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提升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2015-04-20 01:46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5年5期
关键词:项羽文本目标

沈 芳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认真思考怎样合理有效地利用课堂45分钟,在这有限的时间内,通过转变教学方式,挖掘教学潜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会学生有效学习,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深入教材,制订适当的教学目标

教材是教师连接课程标准与课堂教学的纽带,是落实语文知识与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教师必须有能力实现对学科教材的“居高临下”,认真深入地钻研我们手里的教材,才可以制订出符合学生特点的课堂教学目标。教师还要有对知识体系的“融会贯通”,对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对学生学情的“胸有成竹”的教学职责。

在设计具体的教学目标的时候,首先要认真钻研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大纲所阐述的教学指导思想,从而制订出符合大纲要求的教学目标。其次,教师要熟悉教材,钻研教材。比如可以在文章主题、结构、语言、内容、思想性等几方面去进行深入透彻的思考,这样才算较深入地研读了文本。最后,要研究对象,因材施教。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具体特点来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要能够完成,要密切联系现实生活和现在学生的学习特点,不要限制学生的思维,要帮助学生找到知识对于自身的意义,要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由原来传统意义的“教学”改为更具有新意的“指导”,这才是新课堂教学的要求,才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关键。

例如,苏教版语文必修一《江南的冬景》 一文,在制订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时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教材与学情

《江南的冬景》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专题“像山那样思考”第一板块“谛听天籁”中的第一篇课文。从第一板块所选的课文来看,主要是想体现大自然的纯美及对这种自然纯美的关注,那么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可以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欣赏和表述自然之美上。

2.教学设想

努力体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力争实现三维目标的交融,即要让学生获得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既重认知的理解,又重方法的介绍和情感的渗透。

本课围绕“江南的冬景”展开,在对文章整体的把握上,由“江南”与“北国”的比较逐层展开,然后再对江南的冬景进行具体描绘,最后到语言的品味鉴赏时,充分理解比较手法的运用。从文本内容上看,关键在于弄清两个基本问题:①作者如何展现江南冬景的自然美。②让学生学会从语言特点、修辞技巧及文章意蕴等方面赏析作品。

3.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体会优美散文的语言特色。学会从特色描写等方面来赏析散文。理解文中写景状物的特点及其作用。

(2)过程与方法:阅读比较,交流探究,品味文本意境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的审美能力,通过对自然纯美的关注,陶冶性情。

二、创设情境,设计合理有效的问题

学习的基本原理就是发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指导学生有所发现,触动学生思维敏感和活跃,激发学生的需求和新鲜感,从而产生“再学习”的动力。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情景,设计合理有效的问题来达到这一目的。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课堂教学中,从内容到形式应该更强调学习者过程的体验,使学生以乐于接受的主动学习的方式方法去学习。教师应重视创设情景,设计合理有效的问题,问题的设置应注意强调价值观教育和道德教育,尊重学生成长规律,符合突出学生个性发展等新形势下课堂教学的特点,使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能力得到提高,开发性思维和创造力得到培养。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四专题的课文《鸿门宴》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众所周知,《项羽本纪》是《史记》之中最为精彩的篇章,而其中的《鸿门宴》一节尤以刻画传神脍炙人口。文章围绕“杀不杀刘邦”这一主线,把刘项在推翻秦王朝后为争夺天下而展开的第一场斗争演绎得波澜起伏惊心动魄。一直以来,普遍的观点都认为项羽的失败是“性格决定命运”的必然,简单的为这些人物贴标签。在《鸿门宴》 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就要从这一部分文字中去分析项羽、刘邦两个人的性格。性格是一个人对待周围的人的态度,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项羽、刘邦二人对待对手、部下、内奸、内应的态度去分析,同时要提醒同学人物的性格是复杂的,要注意从散落的细节中去进一步挖掘人物的性格。在这堂课上,可以设计这样一连串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鸿门宴到底是一场什么样的宴会?鸿门宴上许多精彩片段是作者的虚构还是真实的再现?司马迁在叙述历史时有没有破绽和遗憾?你对这个险象环生的故事产生过什么疑问吗?鸿门宴上项羽该不该杀刘邦?项羽放跑刘邦仅仅是因为个人性格中的“为人不忍”刚愎自用吗?刘邦得以全身而退的原因是什么呢?与《汉书·高帝纪》 相比《汉书》极简,那么《史记》多出的是哪些文字?这些内容又有什么作用呢?

教师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设计,情景的创设,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展开质疑与讨论,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这堂课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下,不仅使学生看到了精彩传神的描述,宏大的场面,鲜活的人物,丰富的情节,也很好地再现了历史的真实,提供了另外一种观点去解读项羽放走刘邦的原因:于名于实无利。这堂课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真正激发了求知欲,产生了学习需求。

三、培养能力,倡导多元化的学习方式

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新的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提高学习能力,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真正得到体现,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既重视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更重视学生的成功与发展。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人之资质有高下,工夫有生熟,学问有深浅,不可概以此语之。”由于受到各方面的影响和制约,学生性格、气质、兴趣、能力互有差异。有效的课堂教学就是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苏霍姆林斯基强调:“学校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中去,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这句话道出了教学的真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引路人。学生应该学会在教师教学目标指导下尝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尝试多种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力,让学生从认知到行为到情感全方位的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在课外阅读练习《晒月亮》一文中,教师尝试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来品味语言、鉴赏文本的意境美。通过亲近自然,在自然中感悟生命。具体做法:先让学生自由阅读文本,边读边划出好的写景句或表达有特色的句子,以及作者感悟的句子。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在对话框里写出自己的感悟和理解,并提出自己的质疑。(自主学习)接下来,请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并在小组内讨论解决一些问题。(合作学习、适时生成)在难题共解的环节将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难题一起放在课堂上来讨论解决,探根究底。(合作学习)在最后的环节,一起再来体悟诵读,与自然谈心。(探究感悟)在这堂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在教师的点播下,自主的、合作的,探索性的学习,深入探究文本,将文章的主题、内容、构思立意等方面分析得清清楚楚。要知道没有学生亲身体验学习全过程的经历,学习是无意义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和“行动”是构成学习过程的要素,学生的学习要在行动中进行,没有具体行动的学习常常是低效能的学习。所以要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习能力,必须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实践表明,这样一种自主的、合作的、探索性的学习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很有帮助的。如果教师能通过制订合理有效的教学目标,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设计高效的有引导性的问题,展开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就能真正激发学生的思维品质,学会一种有效学习的方式。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将是我们终身思考和探讨的一个问题。只要我们始终思考着、探索着、实践着,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堂必将发挥出其最大的效益。

猜你喜欢
项羽文本目标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项羽为什么不肯定都关中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梦遇项羽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
以项羽“学万人敌”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