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病治疗中的常见误区

2015-04-20 07:48陈登峰王旭贞
中兽医学杂志 2015年10期
关键词:体温计磺胺猪病

陈登峰 王旭贞

(1.山西省芮城县畜牧发展中心,044600;2.山西省畜牧兽医学校,030024)

随着养猪业高速发展,各地出现了大批的规模养猪场,然而随着规模的扩大,猪的疫病也多了起来,表现为疫病频发、混合感染、继发感染严重,死亡率高,治疗效果差。分析其原因主要有病原体的毒力增强、防疫不当、免疫抑制、治疗不科学等等。

1 免疫抑制

免疫抑制是指由于机体免疫系统发育不全或受到损伤,导致机体免疫应答能力下降,出现暂时性或永久性免疫机能障碍,即机体对抗原物质刺激的反应减退或消失,从而陷入免疫抑制状态。由于猪群处于免疫抑制状态,直接导致的危害就是疫苗免疫失败和猪只对疫病易感性增强。

有一种药物叫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属于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具有典型的抗炎、抗毒、抗过敏、抗风湿、抗休克作用,因此临床较常用。但是不合理的使用就会导致免疫抑制作用:包括防止或抑制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延迟性的过敏反应,减少T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细胞的数目,降低免疫球蛋白与细胞表面受体的结合能力,并抑制白介素的合成与释放,从而降低T淋巴细胞向淋巴母细胞转化,能减少补体成分及免疫球蛋白的浓度。因此,地塞米松的用法用量必须按照使用说明严格应用。另外地塞米松用于急性细菌感染应与抗菌药物配伍使用。地塞米松易引起孕畜早产,妊娠动物慎用,除非是在诱导分娩时使用。禁用于骨质疏松和疫苗接种期的动物[1]。

2 重治疗轻护理

由于打针的收入比卖药利润要高很多,现在很多兽医当猪有病了就打针,尤其是乡村兽医,很少顾及猪只生病期间的护理工作。俗话说:“三分治,七分养”,说明在疾病发生后要给猪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尤为重要,比如优质易消化的饲料、充足清洁的饮水、干净卫生的猪舍、合适的温湿度等等。例如冬季猪只腹泻,只知道打针,不给猪舍保温、铺设垫草等辅助措施,就不利于疾病的恢复。

3 应激

应激是机体受到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全身性非特异性适应反应,任何让猪只不舒服的事情都是应激。例如剪齿、剪尾、去势、断奶、转群、饲料改变、饲养密度大等,甚至于给猪打疫苗时的疼痛都是应激,应激时猪的抗病力下降。当出现应激疾病的初期,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脱离应激源,比如因饲料霉变引起的腹泻,只是用抗生素治疗腹泻,效果怎么能明显呢?还有一个例子,某猪场舍内改造砸墙,当天猪只受到惊吓,导致出现浅绿色稀便,饲养员及时发现并告诉兽医情况,兽医并未做处理,第二天腹泻就停止了,如果使用药物治疗,可能猪只腹泻也会停止,但成本就增加了。因此,治疗猪病在用药的同时还应该查清发病的原因,去除病因和应激因素才能促进疾病的恢复。

4 注射与消毒

现在很兽医给猪打针时注射部位不消毒,有的注射后再消毒,甚至给猪只去势时去势刀也不消毒,这是不科学的。有的兽医可能认为猪很脏,消毒也没多大作用,但笔者要强调给猪只治疗过程中一定要做好各项消毒,并且做到“一猪一针头”,防止交叉感染[2]。如果有使用疫苗治疗猪病的,尤其是使用活疫苗,一定要等到消毒部位的酒精挥发干净再注射,以免造成酒精对疫苗的杀伤。注射前,排尽空气。使用70%酒精对注射部位消毒一次,这是最低要求,待酒精挥发后注射,猪一般选择耳后肌肉注射,进针后,先抽看看有无回血,无回血后方可注入药物。切勿把针梗全部刺入,以防针梗从根部衔接处折断。长期作肌肉注射,注射部位应交替更换,以减少硬结的发生。两种药液同量注射时,要注意配伍禁忌,在不同部位注射。根据药液的量、粘稠度和刺激性的强弱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避免在瘢痕、硬结、发炎、皮肤病及旧针眼处注射。淤血及血肿部位不宜进行注射。针头的选择也有讲究,一般哺乳期内的小猪针头长度13cm,使用9号针头;10~30kg的猪针头长度18~25cm,使用9~12号针头;30~100kg的猪针头长度25~38cm,使用12号针头;100kg以上的猪针头长度38cm,使用16号针头。

5 紧急接种

目前有些兽医再给猪治疗传染病时,比如猪瘟治疗时使用大剂量猪瘟疫苗注射,说注射疫苗后能活的也就活了,不能活的怎么治也没用。这是不科学的,风险也比较大。紧急接种就是在发生了某种疫苗可预防的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对疫区内的易感动物进行的应急性免疫接种。紧急接种时使用免疫血清较为安全有效,如果使用疫苗进行紧急预防只能是针对正常无病的动物,对于已经发病及可能发病的动物只能严格消毒和隔离,不能接种疫苗。免疫正常情况下,是对健康的猪进行的,如果给处于潜伏期的猪免疫接种的话,可能会面临猪只发病甚至死亡。

6 体温测定

体温测定的科学做法是使用兽用体温计,甩到35℃以下,用腕部用力,不要碰触到其他物体,以防碎裂,酒精棉球消毒,涂抹石蜡油,旋转插入直肠,插入时如遇到猪只弓背或反抗,应停下来不要强行插入,以防将直肠粘膜弄破出血。体温计另一端用绳连接夹子固定于猪后驱的毛上,3~5分钟取出读数。读数方法是一手拿住体温计尾部,即远离水银柱的一端,使眼与体温计保持同一水平,读出水银柱所对应的数字。读数时注意千万不要触碰体温计的头端,这样手会影响水银柱而造成测量不准;眼睛不要高于或低于体温计[3]。

实际在生产中很多养殖户包括兽医在内,用手握住猪的耳根,根据手心的热感来判定猪是否发热,这些人实际在测量猪的体表温度,这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因为其体表温度随环境的不同而变化较大。比如风、气温、太阳辐射等都会影响猪的体表温度。据资料介绍在环境温度为23℃时测定,人手的温度为30℃。猪的体温是38~39.5℃,很显然,当用手握猪的耳根时的感觉应该是热的,也就导致养殖者们认为猪的体温升高了,所以,用人的手来衡量猪的体温是不合适的。

另外还要注意的是,不要将体温计插在直肠蓄粪内,如果猪只长期腹泻,测量的体温也会低于实际体温。

7 退热药的使用

猪的正常体温是38~39.5℃。科学的使用退热药,正确的做法是在猪的体温不是高于正常体温2℃时,一般不考虑应用退热药。如果病猪体温持续高于正常体温2℃以上,这时就应考虑对症治疗,但是退烧药物剂量不宜过大,依次递减,防止体温骤降,给猪体造成一定的损伤。用药时间不宜过长,同时要配合抗菌消炎药对因治疗,防止体温的反弹。

8 剂量过大

个别的兽医在使用剂量上偏大,这也是不科学的。正常的加大剂量使用常见于磺胺药物,磺胺药属于人工合成的一类具有抗菌谱广、性质稳定、体内分布广等优点的化学合成药,如磺胺嘧啶钠、磺胺二甲嘧啶钠、甲氧苄氨嘧啶、二甲氧苄氨嘧啶、磺胺甲基异恶唑(新诺明)、磺胺喹恶啉钠、磺胺间甲氧嘧啶,为使磺胺药迅速达到有效血浆浓度,首次用量应加倍,以后使用维持量。随意加大磺胺类药物用量或长期使用还会使肝肾功能受到影响,甚至出现中毒。因此,使用磺胺类药物的同时,最好让猪只充分饮水,饲料或饮水中也可添加碳酸氢钠碱化尿液,促进代谢。

正常情况下药物的效应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增强,但是也有少数药物随着剂量的加大而使性质发生变化,如人工盐,小剂量时健胃,大剂量时表现泻下作用。因此,用药时,除了要规范用药外,还要根据病情发展调整剂量,尽可能做到剂量的个体化、科学化。

综上,只有使用科学的方法治疗猪病才能见到效果,兽医工作者要抓住每个细节,科学合理用药,采取综合有效措施才能将猪病控制,减少损失。

[1]任旭峰.猪病治疗时需要注意的方面[J].《养殖技术顾问》,2011,8:167.

[2]葛杰.养猪场猪病治疗应注意的细节[J].养殖技术顾问,2012,5:158.

[3]韩开顺.猪病治疗时的体温问题[J].猪业科学,2012,1:134-135.

猜你喜欢
体温计磺胺猪病
饲料和食品中磺胺增效剂残留量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现代生物技术在猪病诊断和防治中的应用探析
影响猪病治疗效果的因素及对策
海水酸化和磺胺甲恶唑复合暴露对大马蹄螺抗氧化酶活性和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含汞体温计将全部退市
体温计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猪尿中的磺胺类药物残留
HCO3—对真空紫外/紫外/氯(VUV/UV/Cl)降解水中抗生素磺胺二甲基嘧啶的影响研究
HCO3—对真空紫外/紫外/氯(VUV/UV/Cl)降解水中抗生素磺胺二甲基嘧啶的影响研究
RNA干扰技术的生理功能及其在猪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