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为追求生动而编造故事
——从三个案例看美国媒体对新闻真实性要求

2015-04-17 22:16陈建
法治新闻传播 2015年2期
关键词:布莱尔

■陈建

不能为追求生动而编造故事
——从三个案例看美国媒体对新闻真实性要求

■陈建

2014年春,75分钟的纪录片 《脆弱的信任:剽窃、权力,以及在纽约时报的杰森·布莱尔》在美国公映。纪录片回顾了2003年发生在 《纽约时报》的轰动世界的大丑闻。

《纽约时报》创建于1851年,号称代表新闻专业的最高水准。2003年4月,该报全职文字记者、28岁的杰森·布莱尔被发现有剽窃嫌疑。经查证,在他被开除之前的7个月里,《纽约时报》刊载过布莱尔的73篇文章,有36篇、几乎一半存在剽窃、抄袭问题。

布莱尔事件爆发前,《纽约时报》刚刚由于 “9·11”系列报道,包揽了7项普利策新闻奖。从没有其他美国新闻机构一次性地获得过那么多专业荣誉。但是,剽窃与虚构丑闻重创这家 “百年老店”。在布莱尔被开除后的大约一个月,《纽约时报》总编辑、执行总编辑同时辞职。

案例一:脆弱的信任

杰森·布莱尔是位英俊的黑人小伙子,1976出生在美国东部马里兰州一个中产、殷实的家庭,曾就读于马里兰大学新闻系,属于科班出身,1998年在《纽约时报》实习时,便显露出聪明、机灵、勤奋、出手快的记者潜质。1999年,他被 《纽约时报》录用,直到2003年4月底,前后3年多。

在报社资深编辑眼中,布莱尔是棵“好苗子”,属于采访部门里冉冉上升的新星。但实际上,为了应付巨大的工作压力和极高的专业要求,他经常躲在位于纽约市布鲁克林的公寓中,伪造采访笔记,虚构新闻事实,剽窃同行作品。

事情是怎么曝光的?

在美国南部,有一家地方性日报《圣安东尼奥快报》。女记者罗加莉娜·霍南德兹在2003年伊拉克战争期间,报道过一名失踪美军的母亲。

当 《圣安东尼奥快报》女记者采写的人物通讯发表一周后,布莱尔根据那位女记者的报道,杜撰了一篇 “专访”,发表在 《纽约时报》上。在所谓的 “专访”中,布莱尔直接引用了失踪美军士兵的母亲在接受 《圣安东尼奥快报》女记者采访时所说的话。

然而,女记者罗加莉娜说:“老太太根本不会说英语,她是带着西班牙语翻译一起去采访的。可布莱尔专访时,没带翻译,怎么可能知道同样的内容呢?”

正是这个细节,成为揭发布莱尔的导火索。后来,事情就像滚雪球一样,越闹越大。

为了查清布莱尔到底 “编了多少故事”,《纽约时报》调遣5名记者、2名查证员,一共7人,逐字逐句重新核查他在 《纽约时报》工作3年多里发表过的所有600多篇稿件,并发表长文 《辞职记者留下长长的欺骗足迹》。清查发现,布莱尔并非全篇引用他人文章,而是一句一句、一小段一小段地摘抄。他假装去采访,实际上偷偷调阅报社图片资料库中的档案图片,“看图说话”,还伪造并不存在的匿名消息来源的消息,甚至伪造采访笔记和发票。

例如,伊拉克战争中,美国女兵林奇被俘后获救。布莱尔便谎称去林奇的家里采访。他栩栩如生地写道:林奇的父亲 “站在门廊里,远望种植烟草的农田和放养牛羊的牧场,声音哽咽了”。事实上,那里不种烟草,也没有牧场,林奇家人根本没接受过布莱尔的采访。

这宗全职记者剽窃与虚构的丑闻,震动了美国新闻界。在纪录片 《脆弱的信任》中,业内专家评价,布莱尔 “令人震惊的谎言几乎摧毁了纽约时报,令全美新闻界开始反思职业道德、机构的多元化、新闻的使命”。

2013年,杰森·布莱尔在接受纪录片 《脆弱的信任》剧组采访时承认:反正新闻报道 “也不是造火箭,我这儿偷点儿、那儿偷点儿,没人发现那一大堆素材都是偷来的。人们也许会说,哦,这段看上去似曾相识,但其他内容不同”。

他说:“我把一切都投入到新闻职业生涯中,但又失去了,失去了一切。”

在被 《纽约时报》开除后的11年里,布莱尔酗酒、吸毒、患上抑郁症,进过戒毒所,可以说整个人都毁了。而且11年都没缓过来。

启示:

《美国职业记者协会道德准则》有这样的明确条款:“永远不允许抄袭。”“对于记者和新闻媒体的不道德行为,应予曝光。”

新闻报道要讲真话,报实情,根据事实描述事实,而不能根据希望描述事实。

只有在新闻现场而不是在办公室里,才能看到、听到、触摸到更真切的新闻事实和细节。

不能为了追求轰动效应而捏造、歪曲新闻事实,为追求生动而编造故事。

公众信任记者,是因为相信记者在诚实地讲述真实的故事。一旦这种信任被打破,记者的职业、人们对新闻机构的信任,便会瞬间消失。信任就像一张纸,一旦被揉皱,就再也无法平整了。

案例二:合成的图片

2003年3月31日星期一,美国 《洛杉矶时报》在头版头条位置,以通栏篇幅刊登了本报战地记者布莱恩·沃斯基拍摄的图片。

图片中,英军士兵全副武装,居于前景位置,做出制止的手势。而处在中景位置的一名伊拉克男人,怀抱孩子,起身似乎要请求什么。整张图片构图饱满,把战争中的军民冲突、进攻方武装到牙齿的泰山压顶之势、伊拉克百姓手无寸铁的卑微无奈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洛杉矶时报》的摄影部主任克劳福德说,星期天晚上,他从500张图片中挑出那一张,决定上头版头条,因为“那就是一张能获普利策奖的片子”。

《洛杉矶时报》隶属于美国论坛新闻集团。该图片经由集团的新闻共享服务专线,提供给 《芝加哥论坛报》和纽约州的 《哈特福德报》。两报也在头版头条位置,以通栏篇幅刊登该图。

但是,3月31日星期一,《哈特福德报》的一名图片编辑拿起报纸,怎么看怎么觉得不对劲,于是把原图在Photoshop中放大到600%,终于发现,背景位置上,有一个人物是重复的——“这是一张合成照片!”

电话追到《洛杉矶时报》摄影部,主任克劳福德一听就急了,说:“不可能!一定是卫星电话传输图片时发生了技术故障。星期天,沃斯基传回来13张图片。”

战地记者在前线,只能用卫星电话与后方联络。一整天过去,美国本土编辑部终于找到了前线记者。沃斯基承认,他把两张很相似的新闻图片合成为一张,目的是 “改进构图”。

4月1日星期二,《洛杉矶时报》决定,在网站上发布更正,并就地开除布莱恩·沃斯基。作为专业摄影记者,沃斯基已有25年的从业经历,并在 《洛杉矶时报》作为全职记者工作了5年。布莱恩·沃斯基为此写了一篇214字的道歉声明:“这是焦虑的、漫长的一天。我没法解释怎么会昏了头。我为自己玷污了 《洛杉矶时报》的声誉而深感不安……”

《洛杉矶时报》的摄影部主任克劳福德说:“他 (沃斯基)的行为完全不能接受。他损害了读者对我们的信任。新闻机构真实、准确地进行报道,是最基本的。如果读者不再信任我们,那我们将一无所有。”

启示:

维护新闻的真实、准确,是记者的职业道德底线。记者不能摆布采访对象。

美国职业记者协会道德准则规定:“永远不允许扭曲新闻图片或视频的内容。为达到技术指标上的清晰度,采用影像增强手段,完全可以理解。但对于蒙太奇剪辑或照片图解,必须标以说明。”“对于那些让其他人都要遵守的高标准,自己要同样遵守。”

发布图片、音频、视频新闻,同样必须尊重事实,不得随意剪裁、拼接素材,扭曲事实。

图片、视频新闻中许可的技术处理手段包括:局部加光减光、调整反差对比度、剪裁;不许可的技术处理手段包括:涂改、变色、拼接等。

扭曲事实,就会失去信用。

案例三:戏剧还是新闻?

“苹果”是深受世人喜爱的科技品牌。富士康由于与苹果公司的代工合同,广为人知且争议不断。西方的批评者经常指责苹果公司管理不到位,导致富士康的工作环境极其恶劣,一些工人因为长时间工作而抑郁自杀。

2012年1月6日,美国公共媒体公司在新闻广播节目 《美国生活》中,用39分钟,播出了由迈克·戴西讲述的在深圳富士康工厂的见闻。

迈克·戴西说,他见到因为 iPhone荧屏清洁剂中毒的工人,手颤抖到无法握住杯子;还有年仅13岁的童工,每天重复同样动作数千次,以致关节变形;工厂有持枪保安,宿舍拥挤得像棺材,还遍布监视器等等。

这期节目播出后,一个半月内,其播客被下载近100万次,比普通节目多15%。两项请愿活动随之在网上流传,一项有15万份签名,要求苹果公司保护在中国工厂生产iPhone的工人。另一项请愿24小时内累积了3.5万签名,要求苹果公司 “制造道德的iPhone5”。

《纽约时报》也跟进报道,在头版发表调查性新闻,称富士康的工人 “在地球上最大、最快、最精密制造体系中成为数百万人肉齿轮之一”。

引发这场轩然大波的迈克·戴西是何许人?

他是纽约百老汇的一名脱口秀演员。制作迈克·戴西访谈节目的,则是美国公共媒体公司的资深记者、节目主持人兼执行制片人伊拉·格拉斯。后经查证,戴西在新闻访谈节目中所说的很多关键细节是捏造的。

2012年3月16日晚,同样的 《美国生活》节目中,美国公共媒体公司驻华记者罗布·施密茨发出报道,并采访了戴西本人。这位驻华记者还寻找到曾经陪同戴西访华的中国翻译,核实内容。戴西新闻节目中说:“我打开iPad,解锁屏幕,然后交给因为生产iPad而一只手残疾的工人。他拿着iPad,图标显示了出来,于是他用那只残废了的手点击屏幕,图标开始来回滑动。工人说:‘这真是神奇’。”然而,中国翻译在接受美国公共媒体公司驻华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本没有这回事,而且他们整个一行也没见过童工。枪支在中国是严格管制的,厂区保安不可能配枪。

戴西终于承认:“我是个演员。我的作品是戏剧,而非新闻报道。我的错误是,同意把戏剧内容放在新闻节目中播出。”

两天后,3月18日,新闻广播节目《美国生活》撤掉了迈克·戴西的那期节目。

资深记者、节目制作人伊拉·格拉斯在博文中写道:“我有个不好的消息要告诉大家。我们已经知道,迈克·戴西有关苹果中国代工厂的叙述 (我们在1月份播出了这段内容),包含了明显的捏造成分。我们决定撤销这段内容,因为我们无法保证其真实性。在本周的 《美国生活》中,我们将用全部时间来详细澄清报道中的各处错误。”格拉斯在博文中写道:“在这段内容播出前,我们进行了事实核查,戴西对我和节目制作人布莱恩·里德撒了谎。但这不是借口。我们不应该播出那段内容。说到底,那是我们的错。播出那样的内容,我们感到惶恐。许多尽职尽责的记者和编辑,花费多年时间才建立起公共广播新闻在准确性和真实性方面的声誉。在此事件中,我们没能符合这些标准。”

启示:

美国职业记者协会道德准则规定:“应调集一切资源,测试信息的准确度,避免因为疏忽而导致错误。绝不允许故意歪曲事实。”“识别新闻源,哪怕只要有一线希望。信息源是否可信,公众有权知道得越多越好。”“要查明人们各自的文化价值观,避免把一些人的价值观强加在另外一些人的头上。”

(作者系中国新闻社北京分社社长)

猜你喜欢
布莱尔
寻找开心的办法
勒布朗·詹姆斯
布莱尔:我身家不到1亿英镑
布莱尔被疑 收受巨额贿赂
布莱尔生财有道:合影收费180英镑
小区谋杀案
“他是美国真正的朋友”
布莱尔的心脏病远比政府公布的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