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云之问”到“马群效应”

2015-04-21 08:43孟添
华东科技 2015年3期
关键词:马群生态圈投资人

文 孟添

从“马云之问”到“马群效应”

文 孟添

如果我们真想在上海看到“马群效应”,那么仅靠出台一些政策或者划拨一些财政来鼓励天使投资一定是远远不够的。

孟添

上海大学上海科技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长期跟踪研究科技金融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曾是全国近200家MBA培养院校中最年轻的副主任,并创办国际金融MBA,该项目成为全球CFA协会官方合作伙伴。

最近流传一个段子,大意是说上海虽然没有留住马云是一个遗憾,但希望出现“马群”。我想这是一个极好的愿望。

换一个维度来思考,我认为上海是可以出现“马群”的。关键在于这座城市能否集聚和培养一大批合格的“伯乐与牧马人”——天使投资人(机构)。从目前的情况看上海的天使投资人(机构)数量远远不足,而天使投资才是真正驱动创新形成“马群”的主要动力。我想,只有更多优秀的人(机构)加入到天使投资的行业里面,才会出现更多优秀的创业者成功创业,创新才可能长久持续。当然,这无疑需要构建起健康的天使投资生态圈。

与自然界中的生态圈一样,我们可以用生态系统原理把产业系统比喻成可持续的生态系统。企业与产业的发展需要一个适合的环境,从而形成企业间、产业间相互的良性循环与互动。天使投资生态圈就是指在某个(些)地域内形成以天使投资为核心的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和可持续发展特征的地域产业多维网体系。

这样一个生态圈是去中心化的,或者说要形成更多的中心为天使投资人(机构)与创业者使用。并且,以满足天使投资人(机构)与创业者各类需求的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应该蓬勃成长起来。同时,生态圈应涵盖创业教育培训机构、创业咖啡/网络社区/商务社交、新兴孵化机构、人才社区、众筹平台、创业媒体、协会联盟、创业者、天使投资人(机构)、引导性母基金、VC、PE、多层次资本市场、实体企业、传统金融机构、高校与科研机构、政府等体系。在这个生态圈内,相关的机构、企业与组织达成共生、合作、进化与循环,最终为创新带来持续的驱动力。

另一方面,由于尚处于发展初期,当前的天使投资行业整体并不成熟,面临的问题颇多。根据第三方研究机构相关的调研与数据,大概可以概括为:信用机制不健全、投资成本偏高、退出机制不完善、投资双方信息不对称、投资理念差距明显、LP不够成熟、GP不够专注、相关专业人才缺乏等等问题。要真正解决这些问题绝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应该从生态圈的角度进行系统性的全面考量。同样,这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应具备公益性色彩,长此以往才能有利生态圈的建成。并且,目标的达成需要长的谋划与顶层设计,也更需要政府的引导与市场化的运作。

我想,当年马云的离开也许与上海的“环境”有关,但更多的应是他多方权衡后的选择。如果我们真想在上海看到“马群效应”,那么仅靠出台一些政策或者划拨一些财政来鼓励天使投资一定是远远不够的。健康的天使投资生态圈才是人们共同期盼,以及急需努力的。

猜你喜欢
马群生态圈投资人
失 眠
准噶尔盆地的下午
新区制造生态圈
2016年10月投资人质押式回购结算面额统计
2016年9月投资人质押式回购结算面额统计
跑步生态圈
投资人最爱
崭新的“医疗生态圈”
2015年6月投资人质押式回购结算面额统计
科大讯飞:押注语音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