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战略引资效应是否被高估

2015-04-20 11:10傅利福
财经科学 2014年7期
关键词:经营效率商业银行

傅利福

[内容摘要]近年来境外战略投资者频频减持乃至退出中国银行业,多年来中资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是否有效有待重新审视。本文利用综合网络DEA和倾向得分匹配方法(PSM)重新评估外资参股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影响。估计结果显示,外资参股确实提高了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这与大部分的文献结论相一致,但传统研究高估了外资参股对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影响。我们认为,中资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具有长远意义,但不应夸大外资参股的作用。由于外资参股效果的不同,商业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应当从自身条件和环境出发,趋利避害,做到适时适度。

[关键词]商业银行;战略引资;外资参股;经营效率

一、引言

股权多元化是我国银行体系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自2003年12月银监会发布《境外金融机构入股中资金融机构管理办法》之后,先后有34家中资银行引入国际战略投资机构。从最初引资的光大银行和上海银行到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再到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外资参股中资银行的规模和比例都在迅速扩大,外资对中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在不断的深入。中资银行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既是我国银行业改革的内在需求,也是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大势所趋。我国商业银行改革先后经历了专业银行改革、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革,成效却不尽如人意。1999年成立的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剥离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但至2002年年底,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又高于25%,归其原因在于“产权虚置”导致的经营效率低下。2003年年底开始的国家控股股份制商业银行改革,意图改善我国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为了有效地实施商业银行产权改革,引进境外战略投资机构成了题中之义。根据2001年我国加入WTO时的承诺,在2006年底取消了外资在中国经营人民币业务的限制,为外资入住中资银行提供了更多的优惠,同时,监管层的大力鼓励和推动也加速了外资参股中资银行的速度和力度。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在改善银行股权结构、优化公司治理结构的同时又提升了银行的国际知名度。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引入具有深远意义。

然而,自2008年的金融危机发生后,外资频繁撤股。例如,最近3年高盛连续减持工行股票直至最终出清,共套现超过70亿美元;2007年5月至2008年年底,瑞银分4次将中行股份全部售出。境外战略投资机构对中资银行掀起了一轮“减持潮”,对于外资参股是否给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效率带来实质性影响再次引起了学者们的讨论。支持者认为,外资参股有利于实现股权多元化,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提升风险管控水平;而反对者提出了“国有资产贱卖论”、“金融安全威胁论”,其认为境外战略投资机构参股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目的在于套利,对于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并没有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对于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我们认为有必要对于外资参股对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影响进行再检验。此外,随着现代计量经济学的发展,原本无法解决的偏误现在已经能够得到较好的处理。

二、文献评述

现有文献普遍认为,外资银行的进入对于东道国银行业会产生正面的影响。这方面较早的文献是sllleifer和vishLny在公司治理的分析框架下,证实了境外战略投资者在参股本地银行时发挥非常重要的监督作用。不过,其并没有细化境外战略投资机构入股的方式和具体的影响机制。claessens在其基础上通过加入股权比例做了进一步的分析,结果表明外资参股比例越大,产生的监督作用越明显,对于东道国银行经营效率的提升也越明显。Majnoni对于境外战略投资机构影响本土银行的机制做了进一步的分析,其检验了匈牙利的数据,认为外资参股提高本土银行经营效率的原因在于金融创新以及更加有效的放贷程序。williams和Nguyen检验了韩国、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的数据,进一步证实了外资参股对于提高东道国银行经营效率存在积极的作用,但会存在一个显著的滞后期,原因是双方之间由于文化方面的差异,存在一个较长的磨合期。由于我们国家对于引进外资有着严格的管制,相应的文献也出现得较晚,但大部分文献还是支持效率促进假说。例如,Laureneeson研究了中国外资参股银行的成本效益,实证结果表明了银行经营绩效和外商投资有正相关关系。谭鹏万检验了中东欧10个国家105家银行1997-2004年的数据,结果显示,短期内外资银行的进入明显提升了中东欧国家内资银行的效率。此外,部分国内学者提出了外资银行进入和东道国银行效率之间存在着倒“U”型的关系。张金清和吴有红对外资银行的数量影响商业银行效率的“阙值效应”进行了检验,即境外投资机构参股中资银行存在一个适度规模,进一步研究认为目前进入我国的外资银行数量仍在适度区间之内,对我国银行业效率的影响仍为积极。王聪和宋慧英利用结构断点检验,证明了外资银行进入与我国商业银行间竞争呈倒“U”型。

不过也有一些学者持反对意见,认为境外战略投资机构并不能提升东道国银行业的经营效率,甚至可能出现负面效应。Yeyati通过对8个拉美国家的分析,认为银行业集中度的提升并没有降低竞争度,反而是外资银行的渗透弱化了东道国银行业的竞争,进一步分析表明,外资银行渗透和东道国金融稳定存在正相关关系。Haber考察了墨西哥1991-2003年两次自然实验数据。研究发现,在产权保护不力的前提下,随着外资参股比例的增加,东道国信贷增长率反而下降。姚树洁等评估了中国银行业的利润效率和成本效率。实证检验发现,从短期来看商业银行的IPO行为改善了其获利能力,但从长期来看,却对其利润效率有负面影响。刘家松认为,在股权变化、股权分散以及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的情况下,外资参股银行极易获得我国银行的实质性控制权,使我国的金融行业存在安全隐患。

通过对文献的梳理我们认为现有文献可能存在两个问题:第一,上述文献普遍采用回归技术来分析并得出结论,但忽略了一个问题,即境外金融机构在选择参股银行时具有较强的选择效应(在外资人股的银行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些银行基本都是处于经济较发达地区,各项监管指标均优于平均水平,且发展前景较好),也就是说外国投资者通常选择利润效率相对较好的银行进行投资。这种效应使得通常的回归分析无法单独分离出外资参股的作用,导致回归结果存在向上偏误的倾向。而本文采用倾向得分匹配的方法来研究外资参股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影响,避免了普通的回归方法有可能带来的偏误问题。第二,数据包络分析作为衡量效率问题的非参数方法,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好评,在度量商业银行效率问题时也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在研究外资参股对商业银行效率问题时,现有文献几乎都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来度量商业银行效率,但该方法没有考虑银行内部的组织架构和业务特征,而现代银行业的运作显示出明显的多阶段生产单位特征,综合网络DEA方法能有效地处理多阶段生产系统,在评价商业银行经营效率时具有明显的优势。故本文采用该方法来评价商业银行经营效率。

三、分析框架和理论假设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代理人为银行,委托人为国家),我们知道商业银行预算软约束会导致其行为的无节制,最终的结果是大量的不良贷款和银行业的无效率。学者们普遍认为所有制改革能够推动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提升。国有银行的股份制改造不仅需要体制内的推动还需要借助外力,通过引入境外战略投资机构的方式解决商业银行外部监管不力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外资银行的进入对于加剧本土银行业竞争程度和完善竞争功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外资银行的进入是在不改变市场结构的前提下提高有效竞争水平,从而推动银行业效率的提升。外资参股中资银行后提高银行业运行效率的渠道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引资”。即充实银行资本金,提高资本充足率。外资入股基本上都是采用股份转让和定向增发新股的方式,这无疑是一个短期内提高资本金需求的捷径。例如,中国银行2005年引入境外战略投资机构后,资本充足率由2004年的10.04%上升到2005年的10.42%;中国建设银行2005年引入境外战略投资机构后,资本充足率由2004年的11.29%上升到2005年的13.57%。

第二,“引制”。即通过优化股权结构、完善公司治理来弱化政府行为。例如,荷兰商业银行和国际金融公司参股北京银行后,派驻了3名董事参与北京银行董事会的各项工作,形成了有效的制约机制。

第三,“引智”。即引进国外先进的文化和技术以规范和提高我国银行业的管理水平。例如,德意志银行参股华夏银行后,在风险管理、产品研发、资金管理、零售银行、信用卡业务等多个领域提供技术支持与协助。基于以上分析,我们提出第一个有待检验的假设。

假设一:外资参股有助于提高商业银行经营效率。但是这种收益会由于管理者对过大金融组织体系管理的困难,公司间文化差异和其他合作过程中带来的负面效应所抵消。境外战略投资机构进入中资银行导致的竞争加剧有可能对本地金融机构带来很高的竞争成本和压力。此外,外资参股中资银行并不能消除政府对银行的不当干预,而且由于控制权问题,境外机构也很难对中资银行发挥作用。最重要的是中资银行在引入外资的同时能否有效地吸收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水平,从而提高和培育自身的创新能力,这一点也受到质疑。基于此,我们提出第二个有待检验的假设。

假设二:外资参股对中资银行经营效率的影响并不大。总的来说,我们认为外资银行的进入对于我们国家的银行业带来更大的竞争压力,由竞争导致效率提升这一渠道是存在的,也是可行的。但是由于参股过程中的磨合及控制权问题和中资银行所处的外部环境问题,外资参股对中资银行经营效率的提升并不大。

四、方法、变量和数据选取

(一)综合网络DEA模型

商业银行效率测度问题一直受到学者们广泛关注,测算方法主要有随机前沿的参数方法以及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和数据包络分析的非参数方法,这些方法基本都是属于“黑箱评价法”,前期文献大多是围绕这种方法展开研究。然而,这种方法并没有考虑银行内部的组织架构和业务特征,而现代银行业的运作显示出明显的多阶段生产单位特征,继续沿用传统的“黑箱评价法”来度量商业银行经营效率问题有待商榷。而网络DEA打开了黑箱,近年来已成为处理多阶段生产系统效率评价问题的新方法,利用网络DEA评价商业银行效率问题是未来的趋势。本文利用基于储蓄视角下的网络DEA模型来测度商业银行经营效率。其基本结构示意图如下:

从上述流程示意图可以看出,我们将传统的黑箱打开,将其分解为两个阶段:首先,银行利用运营费用和固定资产净值获得存款;其次,银行将获得的存款进行放贷和投资。这两个过程将传统DEA下生产法、中介法和资产法三种银行生产模式很好地融合在了一起。为了求解效率值,我们需要列示投入产出主导型网络DEA模型的线性规划表达结构,在这里我们选用VRS下的结构:

该模型是在规模报酬可变的前提下测度的商业银行纯技术效率,反映的是生产前沿面和被决策单元之间的距离。其中:FAj,表示银行j的固定资产净值;EAj表示银行j的其他营利性资产总额;Dj表示银行j的存款总额;Lj表示银行j的贷款总额;Ej表示银行j的运营费用;θk表示银行k的近似反效率;λj表示银行k分配给银行i的权重;εk表示银行k的相对效率。

(二)倾向得分匹配方法

倾向得分匹配方法的基本步骤为:首先,根据是否有外资参股将样本银行分为两组,激励组为有外资参股的银行,控制组为没有外资参股的银行,在控制组的选择过程中需要找到与激励组尽可能相似的控制组。为了有效克服样本选择偏误问题,我们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即利用Logit模型或Probit模型回归计算得出的倾向得分值来进行多元匹配,进而对平均处理效应(ATT)进行评估。匹配方法主要有半径匹配和最近邻匹配。最后,运用自抽样法(Bootstrap)进行统计推断,检验结果的稳健性。在给定样本特征x情况下,倾向得分值为:

p(X)=Pr[I=1|X]-E[I|X]

其中,I是一个指标函数,若某家银行含有外资参股,则I=1;反之,I=0。

(三)变量和数据

本文所需数据均来自于bankscope数据库,样本区间为2006-2011年,银行外资参股数据来自于各银行年报。截至2011年年底,共有34家银行引进国外战略投资机构,其中包括4大国有商业银行、7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20家城市商业银行和3家农村商业银行。本文的结果变量为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用综合网络DEA测度的效率值进行度量;处理变量为商业银行外资参股状况,用虚拟变量对商业银行的外资参股状况进行刻画;匹配变量包括税前利润、非息收入占比、资本比率、存贷比、营业外支出和资产收益率。

五、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匹配平衡检验

本文同时采用最近邻匹配、半径匹配(参数值设定为0.01)和核匹配进行PSM检验分析。这里主要是基于标准偏差的匹配平衡检验,并进一步对有外资参股和无外资参股的中资银行的样本均值差异进行T检验,从而判断其是否存在显著差异。表2和图2列示了基于最近邻匹配的匹配结果(采用自抽样法反复抽样500次获得),基于半径匹配和核匹配的匹配结果同基于最近邻匹配的匹配结果基本一致,这里不再列示。

依据P值来看,除了ROA外其余变量均较为显著;依据标准偏差结果来看,除了PTP变量之外,其余变量的标准差的绝对值均小于30,说明在完成匹配后,处理组和控制组之间的均值误差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匹配效果较好。此外,通过对比匹配前后倾向得分值的核密度函数来看(图2),在完成匹配后,处理组和控制组的密度分布明显趋近,这进一步表明了匹配过程的有效性。

(二)外资参股效应的PSM估计结果

表3列示了不同估计方法下外资参股效应的估计结果。其中,模型一、二、三采用PSM估计,模型四采用OLS估计,模型五采用Tobit估计。PSM估计结果显示,在匹配消除了控制组和处理组的样本误差之后,外资参股对商业银行经营效率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以最近邻匹配为例,外资参股可以提高商业银行的效率值大约为0.0322,半径匹配和核匹配估计结果与最近邻估计结果也比较接近。三种方法估计结果基本保持一致,PSM估计结果较为稳健。再从绝对值来看,外资参股对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影响较小,其影响只在3%左右。此外,OLS和Tobit估计结果显示外资参股对商业银行经营效率也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但两者估计结果均显著高于PSM估计结果。出现这种结果,我们认为是由于模型的内生性所导致的,外国投资者通常选择的都是银行中的佼佼者,他们基本上地处经济发达地区、资产质量较高、具备跨区域发展的基本条件和潜力,这就导致了OLS和Tobit回归结果偏高。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外资参股确实促进了中资银行的经营效率,但作用有限。这与本文的假设一和假设二基本一致。事实上,外资参股中资银行的根本目的在于看涨中国银行业发展,希望能够分享中国银行业高速发展带来的利益。虽然监管层一再强调引资不是重点,引进先进的文化、技术、管理经验,实现体质机制的创新才是首要目的,然而中资银行在引资、引制、引智上更多地还是停留在了引资上,对于国外先进的文化理念和管理技术的引进上比较落后。这也就导致了双方之间的合作并不稳定,一旦有风吹草动外资很容易撤离。未来,中资银行应当在引制和引智上进一步强化。

(三)分样本ATT估计结果

分样本ATT估计结果如表4所示。

分样本ATT估计结果显示,外资参股对地方性银行经营效率的影响略大于对于全国性银行的影响,但两者相差不大。此外,外资参股对上市银行经营效率的提升较为明显,但外资参股对非上市银行经营效率的影响很小。可见,外资参股对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地方性商业银行和上市银行,也就是一般意义上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我们认为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1)由于“尾大不掉”的缘故,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由于其规模、文化、体质(科层结构、审批制度等)等因素的惯性,导致经营效率更多地依赖于自身因素的转变,外资参股对其经营效率的提升的作用不大。(2)外资参股对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影响最为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外资人股的战略意图。外资入股中资银行除了分散经营风险和追求高额利润的动机,实施全球战略布局才是其核心目的所在。虽然外资入股中资银行的口径非常宽,上至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下至由农村信用社改组而成的农村商业银行,但从双方合作的方式和协议当中我们不难看出,拥有广泛客户基础和全国分支网络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才是外资真正追逐的焦点。

六、结论和政策建议

基于回归估计可能带来的偏误问题,利用综合网络DEA和PSM方法,本文对外资参股对于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影响进行了再检验。结果显示,外资参股确实提高了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我们认为,外资银行的进入对于我们国家的银行业带来更大的竞争压力,由竞争导致效率提升这一渠道是存在的,也是可行的,但传统的OLS和Tobit回归高估了外资参股对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影响。事实上,由于参股过程中的磨合及控制权问题和中资银行所处的外部环境问题,外资参股对中资银行经营效率的提升并不大。此外,ATT分样本估计结果显示,外资参股对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地方性银行和上市银行。

近几年随着境外战略投资机构频繁减持中资银行股份,外资参股中资银行再次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新一轮的批评和质疑又起。从“小账”来看,境外战略投资机构在当下较低的股价水平下依旧获得了较为丰厚的收益,从侧面说明了当时配售给他们的价格确实很便宜,让利过度,有“贱卖”国有资产的嫌疑。但在评价银行业改革时,不能只看到“小账”,更应该算算“大账”。昔日被认为是“技术上已经破产”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如今已经位居世界前十大银行之列,在这光环的背后有多方面的因素,但外资股东促使了商业银行投资主题的多元化,改善了现有的公司治理结构,制约了政府对商业银行的不合理干预等,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看到外资参股积极作用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影响外资参股作用的因素。商业银行自身条件(是否具有全国性的营业牌照、上市情况等)对于外资参股的效应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商业银行在引进境外战略投资机构的同时,更应加强自身内部的改革,尽可能地降低外资参股所带来的交易费用(这里主要是指文化冲突以及双方的磨合问题等)。此外,境外战略投资机构并不是商业银行股权多元化的唯一选择,民间资本可能成为优秀的战略合作伙伴。国内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只有在充分认识自身条件和环境的情况下,适时适度引进境外战略投资机构,趋利避害,才能朝着长远的方向前进。

责任编辑:单丽莎

猜你喜欢
经营效率商业银行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关于电网企业加快物资库存周转率的探索与实践
国有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防范策略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家庭农场经营绩效分析
基于DEA模型对村镇银行经营效率的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
房地产上市企业经营效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