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学道路上永远逐梦

2015-04-17 20:25申宝忠
奋斗 2015年2期
关键词:影像学分子医学

申宝忠

2015年1月9日国家科技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我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这是党和人民给予我的莫大荣誉,但这一荣誉决不仅仅属于我一个人。光荣,属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属于为了我国人民健康这一共同目标而在医疗战线上奋力拼搏的医务人员,属于千千万万长期在一线默默奉献的科技工作者,属于伟大的党、伟大的人民!

作为一名普通的医务工作者,我对于科研的执着,源于看到了分子影像学技术对肿瘤诊断及治疗的重要价值及巨大前景,我迫切地希望通过研究及应用分子影像技术,推动肿瘤传统诊疗模式的转变,推动抗肿瘤事业发展。

1984年我参加工作,成为一名影像科医生,那个年代,影像科医生仅仅被认为会拍个片子,看个影儿。但我却不愿让这么好的东西被埋没,我认为,影像学不该只是照射X光和读片,它应该在疾病的治疗中发挥作用,实现救死扶伤的目的。于是,我投入到介入放射技术的研究之中,成为一名介入放射医生,十几年的时间里,我治疗了上万例的肿瘤患者,虽然大大提升了肿瘤病人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但相对于他们的痛苦而言,这些却是远远不够的。肿瘤一旦发现就有了一定的大小,对患者的身心已经造成了一定的损伤,能否在肿瘤发生发展的早期就捕捉到它?如何能最大程度地减少病人的痛苦?

带着这样的思考,我2002年远赴哈佛大学医学院访问学习。我认为,要成为一名出色的医生,光埋头看病是远远不够的,更要站在世界医学前沿,不断推进医学科技进步,真正地为祖国的生命科学尽一点力。在那里我接触了分子影像学的概念,凭借着对科学前沿的敏感把握,我认定这种借助影像学设备将基因、蛋白分子水平的变化进行直观揭示的技术必将在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上发挥重要的作用,这激起了我从事分子影像研究的热情。结束了哈佛大学的访问学习,我提着满满两大箱的科研资料,怀揣着发展中国分子影像的梦想,开始了中国分子影像研究的探索之旅。

科研逐梦的道路是孤独而艰辛的。回国之初,国内对这一新兴学科知之甚少,于是我开始积极宣传普及,并在国内召开了全国首届分子影像学高级研讨会,率先成立了首家分子影像研究中心。同行称我为“分子影像学的拓荒者”,但更愿意把自己比喻为一名逐梦人。多年的职业生涯,让我在疾病与死亡面前充分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但作为一名医生,我们没有权利迷茫,更不能因看多了生老病死而淡漠,我永远无法忘记患者康复时的那种喜悦和内心无以言表的感动,患者及家人信任、渴望的眼神是我前进路途上最大的鞭策。

经历了12年在分子影像学领域的不断探索和深入研究,我提出“肿瘤系统分子成像”新理念,创建了一系列肿瘤诊疗多功能分子成像新技术新方法,并研发了一系列肿瘤分子诊疗新产品。这些研究成果实现了癌症初始阶段的早期分子水平诊断以及靶向治疗,有力推动了肿瘤诊断及治疗技术进步与发展,对于提高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率、降低死亡率具有重大意义。这些成果填补了多项技术国际空白,显著提升我国分子影像研究水平和国际影响力。但我仍要说:分子影像发展至今,仍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无尽的潜力,它将在基础研究成果向临床应用转化过程中起到重要的桥梁作用,它未来的大规模临床应用,必将推动传统医学模式向分子水平诊疗新模式变革。在影像医学领域,我们有信心有能力超越世界先进水平。

猜你喜欢
影像学分子医学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医学的进步
分子的扩散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精日”分子到底是什么?
米和米中的危险分子
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