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加强森调工作夯实资源管理基础

2015-04-17 20:25张松林李少钦
奋斗 2015年2期
关键词:森工林业局林区

张松林 林 洪 李少钦

(作者张松林、林洪、李少钦分别系黑龙江省第三森林调查规划设计院党委书记、院长、副院长)

自2014年4月1日起,按照国家林业局的要求,黑龙江省森工林区已全面停止了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实现了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历史性转变,迈向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期。从严管理好并合理利用好森林资源,将成为龙江森工作业区的一项重要任务,而认真抓好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设计则是一项最重要的基础工作。面对停伐新形势,要结合各林业局转型发展的实际,务实创新地做好森调规划设计工作,为管好用好森林资源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调整森林资源调查项目

停伐前,森林资源调查项目主要是各林业局森林种类、蓄积、面积等。停伐后,森林资源调查项目应作出调整。

一是林木种类、蓄积与林地(含耕地)面积的调查。其中,应客观准确地调查清楚林地的面积。以往,森工各森调规划设计院每年完成的林业局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林地面积的确认是以各林业局持有的林权证上标注为准。而林权证上的面积是各林业局上世纪80年代(或更早)在总体区划时用手工形式在地形图上求算出来的林班面积累加形成的。而近些年二类调查中的林班各小班面积是由计算机自动求算出来的,因技术条件限制,出入较大,小班面积累积后与林班面积不符。但按上级有关领导部门的要求,林班面积在二类调查时不准改变。无论计算机求算出的林班面积是多少都必须平差符合林权证上的面积。据初步推测,林班面积差错率至少达98%以上。建议森工资源主管部门应尽快组织开展40个林业局林地面积核查求算工作,进一步摸准各林业局的真实林地面积,原林权证上面积可作为档案示意面积在二类调查时参考使用。以便为国家、省森工资源管理部门和各林业局科学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二是适合发展林下经济(多种经营)的各类经济植物分布与数量、占地面积的调查。包括山野菜、山野果、红松果、山药材、野生动物、可用于森林旅游的景观,以及矿产、风力发电等资源的分布、数量、面积。三是有争议的各林业局之间界线、与地方村屯“两荒”划界有争议界线的准确划定的调查。目前,有部分林业局之间界线不十分清晰,形成纠纷。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初的“两荒”划界,有不少林业局与地方村屯林地(耕地)界线不清晰,有的地方政府偏袒农民,在林业局持有林权证的林地上重复发放土地证,造成了林农林地纠纷,甚至出现到省市上访的问题。建议森工资源管理部门对有争议林地地界的调查确认,以便从根本上化解矛盾,依法保护林地和合理利用林地。四是碳汇计量的调查。五是为大力推广林地“一张图”建设的调查等。

二、改进资源二类调查方法

当前,高分辨率卫星照片多阶调查和数学模型已在二类调查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并且是未来森林资源调查的发展趋势,国际上先进国家早已应用,国内一些森调规划设计院也在积极探索。它具有调查数据周期短、费用低、技术先进、调查内容多、动态监测及时等优点;而森工林区现在应用的二类调查方法是以林场(有林地、疏林地面积3万公顷)为抽样总体,设置角规控制样地,小班调查采用角规绕测,每个小班布设3-5个点。这个调查方法在森工林区已应用近10年,弊端是外业调查员工作非常辛苦,劳动强度很大,并且造成人力、财力的大量消耗,调查数据时效性差。而现实是我省森工林区周边各省份的规划院、省内森工系统外规划院的二类调查工作早已摒弃了这个调查方法;从发展角度来看,森林资源一体化监测是森林调查发展的主导方向。现在森工林区森林调查有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一类调查)、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二类调查)、林业局的各种生产作业调查、各种专业性调查,每种调查独立运行,因各自调查方法和抽样方式不同,相互之间调查数据无法衔接,也毫无联系,调查成果彼此无法认证。这样造成相互指责调查数据不准的现象,并浪费大量财力、人力和时间。所以在森工林区建立统一的大森林资源监测体系势在必行,在总的监测体系下建立重点公益林监测、林下经济植物监测、森林公园监测、湿地保护区监测、种子园监测、抚育成效监测、造林成效监测、森林资源管护成效监测、林地类型变化监测、立地类型监测等各类监测体系,并辅之以实地抽样调查,统一调查方式,整合调查力量;2014年,在森工资源局调查规划处的领导下,森工林区二类调查方法有所调整,角规控制样地改为以林业局为总体布设局级监测样地,这是向森林资源一体化监测体系迈出的第一步,下一步在这个体系下应建立各类子体系,尽快编制各类子体系的监测技术细则和工作方案、调查质量方案,并力争尽快将调查方法调整到位。

三、提升森调管理科技水平

面对停伐与森调方法的调整,森调与管理部门应积极提供科技支撑与服务工作。

一是加大森调干部职工培训力度。采取以会代训、外派学习、开办专业培训班等有效形式,不断提高其业务技能,组建一支高水准的专业化的固定的森林资源调查监测队伍和现地核查队伍,确保实施新调查方法的工作质量。二是强化新技术在林地等森林资源调查监测中的应用。每年都用高分辨率的卫星照片对森工林区各种类型的林地等进行判读,并与前一年的卫星照片进行对比,对地类变化后的小班进行登记造册,组织各森调规划设计院人员到现地进行核实,及时掌握林地变化,为森工资源管理部门科学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三是加强对森林资源管理标准化、信息化、科学化的服务工作。森调规划设计部门要充分发挥相关专业人才和“3S”(即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 R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GIS、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掌上电脑 )、“GPS”(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等先进技术设备优势,在森林资源管理上提供技术支撑。目前,有的森调规划设计部门已在森林资源档案管理、森林防火指挥、森林资源管护、森林抚育调查设计管理等系统的软件开发上取得重要成果,并已在个别林业局试点,待试点成功后,将在森工林区全面推广。届时将为森林资源管理提档升级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四是在森调的基础上,及时编制出符合林业局转型发展实际的森林资源经营方案。在方案编制上,要注意征求林业局的意见,以加强方案的适用性、可操作性和科学性。同时,建议建立森工资源数据中心,使各森调院的数据统一管理,便于应用。

四、增加专项调查项目投入

原森林资源一、二类调查项目之外需要增加新的调查项目,单靠现有的调查人员,现行的调查方法不可能完成。随着森调项目的增多,工作量的加大,资金投入也必须要增加。比如对适合发展林下经济的各类经济植物(包括山野菜、药材等)、碳汇计量、野生动物、森林旅游景观等的调查,应由森工资源管理部门在各森调部门抽一部分专人,投入专项资金,进行专项调查;还比如,对有争议的林业局与林业局之间界线与“两荒”划界林农界线,以及森工林区的矿产、风电资源等方面的专项调查等,除森调部门人员参加外,还需请森工资源管理部门、省林业厅以及相关专业勘察设计部门的人员参加才可完成。为此,建议森工资源管理部门,一方面,要组织人员研究,对于新增加的调查项目,哪些可以结合二类调查进行,哪些需要进行专项调查。另一方面,要积极向上级反映情况,争取政策,增加专项调查资金投入,以确保各项森调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

面对停伐的新形势,我们必须要调整森林资源调查项目,改进调查方法,提升科技水平,增加专项资金投入,并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推进落实。调查清楚森工林区的各类森林资源底数,编制好森林资源经营方案,为从严管好、合理利用好森林资源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实现兴林梦、生态梦、森工梦、中国梦做出积极的贡献。

猜你喜欢
森工林业局林区
省林业局举行系列活动庆祝建党100周年
吕梁山林区白皮松育苗技术
浅谈大杨树林业局森林防扑火工作的现状及对策
保护好森林资源 让林区青山常在
沙巴大会魅力分享 森工健维盛装起航
家人相约年度庆典 2018与森工同行
森工健维年终庆典盛大召开 全国各地新老家人激情绽放——暨感恩一路有你,森工健维年终盛典表彰大会
小陇山林区茵陈菜开发前景
森工健维招商会 不怕新人考察和提问
温室桃树周年管理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