止饮江南一杯水;今将去,无却子民一点心!”万不得已,张伯行才收下一把青菜。康熙皇帝称赞他是“真能以百姓为心者”。

上面的第二副联,流传甚广,有人照抄以自警,有人稍做改造以警策。清乾隆时御史钱沣就据其意撰了对联一副:

爱半文不值半文,莫谓世无知者;

作一事须精一事,庶几心乃安然。

当时朝廷内外贪腐成风,钱沣初入政坛,一反官场明哲保身之风,弹劾陕甘总督毕沅贪污之事,查实之后,毕沅被处分降级。钱沣由此声名鹊起,有“鸣凤朝阳”之誉。

和珅的党羽国泰做了山东巡抚,竟敢贪污府库银两,被钱沣奏了一本。钱沣查到国泰写给和珅的信,知道他们准备借银填库,应付检查,遂将此信奏报乾隆帝。和珅探得风声,要收买钱沣,遭到拒绝。钱沣坚持封存府库,彻底清查。当时,乾隆派户部尚书和珅、左都御史刘墉与钱沣一道前往山东查办此案,国泰事先得到和珅的通风报信,早早做了准备,他向商人借来许多银子,凑足了库存数量,以掩盖库银严重短缺的真相。谁知这一切没有瞒过钱沣。开封检查库银,钱沣发现库银多半是商家的杂色银,与成色十足、色泽明亮的帑银不符。于是,国泰贪赃枉法、造成国库短缺的罪行彻底败露。国泰曾向和珅行过重贿,和珅在确凿的证据面前也不敢为他开释。钱沣因此而名声大振,一年之内,连升三级,出任通政司副使。

钱沣一生清廉节俭,是清朝有名的清官。他当京官时,不饰车马,只是买了一匹瞎了一只眼睛的骡子当坐骑。他当湖南学政时,前往各县视察,按当时的规则,学子要凑钱向学政致意,称之为“棚规”,但钱沣一概不受,当时湖南就传诵着“钱沣来了不要钱”的民谣。到了晚年,钱沣名满朝野,清乾隆五十八年,他在昆明任职期满,回京复职,连路费也没有着落,当地官员打算赠路费,却被他谢绝,最后他向亲戚借钱上路,回到北京。

张伯行这个创意,被陶澍运用得出神入化:

要半文不值半文,莫道人无知者;

办一事须了一事,如此心乃安然。

清道光年间,人称“陶青天”的陶澍,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爱民如子。他37岁升任江苏道监察御史时,将张伯行的自勉联点化,挥毫泼墨写就此副联,挂在大厅里,表明自己抱节自守、为民谋利之心迹。这样的为官处世之道,如今依然有其积极的意义。

《清史稿·陶澍传》载:陶澍,字云汀,湖南安化人。嘉庆七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迁御史、给事中。疏劾吏部重签、河工冒滥及外省吏治积弊。巡中城,决滞狱八百有奇。巡南漕,革陋规,请浚京口运河。二十四年,出为川东道,日坐堂皇,剖决狱讼如流。请减盐价,私绝课增。总督蒋攸銛荐其治行为四川第一。历山西按察使、安徽布政使。陶澍见义勇为,用人能尽其所长,所至政无不举。

清代余云焕又将张伯行的立意向前推进一步:

不要百姓半文钱,原非异事;

但问一官二千石,所造何功

余云焕所撰挂在他就任的兴义府大堂。他认为,官员不拿老百姓的钱财是天经地义的,不值得大惊小怪;问题是,自己拿了国家不少俸禄,究竟做出了什么政绩?做官不能只满足于廉洁而碌碌无为,做官要做事,要有作为!

张伯行的创意,不断被再创新。不妨再举两例:

要一文非分钱,幽有鬼神,明有国法;

做半点昧心事,近报自身,远报儿孙。

清同治年间的西宁知府龙锡庆,在府署大堂挂出的这副对联已不仅是表明心迹,简直是在向黎民百姓赌咒发誓了。龙锡庆,湖南安化常丰镇人。咸丰八年,乡试中副车;同治四年,授刑部主事;后升西宁知府,赏戴花翎。龙锡庆在任期间,因为公正清廉受到百姓爱戴。龙锡庆离任,按照古时“清官离任挂靴,赃官离任留帽”的说法,西宁百姓将龙锡庆的靴子高挂在跨街牌坊上,跨街牌坊自此被称为“清官坊”。

受一文分外钱,远报儿孙近报身;

做半点亏心事,幽有鬼神明有天。

清末,政权虽已摇摇欲坠,但也不乏洁身自好之官。乐亭知县仵墉就是。他将龙锡庆的联改造以自勉。仵墉,字崇如,陕西蒲城人。清光绪三十年中进士,搭上了中国最后一次科举取士末班车,历任直隶省乐亭、祁州、安州、沧州、滦州等县知县。他经常只身着布衣下乡,私访调查,审清了许多案件,平反了不少冤狱,很受民众拥戴。一次,他又只身化装下乡私访。天黑后,发现有人紧紧跟踪,便停步询问。跟踪者是当地的一位农民,回答说:“我认识知县大人。知县大人为我们百姓办事,黑夜单身下乡,怕不安全,我特来保护你老人家。”

两袖入清风,静忆此生宦况;

一庭来好月,朗同吾辈心期。

这是清贵州巡抚颜伯焘题写的。颜伯焘,字鲁舆,别号小岱,广东连平元善镇人,出身于颇有“政声”的官僚世家。清嘉庆十五年考取举人,十九年中进士。在云贵总督任上,他力排众议,改址建造云南滇池石碑,使大片农田得以保全,当地群众感恩颂德。曾任闽浙总督,是鸦片战争中的主战派之一。

为政戒贪,贪利贪,贪名亦贪,勿鹜声华忘政事;

养廉宜俭、俭己俭,俭人非俭,还从宽大保廉隅。

这副对仗工整、寓意深远、脍炙人口的对联是清杭州知府薛时雨所撰的杭州府衙联。薛时雨,字慰农,一字澍生,晚号桑根老农,安徽全椒人。清代咸丰三年进士。第二年授浙江嘉兴知县。薛时雨上任后,恰遇嘉兴大旱,草木枯黄,田地干裂,百姓无粮可缴税,上面却催得很紧。薛时雨出衙巡察,满目饥荒,心中不安,丰年尚不饱食,大旱哪有粮可缴?思索再三,便拿来纸笔给知府写了一封信,如实通报旱情,要求停征税粮。知府却不予理睬,还给他发来催科檄,限他五日内交齐税粮。薛时雨也犯起倔脾气,亲自拿起鼓槌击鼓升堂,向众衙役宣布:“知府刚送来催科檄,令我五日内交齐税粮!本官下令,即日起停征税粮!”众人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一个年老的差役上前跪问道:“薛知县,上面催得这么紧,您下令停征,上面怪罪下来,如何担当得起!”薛时雨拍着胸口说:“一人做事一人当,回家的包袱我已收拾好了。”果不出所料,次日知府下令,将薛时雨撤职罢官。百姓闻讯结伴挥泪相送。后来浙江人都说:“清官者,首推薛嘉兴(对薛时雨的尊称)。”后来,他补授杭州知府,执掌浙江粮储道,赏赐顶戴花翎。这是他在杭州上任后,挂在知府署门前的自勉联。

(作者系《百草园报》总编辑)

责任编辑:彭安玉

猜你喜欢
知府知县百姓
无所不为
百姓身边的守护者
济公传
百姓看家“风”
百姓腰包更鼓了
没头脑
青石碑
青石碑
疯老爹打知县
远处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