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记者如何抓“活”新闻

2015-04-20 20:32王大志
记者摇篮 2015年5期
关键词:刀客新闻记者电视新闻

王大志

电视新闻记者在基层采访中抓“活”新闻,尽管已是老生常谈,但是,却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不那么简单。若想做一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我们要深入基层、勇接地气,充分认识抓“活”新闻的重要性,真正了解和掌握怎样做才能抓“活”新闻,才能使我们的新闻真切鲜活,眼前一亮,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一、抓“活”新闻的必要性

电视新闻是党委、政府和人民的喉舌,是党和政府的重要舆论宣传载体。作为党的电视新闻记者,能否迅速、广泛、深入地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的中心工作宣传到群众中去,正确引领舆论导向,使之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能否客观地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与愿望,使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形成合力,共促发展,无形中要求我们电视新闻记者,在做好党和政府喉舌的同时,要真正俯下身,深入到基层,采抓“活”新闻,反映社情民意。

同时,电视新闻记者与其他媒体记者有所不同,电视新闻记者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为一身,比较艰苦,加之电视新闻队伍中年轻同志较多,工作作风不够扎实。有的年轻记者在采访中,跑会议的较多,深入厂矿、车间、村屯、田间的较少,能够与基层群众唠家常、拍摄群众真实生活画面的就更少了。即使下乡采访,有的也只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

因此,想要抓“活”新闻,必须转变工作作风,不怕吃苦,勤于工作。更为重要的是,电视新闻事业作为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电视新闻记者要坚决听从党的召唤,责无旁贷地肩负起党交给的每项新闻宣传任务,全面、及时、准确、鲜活地将党和政府的声音传到千家万户。

二、怎样做才能抓到“活”新闻

1.走进基层,走近群众

最美丽的风景在基层,最感人的故事在基层,最锻炼人的舞台在基层。

在日常采访工作中,电视新闻记者拍摄的鲜活素材大多在基层,因此,电视新闻记者要放下架子,走出办公室,走出会议报道常态,深入到最基层,走到群众中去,以敏锐的眼光发现新闻主题,以深厚的积淀丰富新闻内容,以真切的感受谱写新闻篇章。

不可否认,一些新闻作品之所以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得到受众的认可,就是因为这些作品反映了人民群众真实的生活,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感情,传递了人民群众的呼声。

“勿忘人民”四个字语重千钧,这是新闻工作者杰出代表穆青生前最喜欢、最常写的几个字。穆青一生六访兰考、七下扶沟、九进辉县、四访宁陵……借由他的笔,焦裕禄、吴吉昌、潘从正……走进了几代中国人的心灵深处。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哪里才是最基层呢?我认为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就是最基层。只有走进这个“最基层”,才能在新闻写作上真正反映社情民意,让百姓喜闻乐见。如辽报刊发的《田间摊头探菜价》,辽台播发的《26个孩子一个爹》,央视播发的《走基层·蹲点日记:杨立学讨薪记》等等,都是记者深入到最基层,与群众同呼吸的有益实践。这些有情有理有血有肉的新闻作品,既令人深思,又催人泪下。这样的新闻百姓既喜欢听,又愿意看。

总之,只有走到最基层,拥有心灵的共鸣,才能更好地抓“活”新闻,做人民的记者。

2.勤奋努力,肯于吃苦

深入生活是记者长期的工作,需要我们发扬勤奋努力、不怕吃苦的精神。深入生活,对于电视新闻记者来说,更是一种意志的磨练,是艰苦奋斗优良作风的弘扬,是创作精品打造品牌的基石。只有经常性的深入生活,才能使我们采制的电视新闻作品不脱离实际,不脱离生活,不脱离群众,使之更具鲜活力和感染力。

在盘锦台记者采制的《苇海深处的“刀客”》中,记者顶着凛冽的寒风,在茫茫的苇海中扛着摄像机徒步行走了5公里,方才走进热火朝天的芦苇收割现场,与号称“苇海刀客”的芦苇收割工人在共同劳动中展开采访,挖深新闻,最终《苇海深处的“刀客”》播出后,反响强烈,不仅让观众生动的了解“苇海刀客”的生活巨变,而且透露出收割机械和收割效率步入现代化。该作品在当年荣获辽宁新闻奖一等奖。

总之,只要我们的电视新闻记者摒弃懒散,肯于吃苦,到改革开放前沿,到普通民众中间,挖掘鲜活素材,采写现场报道,就能生动感人,深刻透彻,使新闻生产力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

3.多动脑筋,多想问题

电视新闻记者只有认真工作还不够,必须要脑勤、腿勤、眼勤,要经过大脑去加工,哪些问题带有普遍性,哪些问题具有指导性,要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去伪存真,由表及里,进行研究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在现实生活中,群众生产生活的第一线,每时每刻都有新事情、新经验、新思想、新问题,这些都是我们记者采访捕捉的目标。特别是电视新闻记者,如何让画面展现出形象化的事实,让形象化的事实以画面来说话,是电视同其他媒体在表现形式上的主要区别。

然而,有些记者在采访中,尽管肯于吃苦,采写深入,但写出的稿子、拍出的片子却是泛泛地囫囵吞枣,打不到点子上,击不中要害。

此时,我们的电视新闻记者就要多动脑筋,多想问题,采取对策,对稿件和画面提前进行谋篇和分解,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在盘锦台走基层系列报道《小村端午》的采访中,记者为了采写深入,提前一天来到上口子村,了解风土人情,与村民拉家常,了解各家传统节日“端午”的详实安排,做到全面了解,深入策划。为拍摄到位,记者跟随一家村民从起早登船打苇叶,到洗糯米、洗粽叶,到包粽子、蒸粽子,再到村里依托资源优势,举办声势较大的包粽子比赛、特色民俗艺术展,全程拍摄,做到用镜头真实生动地记录盘锦小村“百姓的幸福端午”。在2013年辽宁新闻奖评比中,《小村端午》荣获辽宁新闻奖一等奖。

总之,带着思考走,怀着感情转,迎着问题改,使电视新闻记者以饱含深情的笔触传达了民意民愿,回应了百姓关切。一大批来自基层的鲜活事、动人情呈现于荧屏之上。

此外,抓“活”新闻,我们电视新闻记者还要学会从旧事中探寻“亮点”,从雷同事件中琢磨“新闻点”,从“赶场子”中发现“新闻眼”。

古人说:“涉深水者,擒蛟龙。”总之,我们的电视新闻记者只有真切地体会沉下去抓“活”新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真正做到放下架子,到群众中去,到火热的第一线去,接地气、俯下身、勤动脑筋,多思考问题,不怕吃苦,持之以恒地深入生活,才能更好地反映时代的精神风貌,才能够抓住“活”新闻。

(作者单位:盘锦广播电视台)

猜你喜欢
刀客新闻记者电视新闻
如何辨别新闻记者证真伪
如何辨别新闻记者证真伪?
大峡谷
2019 新版新闻记者证公示
2019新版新闻记者证
电视新闻中的图片应用
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之路
同期声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电视新闻后期制作技术初探
罗志刚:执着“刀客”挑战“顽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