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看成岭侧成峰

2015-04-20 09:09关心
上海戏剧 2014年4期
关键词:小生曹丕曹植

关心

取材于三国时期曹氏父子与美人甄洛间际遇和情感纠葛的越剧《铜雀台》三月份完成了首轮公演。从1991年沈于兰、华怡青首演的《魂断铜雀台》,到1996年赵志刚、单仰萍首演的《曹植与甄洛》,这已是上海越剧院第三次以此为题材创作大戏。戏曲舞台的历史故事剧,不妨依托主要史实,从不同角度加以诠释、重构和演绎,《铜雀台》的故事正是“历史众多可能性中的一种”。

尽管在公演前,上越一团当家花旦方亚芬主动提出让青年演员徐标新“领衔”,此举传为美谈,但严格说来,越剧《铜雀台》中没有一个绝对的主人公。这样的戏其实不太“讨巧”——因为主题不甚鲜明,剧目似乎难以得奖;戏份不够集中,演员也难以借此获奖。这似乎回到了戏曲最初的目的:以歌舞演故事。故事的主题是开放而多义的,观者可“横看成岭侧成峰”。

曹植当是传统意义上的男主人公——俊雅、清高、正直、悲悯,对女主人公一往情深,可以舍弃一切。此类男子形象在很长一段时间占据着越剧舞台的中心位置。与之相应的是全力展现男女主人公的坚贞爱情如何在阴谋、仇恨等情势所逼下聚散离合、身不由己。但以今天的审美角度,曹植的结局几乎是必然,是他自身个性、身份与兄弟、父子间复杂处境所共同导致的结果。曹植既对兄长的权术心知肚明,又没有对自身弱点谨慎约束,他的悲剧结局主要归于个人的“率性”。扮演曹植的徐标新是一位陆派小生,陆派最擅穷生戏,扮演曹植这样的角色,徐标新没有太多经验可以借鉴,他的扮相偏柔美、唱腔清甜,与人物的潇洒、率性颇有距离。但曹植又是全剧的核心人物,需要征服观众的心。剧中可见,徐标新借鉴了京剧小生一些舒展豪迈、干脆利落的形体动作,力图描摹曹植矫健俊朗的一面。比较遗憾的是,陆派唱腔体系相比徐、范、尹这几个小生流派欠丰富,在表现曹植个性,特别是描绘人物情感变化时略显薄弱。其实,以徐标新的嗓音基础,不妨适当打破流派的界限,拓展自身的表演边界。

在戏曲舞台,曹丕一般被塑造成反面人物,而《铜雀台》对曹丕的心理作了深入开掘和细致刻画,这是以往版本几乎没有的。曹丕是目的至上的人,步步为营,城府极深,有着比曹植高明太多的政治手段,因此最终被曹操选为继承人。在对付曹植时,剧中的曹丕并没有栽赃陷害,只是利用曹植性格的弱点,诱使他栽跟头,并最终在争夺继承权的暗战中获胜。齐春雷以尹派来塑造曹丕,表演注意一种凝而不发的分寸感,但几处关键的爆发点颇有力度,比较准确地把握住曹丕富有心计、精于权术的特点。“征前酒”一场,曹丕一边安排美酒和美人的陷阱,一边借酒装疯,大叙兄弟之情,一句曲折飘忽的起腔,表现出人物的虚伪狡诈。再比如“七步诗”一场,曹丕刚刚下定决心除掉曹植,转而又对其笑脸相迎,亲亲热热地拉着弟弟的手,仿佛真是挂念日久、正因重逢而喜不自胜。“抢酒”一段,曹丕喝下两人认定的“毒酒”,继而嘲讽道:“什么手足情深?什么骨肉亲情?你们信么?朕也想真情相待,也想欢聚天伦,做得到么?”这是曹丕价值诉求的最强表白,将这个人物表现得丰满而富有层次。

该给《铜雀台》的女主人公甄洛多少戏份,隐约可见编剧在这个问题上的犹豫和困惑。一方面试图打破甄洛作为“花瓶”的格局,另一方面,这个人物确实无法担起兄弟之争的关键症结的重任。最终舞台上的甄洛成了曹植的情感诉求与曹丕的权位争夺这两条线索的联结点,既是这场手足相残悲剧的牺牲品,同时也无意间成为推力之一,愈想解开此结,结却抽得愈紧。方亚芬将大段清板、清唱驾驭自如,富有美感和表现力,彰显出这位越剧顶尖花旦的舞台实力。

本工陆派小生的许杰,此番以老生形象饰演曹操,在唱念中借鉴了京剧花脸、老生的发声方法,以雄健豪迈的念白和沉稳硬朗的表演风格,表现这位戎马枭雄的风采,戏份虽少,却光彩毕现,令人难忘。《铜雀台》的音乐值得一提,编曲配器既悦耳又贴切,鼓点、琴声的出现恰到好处,对全剧的节奏推进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又没有喧宾夺主,尽可能地让位给演员的唱腔和表演。这样不抢戏、不搅戏的音乐在如今的新编戏舞台着实可贵。

《铜雀台》的结尾经过大幅修改,明显要比前面粗糙一些。而在“七步诗”高潮之后,故事如何收尾,也在考验主创的智慧。且把它当作一个未完成的作品,期待未来更好的状态。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生曹丕曹植
曹丕组织“驴叫葬礼”
京剧行当——小生
海半仙与秋小月
七步诗
曹丕的击剑比赛记载
玉蝴蝶
曹睿给曹丕上的一堂亲情课
曹植辩鹿死谁手(下)
以“哭”占先机的曹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