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植-石门地区页岩气地震勘探采集技术

2015-04-17 02:25侯明汉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桑植井深志留系

侯明汉

(中石化石油工程地球物理有限公司地理地质信息勘查分公司,湖北 潜江433199)

1 区域勘探概况

桑植-石门探区地处云贵高原东北边缘与湘、鄂山地交汇地带,武陵山脉呈北东向斜穿其境,行政区划隶属于湖南省张家界市和常德市。该区块处于中扬子地块中部湘鄂西褶断带桑植-石门复向斜,勘探对象主要为下组合震旦系-志留系。该地区地震勘探工作始于1993年,1995-2014年间完成了二维地震采集123 9.73km,但由于该区构造复杂,二维地震资料品质较差,导致台地边缘滩识别困难,构造形态不清,难以满足勘探需要。为了更好地推动该区域海相页岩气勘探,2015年又在该区部署了二维地震测线15条测线的采集任务,完成满覆盖682.69km。

2 地震采集难点

2.1 灰岩区激发条件差

工区地表从震旦系至三叠系地层均有出露,其中主要以三叠系灰岩地层为主。灰岩出露区对地震波产生严重的吸收、衰减作用。特别是在山顶、悬崖带、破碎带、垮塌堆积物和煤系地层等地表切割剧烈区,差异更加明显。另外灰岩区溶洞、裂缝以及含水性差等造成激发、接收条件变差。以上多种原因致使提高灰岩出露区资料信噪比较难,造成剖面叠加成像效果不好。

2.2 高陡构造射线路径复杂

桑植石门地区地质构造属于隔槽式构造。由于构造运动形成大量背斜构造和向斜构造,背斜构造宽缓,向斜成山,产状陡峭,几乎直立,射线发生散射以及路径满足不了水平叠加条件,致使难以获得高品质地震资料。

2.3 河滩区和垮塌区钻井困难

该区域因陡坡、悬崖、破碎带、含水性差、山前冲积带、河滩砾石区面积大等原因造成钻井难度较大,成井困难,影响了地震激发效果。

3 试验工作

3.1 试验方案

结合以往二维地震资料采集的施工经验,针对工区复杂多变的地表条件,制定了相应的系统激发试验方案,以便优选激发因素。试验的岩性包括:S(砂岩)、T1j(碳酸盐岩)、T2d(碳酸盐岩)、P(碳酸盐岩)、O(碳酸盐岩)、∈(碳酸盐岩)等(表1)。

表1 激发试验参数统计表

3.2 试验分析方法

通过定性分析,对试验的单炮记录进行20~40Hz、30~60Hz、40~80Hz和50~100Hz的分频扫描和固定增益显示,比较不同记录主要目的层的反射波能量、信噪比。通过固定增益分析比较不同试验因素的初至能量,从定性的角度得出最佳的激发参数。通过现场处理工作站、Klseis软件等软件对试验资料进行定量分析,最终选取激发参数。

4 表层结构调查工作

1)表层结构调查方法:通过表层结构调查,调查工区地表不同年代出露的地层岩性的地震波速度、频率、强度特点,指导井深设计。桑植和石门区块各选择一组,进行双井微测井调查。测线穿过的地层——寒武系、奥陶系、泥盆系、二叠系、三叠系、志留系、侏罗系、白垩系、第四系各选取一个调查点,全工区部署完成了14个双井微测井,其中石门地区8个,桑植地区6个。

2)表层调查资料特点:经过综合解释,石门区块的低降速带厚度3~12m,低降速带速度450~2 200m/s,高速层的速度2 900~4 150m/s;桑植区块低降速带稍薄,2~8m,低降速带速度400~1 600m/s,高速层速度3 500~4 500m。

5 施工方法

5.1 观测系统

宽线:2线1炮 ;接收道数:720×2=1 440道;接收线距:60m;覆盖次数:120×2=240次;纵向观测系统:7190-10-20-10-7190;道间距:20m;炮间距:60m。

5.2 激发参数

1)志留系、白垩系和第四系砂泥岩区:井深18~20 m,药量14~16kg;其中低部位激发井深18m,药量14 kg,中高部位激发井深20m,药量16kg;

2)二叠系和三叠系碳酸盐岩区:井深20~22m,药量16 kg;其中低部位激发井深20m,中高部位激发井深22m;

3)寒武系和奥陶系碳酸盐岩区:井深22~24m,药量16 kg;其中低部位激发井深22m,中高部位激发井深24m。

5.3 接收参数

检波器类型:10Hz;串数:2串(6串2并)共24个检波器;检波器组合方式:沿等高线线性摆放,组内距Dx=2m,组合基距Lx=20m(特殊地表压缩组合基距)。

5.4 仪器因素

仪器型号:428lite;采样间隔:1ms;记录长度:6s;前放增益:12dB;高截频:0.8FN;高截滤波器相位:线性相位(LIN);记录格式:SEG-D;记录极性:监视记录初至下跳,磁带记录初至值为负。

6 效果分析

6.1 激发岩性

桑植石门地区因陡坡、悬崖、破碎带、含水性差、山前冲积带、河滩砾石区面积大,钻井难度较大,成井困难,影响了地震激发效果。根据表层地质调查,详细划分地层出露岩性,科学安排不同类型钻机施钻,加强钻井工艺,垮塌区采取随钻下药,河滩砾石区采取组合井激发,提高成井率。

该区激发岩性有三叠系灰岩、二叠系灰岩、奥陶系灰岩、寒武系灰岩和志留系砂岩。由于表层岩性复杂多变,造成工区资料品质的区域性变化,表现为志留系砂岩资料较好,其余次之;部分区段三叠系灰岩层风化剥蚀严重及断裂带岩层破碎,导致激发能量弱,频率低,资料品质较差。

通过不同岩性原始单炮记录(图1,2)可以看到,志留系砂岩、三叠系灰岩单炮可看到清晰同相轴;通过工区不同岩性单炮能量分析图(图3,4)可以看到,志留系砂岩激发单炮能量明显优于三叠系、二叠系及奥陶系、寒武系灰岩。

图1 不同岩性的原始单炮记录(固定增益)

图2 不同岩性的20~40Hz分频单炮记录(AGC)

图3 工区不同岩性单炮能量分析图

图4 工区不同岩性道集间频率分析图

高陡背斜核部新地层被剥蚀后,老地层抬升,寒武系、奥陶系系地层出露地表,单炮在800ms左右可见有效反射,中深层无有效反射。

6.2 剖面效果

在SZ2015-9线叠加剖面(图5)上,下古生界反射层在剖面上显示较好,反射信息丰富,波组特征明显,分辨率适中,构造形态较为合理可靠,层位接触关系清楚。砂岩、泥岩地层中激发,资料信噪比高,同相轴连续性好。局部高陡、灰岩区反射相对零乱,波组特征不明显,不易连续追踪。总体上剖面的信噪比和同相轴的连续性较以往有较大的提高。

图5 SZ2015-9线叠加剖面

7 认识和建议

1)宽线观测系统与常规二维观测系统相比可有效提高覆盖次数。

2)系统激发因素试验是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的有效手段。

3)系统试验确定的采集参数值得在下古生界寻找页岩气的勘探中借鉴。

4)对于宽线观测系统在高陡构造地区信噪比弱的问题,建议可采用三维观测方法来提高。

[1]陆基孟,王永刚.地震勘探原理[M].山东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11.

[2]王志威,谢丹.2015年桑植石门地区二维地震采集项目竣工总结报告[R].中石化石油工程地球物理有限公司江汉分公司,2015.

猜你喜欢
桑植井深志留系
乡村振兴视野下桑植民歌的创新研究*
大气压强是多少
江南断裂带周边地区志留系层序地层特征及页岩气勘探前景
桑植隧道监测方案研究
顺北5-8井志留系破裂性地层提高承压能力技术
浅谈桑植民歌的保护与传承
——以传承人向佐绒为例
桑植 卫生院住院费用全报销
塔里木盆地志留系热液碎屑岩储层:证据、矿物组合及油气地质意义
南方海相志留系页岩有机质类型恢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