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应对初中生作文选材难的问题

2015-04-20 01:46周育英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5年5期
关键词:选材做人记叙文

周育英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手巧的媳妇,无粒米,怎能做出令人垂涎欲滴的好饭食呢?而在当前的初中作文教学中,很多学生也陷入了无米为炊的困境。每到作文课时,不少的学生都是要么咬着笔头、皱着眉头浪费一节课,要么天马行空、不着边际地胡编一通,要么就是只凭点滴技巧花样,拼凑个“四不像”的东西应付了事。

以上这些问题的出现,说明了我们的作文教学出现了问题。但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反思自己三十的教学历程,笔者认为主要是学生在选材上出现了困惑。针对这一问题,近几年来,我采用三大手段来应对这一难题,并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首先,教育学生学会做人。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城镇中学,一些学生的行为习惯很不好。比如:家庭生活本来不富裕,却大手大脚地花钱;父母的工作很辛苦,却视而不见,毫不关心;自己平时很懒散,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没有自立能力;没有养成预习、复习的好习惯,不会自主学习……

其实,初中阶段,学生以写记叙文为主。初中生写的记叙文就是叙述自己在生活中看到、听到、经历过、接触过的一些人物和事件的文章。而这样的文章材料恰恰来自自身,如果做人不端,心地不善,所选材料怎么会有说服力呢?又靠什么来表达主旨呢?所以我给每一届学生上的第一堂作文课都是“先做人,后作文”。给学生布置一些特别的家庭作业:省下一周的零花钱,把它捐给贫困学生或买一本世界名著来阅读;周末亲手给父母做一顿饭,或擦地、洗碗、整理内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谢绝父母陪读,独立完成作业……学生坚持做了一段时间之后再作文,大有收获。在写“这就是我”这篇作文时,很多同学一扫初始写作的畏难情绪,将自己这一阶段在家里的表现真实地写进了作文,不但有的有事可写,而且还懂得了要选那些能够体现自身价值的好事来写。通过帮助学生建立取之不竭的生活素材库,初步解决了学生作文“无米之炊”的问题。

其次,指导学生学会读书。

除了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生活素材库之外,还积极倡导学生课外开展大量的阅读好书活动。

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也深深体会到读书对于写作的重要性及影响力。因此,鼓励学生少喝一瓶饮料,购买一本好书来读。从最初的名人小故事、优秀作文选,到语言优美的散文、诗歌、中外名著,要求学生熟读并深思,从这些精美的文章中获得写作的养料。现在我们的学生作文选材范围在不断地扩大,班级不断涌现出《懂你,李清照》 《走近杜甫》 《唐诗,我的最爱》等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好作品。

第三,积累素材,写观察日记。

要写好文章,就要多观察,学会观察,观察是写作的必要前提和基础。

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人、事、景、物,从中猎取你作文时所需要的材料:要对一些看似不大实则很有意义的事情产生兴趣,注意观察起因、过程和结果;要留意校园花坛里的植物一年四季如何变化它的颜色,学会刨根问底,弄清这些变化的来龙去脉;要走向社会,同更多的人接触,观察他们的一言一行,要思索一些东西,随时将它们汇入自己思想的长河。

鼓励学生观察过程中要将自己的五官全部调动起来:用耳朵去聆听,用身体去感受,更重要的是要用心、用脑去思索,并随时用笔将观察到的东西记下来。写观察日记,这样就不会使观察到的材料付之东去,许多有价值的素材就会积累起来。一学年下来,每个学生都积攒了厚厚的一本观察日记,从家庭衣食住行发生的细微变化,到春夏秋冬四季的更迭;从校园文明小事的记录,到小区邻里的和谐共处。这桩桩件件都逃不脱学生们的法眼,都成为崭新的素材被记录在案。

于是,班级的“同学例文库”里又出现了《我们都有一个家》 《和谐邻里》 《领略四季》等这样的美文。

通过以上的积累活动,我想让我的学生明白:要想写好作文,必须让自己的肚子里有可写的东西。妄图去“别人的园里掐花折草”来编织自己作文成功花环的做法,没有不失败的。

猜你喜欢
选材做人记叙文
做人,不要做藤
记叙文阅读专练
考场作文选材如何“闯关”
如何写好记叙文
让记叙文赢在构思
做人要经得起“推敲”——担当不能靠“喊”
环己烷冷液倾析器腐蚀与选材
记叙文写作重在“有我”
记叙文的选材与主旨
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