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山馆的现代情怀
——烟台山历史风貌区出让地项目规划设计

2015-04-20 06:32林卫宁
福建建筑 2015年4期
关键词:历史风貌街巷规划

林卫宁

(福建省合道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福建福州 350001)

旧时山馆的现代情怀
——烟台山历史风貌区出让地项目规划设计

林卫宁

(福建省合道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福建福州 350001)

如何处理好更新与保护之间的关系,是历史风貌区更新改造的关键。本文通过烟台山历史风貌区出让地项目规划设计,从功能整合、交通梳理、结构重组、城市形象等方面进行研究,将城市发展背景下的历史风貌区的传统文化内涵与现代城市生活相融合,营造了烟台山历史风貌区新的城市生活空间。

烟台山历史风貌区;更新;历史文化;商业;城市生活空间

E-mail:707293730@qq.com

引 言

烟台山位于福州仓山区闽江南江滨,八一七中轴线南瑞,南望五虎,北眺三山,具有“苍山烟霞、高丘低江”的景色,是整个福州古城传统中轴线序列组织的结尾。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优美的自然景观条件,使其曾经成为福州的领事区、外贸基地和航运中心。随着时代变迁,规划片区内的百年近现代建筑年久失修、破损严重,建筑风貌与闽江两岸的城市风貌极不相衬,因此,烟台山历史风貌区的更新改造迫在眉睫。

1 历史文化

1.1 历史文脉

烟台山,位于藤山之顶,北临滔滔闽江。据《藤山志》载:“自元末迨清初,中洲设有炮台、炮城,因于隔江藤峰绝顶,设立烟墩,以为报警之用。”故名烟台山。

自“五口通商”以后,西方文化迅速渗透进仓山区,形成了仓山区独特的建筑特色、地区风貌和城市空间环境,使得烟台山成为了近代福州的商贸中心、福州辛亥革命的策源地、福州近代城市史上的重要片区以及具有百年发展历程的多元社区。

烟台山历史风貌区内保存有163处近现代优秀历史建筑,集中了文物古迹、历史建筑、街巷肌理等重要的历史信息。

1.2 建筑特色

烟台山至今还保存着众多外国领事馆、教堂、洋行等西洋建筑和数十座园林古厝,建筑风格包罗万象,有英式建筑、罗马凯旋门式、哥特式建筑、东欧风格、广式建筑、中西合璧建筑、中式建筑等,奠定了烟台山“万国建筑博物馆”的建筑风貌和独特的环境特色。

2 规划范围及现状

2.1 规划范围

烟台山历史风貌区一期规划范围地处八一七中轴线南瑞,东至梅坞路,西至南区水厂、陈靖姑祈雨处,南至乐群路、爱国路,北至仓前路(紧临闽江)。烟台山历史风貌区出让地用地位于烟台山历史风貌区一期实施范围内,邻近北侧仓前路及东侧梅坞路,总占地面积67135.3(图1)。

图1 规划范围

2.2 规划用地现状

①街区格局:烟台山历史风貌区保留了独特的近代城市格局与历史风貌,由仓前路、梅坞路、乐群路、爱国路等构成的东西向主要交通道路,以及池后弄、天安里、佛像寺、崇圣庵巷等南北向石阶巷道交织的街巷格局。

②建筑特色:建筑群保留了近现代商埠地区的建筑风貌,和建筑形式多样性特征。其中包括3个省级文物保护建筑、1个区级文物保护建筑、30多个登记保留的优秀近现代建筑。

③空间景观:沿闽江的建筑景观界面,山体植被茂盛,古树名木众多,形成近代建筑依山就势、高低错落、掩映山林的滨江城市景观。

3 规划设计

3.1 规划理念

(1)尊重城市历史,保护文化遗产,延续历史文脉、实现更新与保护的有机结合;

(2)保留多样化的传统建筑,在更新改造中注重新旧结合,延续烟台山地区的历史文化特色;

(3)通过功能整合,规划结构调整,将原有的居住功能置换为商业功能,提升规划用地的商业价值,使其成为集文化、休闲、旅游、娱乐、商业于一体的新型城市生活空间。

3.2 功能调整

规划用地原来多为居住用地及少量的商业用地。通过规划设计将其开发后,功能转向公共性的商业、旅游、文化等,最大限度地提升地段的商业价值(图2)。

图2 总平面图

3.3 基地交通

地块交通系统遵循人车分流,业态分流,各行其道,互不干扰的原则。基地北、东、南三面邻近城市道路,机动车出入口沿地块外沿设置,机动车由此便捷地进入地下车库和地面停车场,避免对内部商业产生干扰。同时,地块内以步行系统为主;基地内保留的纵向历史街巷,新建的横向商业动线,形成清晰的步行网络,实现了商业流线的可达性和便捷性。

3.4 规划结构

在原有保留街巷肌理的基础上,形成了纵横两轴的规划结构:横轴作为主要的功能轴,平行于等高线,在解决地块商业动线的同时,又连接了各个功能组团和重要空间节点;同时纵轴作为文化轴,垂直于等高线的,在保持街巷历史记忆的同时,又形成了烟台山历史风貌区景观的视线通廊。

3.5 城市形象

设计考虑地块与周边环境的衔接及空间渗透,建筑整体形象遵循新旧融合、协调共生的原则,在保留建筑浓郁的文化氛围中,注入现代建筑符号,运用现代建构手法,创造既具传统风貌、又具现代气息的时尚商业区。建筑依总体布局沿仓前路呈带状布置,在近景处以邻近仓前路的水平构图为主,注重与滨江植被和水面的相互协调,以烟台山山体轮廓为远景,滨江界面显现山体轮廓特征为原则,对烟台山公园及保留文物建筑周边建筑进行控制,形成滨江的良好层次。新建建筑以欧式风格、民国风格、中式风格为主,与保留建筑和谐统一,成为名副其实的“万国建筑博物馆”(图3)。

图3 沿江透视图

4 重点地段设计

设计将烟台山传统城市和居住建筑的空间形态融入现代商业空间中,使其成为集商业、文化、休闲、旅游、娱乐于一体的,传统与时尚并存的活力聚集地,成为轻奢、小资的生活体验中心,成为延续城市肌理和符号的城市生活空间。规划用地由以下三个主题区域组成:

(1)亭下购物公园——时尚轻奢精品

亭下购物公园位于基地西侧,北接仓前路、南达爱国路,车辆能便捷地到达区内各部分。该区是时尚精品区,由四部分功能组成:数码生活馆、时尚服饰精品区、时尚妆饰精品区、时尚珍藏精品馆。

建筑布局顺应地形,建筑与街巷尺度的合理设计、开放的广场,街巷界面的围合空间,形成不同的空间节点。使得环境空间既丰富多彩又完整统一。

建筑立面采用三段式构图方式,底层是厚实的基座,中段是柱廊或柱式,顶部是水平厚檐或券柱,造型轮廓整齐、端庄,增加建筑的层次感。建筑采用传统建筑元素与符号——柱廊,老虎窗,女儿墙等,形成了色彩鲜艳的墙面,高低起伏的屋面,营造了浓郁的西式建筑风情(图4)。

图4 亭下购物公园

(2)烟山书院——文化创意园

烟山书院位于基地中部,地形不规则,周边保留建筑及街巷较多,设计以横向功能主轴贯穿书院,连接各功能区。该区为文化创意园区,由两部分功能组成:书院和创意园。书院内设文化书店、精品酒店、咖啡茶饮、字画创作、教育培训等;创意园开设创意格子铺、创意集市、观光工厂等。

建筑沿用合院式布局,以围合的建筑手法,顺应地形,依山就势,分为几个组团,每个组团以庭院为中心,形成“院”的格局。

建筑采用多样化形式,布局方式为中式传统建筑格局,建筑细部——柱子、门窗、外廊、屋顶等采用了欧式建筑元素,体现了折衷主义风格的特点。青灰砖墙、坡顶、弧形门窗、小阳台等建筑符号的运用,使得建筑布局庄重、大方,造型古朴、典雅(图5)。

(3)梅坞尚街——创意休闲生活

梅坞尚街位于基地东侧,北接观井路、东达梅坞路,交通便利。该区是创意休闲区,由四部分功能组成:艺术街区、休闲生活MALL、餐饮、娱乐。

梅坞尚街采用合院式民居的空间关系,将新旧建筑有机融合于一体,以灵活的建筑布局、折线型街道形式、收放有致的开放空间、建筑与街巷尺度的合理搭配,使商业街空间富有变化。

建筑外立面造型简洁,无过多装饰,讲究材料自身质地与色彩搭配的效果。中式风格的建筑语汇—— 青砖乌瓦, 飞檐翘角、精致花窗、错落片墙,营造了回廊转折,曲径通幽,花明柳暗的静谧。院的规模小而精,装饰中有一种变化起伏的韵律(图6)。

图6 梅坞尚街

5 更新改造准则

(1)街巷格局

①在原有规划格局基础上通过合理交通组织解决现有交通矛盾。

②保护特色庭院、绿化、古树名木、古井、围墙等。

③严格控制沿线开发地块的建筑高度、体量、风格、形式、面宽、后退距离、间距以及沿江天际线等,保留规划片区的城市意象。

(2)建筑风貌

①文物建筑和保留建筑主要采取修缮、修复、改善的方式。

②新建建筑应当在色彩、体量、空间、格局、景观等方面与周边历史风貌相协调。

(3)空间景观

①维护风貌道路、街巷的空间特征,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高度应与街道现有的空间尺度一致。

②尊重地方街道绿化的基本特征,改善风貌保护街巷两侧的步行环境,包括地面铺装、街道小品、空间景观等。

6 结语

历史风貌区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焕发老城区活力、传承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烟台山历史风貌区出让地项目的规划设计上,体现了片区整体更新和历史遗产有机延续的融合,形成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均衡发展的历史风貌区“活化”保护模式,塑造了烟台山历史风貌区传统与现代相融、充满活力的城市空间形象。

[1]皇甫玥,郑晓华,沈洁. 南京慧园里历史风貌区保护规划探讨[J].规划师 2013(9).

[2]王景慧. 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层次[J].规划师,2002(6):9-13.

[3]梅欣,张兵,杨潇. 传统历史文化地区在现代城市中的保护与发展——浅析新安古城的保护与整治[C]. 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2000:4-10.

Modern Feelings of the Old House

LINWeining

(Fujian Hordor Architecture & Design Co., Ltd.,Fuzhou 350001)

How to hand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form and the historical style protection, is the key to the historic area of reconstruction.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transformation of YanTaishan Historic District, from the function adjustment, traffic integration, restructuring ,city image and other aspects of research,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urban development, combined with the modern city life, creating a new city living space.

YanTaishan Historic district; Renewal; Historical culture; Commerce; City living space

林卫宁(1957.4- ),男,高级工程师。

2015-03-18

TU984

A

1004-6135(2015)04-0001-03

猜你喜欢
历史风貌街巷规划
人间烟火,最爱隐秘的街巷美食
边走边唱
浅谈历史风貌街区的保护与活化利用
历史风貌建筑防护修复材料疏水性试验研究
雨中的街巷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历史风貌建筑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历史风貌保护与城市建设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