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型通风下采空区瓦斯运移规律的数值模拟

2015-04-23 01:27罗俊峰蒋仲安王洪胜张中意
现代矿业 2015年3期
关键词:上隅角采空区瓦斯

罗俊峰 蒋仲安 王洪胜 张中意

(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

综放采场的瓦斯来源主要有工作面、采空区、邻近层瓦斯涌出等[1-2],采空区瓦斯涌出占到采掘空间瓦斯涌出量约40%,甚至可以达到70%。在高瓦斯矿井中,上隅角瓦斯积聚和超限问题比较普遍,对煤矿安全生产造成了严重威胁,有可能引起瓦斯爆炸,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和重大的人员伤亡。瓦斯治理主要采用的措施有:加强通风、加强瓦斯抽放以及综合通风[3]。U+I是治理综放采场采空区瓦斯的一种常用通风方式,通过对U+I型和U型两种通风方式在不用风量情况下的采空区瓦斯运移规律的比较,为U+I型通风方式及其调控技术提供更充分的理论基础。

1 采空区瓦斯流动方程

根据上覆岩层在采场中的移动情况,分析采空区顶板岩石性质和垮落岩石的破坏情况。在横向上可以将采空区划分为自然堆积区、载荷影响区及压实稳定区;在竖直方向上可以划分为冒落带、裂隙带和弯曲下沉带。其中,自然堆积区距工作面0~20 m,载荷影响区距工作面20~80 m,重新压实区距工作面大于80 m。瓦斯在采空区中的流速极低,尽管压力梯度很大,仍可以将瓦斯在采空区中的流动视为不可压流动[4-5]。因此,可将采空区瓦斯流动视为近似层流运动,这也是大量研究基于Darcy定律的原因。

1.1 流体力学控制方程

CFD的基础是建立Navier-Stocks方程。流体运动遵循最基本的3个守恒定律,即质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具体在流体力学中,就是流体力学中的连续性方程、动量守恒方程和能量方程[6-8]。

为了研究的方便,将采空区视作各向同性的多孔介质。采空区多孔介质的动量损失特性可以用下式描述:

式中,Si为第i个(x,y或z)动量方程的源;D、C为预定义矩阵;μ为分子黏度为速度绝对值;vj为在x,y和z方向上的速度分量。

式(1)中第一项为黏性损失项,即Darcy定律,是压力梯度驱动下的黏性损失;第二项为惯性损失项,是高速流动中的动量损失,对于采空区多孔介质的低速流动,第二项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可用下式描述采空区多孔介质的动量损失源项:

式中,α为多孔介质的渗透率,m2。

1.2 k-ε 方程

瓦斯在采空区中的流动视为层流,在巷道中的流动雷诺数Re较大,并且在巷道中存在拐角,应视作湍流。k-ε模型为FLUENT中自带的可处理气体流动湍流状态的流动模型,源于严格的数学统计技术,其湍动能k和耗散率ε方程可以用下式表示:

式中,ρ为流体密度;k为湍动能;ε为湍动能耗散率;μ为动力黏度系数;μt为湍流黏度;σk为流体流动应力;Gk为平均速度梯度引起的湍流动能的产生项;Gb为由于浮力引起的湍流动能的产生项;YM为可压湍流中脉动扩张的贡献;σε为导致应变的应力;C1ε、C2ε、C3ε为模型常数。

2 工程背景和数值模型

2.1 工作面概况

漳村煤矿位于山西省长治市候堡镇境内,该矿2306工作面开采煤层属二叠系下统山西组的3#煤层,位于23采区的南部,东面位于23采区大巷,北为2305工作面采空区,西距常村煤矿井田边界188 m,南距井田边界20~24 m。2306工作面煤层厚度5.7 ~6.9 m,煤层赋存稳定,煤厚变异较小,结构较简单,两层夹矸稳定发育。煤层直接顶板为0~7 m泥岩,坚固性系数f约2.5,直接底板为0~6.4 m 泥岩;煤层倾角 2°~6°;工业储量 207 万 t,可采储量为192万t;煤层瓦斯涌出量较大,回采瓦斯涌出量为10~15 m3/min。

2.2 数值模型

2.2.1 几何模型

2306工作面倾斜长度167.7 m,工作面可采长度1 443 m,面积 2 082 249 m2,煤层厚 6.34 m。进风巷为矩形截面,宽5 m,高3.3 m。回风巷为矩形截面,宽 5.0 m,高 3.5 m。瓦斯巷矩形截面宽4.4 m,高3.5 m,沿煤层顶板1 m 布置。采空区宽177.7 m,长取200 m,高度由经验公式计算。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和数值模拟的需要,将2306工作面采空区几何模型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简化:①工作面、进风巷、回风巷、瓦斯巷和采空区均视作长方体,不考虑工作面设备情况;②将采空区分为冒落带1、冒落带2、冒落带3,裂隙带1和裂隙带2,以区别不同的孔隙率;③采空区走向长度取200 m,倾斜长度取178 m(包括进、回风巷长度),垂直高度取40 m;④进风巷、回风巷长度均取15 m;⑤进风巷宽度5 m,高度3 m,回风巷宽度5 m,高度3 m,瓦斯巷宽度4.4 m,高度3.5 m,工作面长度取168 m,宽度取5 m,高度取3 m。

2.2.2 基本假设

为简化分析,对采空区以及采空区气体进行如下假设:①本煤层和煤层上覆岩层是均匀连续的;②因采空区内漏风风速较小,而采空区两侧压差也较小,近似认为采空区气体不可压缩;③采空区温度恒定假设,空气进入采空区要和采空区内的煤体发生氧化反应,各处的温度并非恒定一致,为方便研究,不考虑化学反应和传热效应;④采空区内渗透系数各向相同性,因为采空区内冒落岩石堆积的无序性,无法区分哪个方向的孔隙率较大,故将采空区各处不同方向上的渗透系数考虑为一致;⑤工作面进风不考虑水蒸气等小组分气体,假设空气中只含有氧气、氮气,无瓦斯气体。

2.2.3 边界条件设置

采空区渗流选取 Realizable k-模型[9];在采空区的冒落带和裂隙带分别设置瓦斯源,模拟采空区瓦斯涌出;进风口设置为速度进口,即velocity-inlet;回风口设置为压力出口,即pressure-outlet;选择组分运输模型,只考虑3种主要气体,即 N2,O2,CH4;其余设置为墙[10]。

根据实际情况和前人的研究结果,对采空区岩体的孔隙率、黏性阻力系数和瓦斯源项按照表1设置[4,6,11]。

3 数值模拟研究结果

按照几何模型建模划分网格,根据表1的边界条件设置模型参数。

表1 边界条件的设置

3.1 不同风量下的数值模拟

在进风巷道风速为 1.0,1.5,2.0,2.5 和 3.0 m/s时,对U型通风方式下的采空区瓦斯运移规律进行数值模拟。在不同风量下,取z=0~3 m(x=199 m,y=178 m)作瓦斯浓度变化曲线,见图1。

图1 U型上隅角瓦斯浓度变化

分析图1可知:

(1)工作面上隅角瓦斯浓度受工作面风度的影响产生变化:在工作面风速较小时(小于2.0 m/s),瓦斯浓度变化较小;工作面风速较大时(大于2.0 m/s),瓦斯浓度变化较大,相比较低风速,瓦斯浓度下降了50%左右。

(2)U型通风方式下,工作面上隅角的瓦斯浓度大于2%,在高瓦斯浓度的工作面,U型通风不能满足治理上隅角瓦斯超限的要求[12]。

3.2 U+I型与U型通风方式数值模拟对比

U+I通风方式的几何模型如图2所示,几何模型尺寸如前所述,瓦斯巷和回风巷之间的水平距离为15 m,竖直距离6 m。根据表1的边界条件设置模型参数,U型通风方式的几何模型同U+I通风方式相比,没有瓦斯巷。

图2 采空区U+I几何模型

比较两种通风方式在工作面风速1.5 m/s时采空区冒落带的瓦斯浓度分布,数值模拟见图3。

分析图3,比较不同通风方式下采空区瓦斯浓度云图可知:

图3 采空区瓦斯浓度云图

(1)自然堆积区内,U+I型通风方式下的风速和漏风量相比于U型通风方式要大,该区域内的瓦斯在U+I通风方式下被稀释的程度较大,瓦斯浓度较小,一般低于1%。

(2)载荷影响区内孔隙率较小,黏性阻力系数较大,漏风量相对较小。在U型通风方式下,瓦斯浓度为40% ~60%;在U+I通风方式下,浓度为20%~50%。载荷影响区内的瓦斯是造成采空区回风巷瓦斯浓度较高的原因之一。

(3)压实稳定区内的瓦斯孔隙率很小,黏性阻力系数很大,通风对该区域的影响较小,瓦斯运移的动力主要是瓦斯浓度压力,此区域内的瓦斯浓度较高,一般在70%以上。

(4)在进行采空区瓦斯抽放时,抽放孔应布置在瓦斯浓度相对较高的区域内,即回风侧的压实稳定区内或者载荷影响区靠近压实稳定区的范围内。

3.3 上隅角瓦斯浓度的数值模拟对比

采煤工作面上隅角处风流拐弯,易形成涡流区,瓦斯难以被风流带走,容易形成瓦斯积聚超限。降低上隅角瓦斯浓度的措施主要是通过改变工作面通风方式、瓦斯抽放和稀释上隅角瓦斯浓度(加装局扇、导风帘等)等措施。

U+I和U型通风方式下回风侧上隅角瓦斯浓度变化如图4所示。其中U+I(高位)通风方式是指相对于U+I型的通风方式,在竖直高度上提高瓦斯巷5 m,这是为了避免由于顶板变形或者底板塌透,导致瓦斯巷失效,发挥不了治理瓦斯的作用。

分析图5,对比两种不同通风方式下上隅角瓦斯浓度可知:

图4 上隅角瓦斯浓度对比

(1)U型通风方式下,上隅角瓦斯浓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由于瓦斯密度小于空气密度,导致上层瓦斯浓度大于下层瓦斯浓度。

(2)U+I和U+I(高位)通风方式下,上隅角瓦斯浓度相比于U型通风方式大大降低,冒落带高度在12 m以下时,瓦斯浓度低于0.8%。

(3)对比U+I和U+I(高位)通风方式可以看到,U+I(高位)通风方式对于冒落带12 m以上的区域瓦斯抽放效果要好于U+I型通风方式,瓦斯浓度相对较低。因此采用瓦斯巷治理瓦斯时,建议布置高位瓦斯巷,有助于提高瓦斯抽放效果。

4 结论

(1)采空区3个分区受到工作面通风的影响具有差异,自然堆积区的孔隙率较大,黏性阻力系数较小,靠近工作面流速较大,瓦斯浓度很小;载荷影响区的流速次之,自载荷影响区至压实稳定区的瓦斯浓度呈增加趋势;而压实稳定区的瓦斯在数值模拟收敛后基本无瓦斯运移发生,受工作面通风影响有限,瓦斯浓度很高。

(2)U型通风方式下,改变工作面风速对上隅角瓦斯浓度影响有限,在高瓦斯采煤工作面须采用其他通风方式,防止瓦斯浓度超限。

(3)U+I和U+I(高位)型通风方式对治理上隅角瓦斯浓度超限具有明显的效果,有效降低上隅角瓦斯浓度至0.8%以下。在这两种通风方式下,采空区瓦斯随漏风经瓦斯巷排出,大大降低了采空区自然堆积区的瓦斯浓度。但是由于大部分瓦斯经由瓦斯巷排出,要注意瓦斯巷的瓦斯浓度超限问题。

(4)比较U+I和U+I(高位)两种通风方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空区U+I(高位)通风方式,对于降低采空区上部瓦斯浓度具有更好的效果。

(5)U+I和U+I(高位)适用于不易自燃高瓦斯采煤工作面。针对不同的工作面条件,具体分析采空区瓦斯运移变化,运用以上两种通风方式,提高瓦斯抽放效果。

[1]周世宁,林柏泉.煤层瓦斯流动赋存理论[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8.

[2]胡千庭.煤矿瓦斯抽采与瓦斯灾害防治[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7.

[3]俞启香,王 凯,杨胜强.中国采煤工作面瓦斯涌出规律及其控制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0(1):9-14.

[4]李宗翔.综放工作面采空区瓦斯涌出规律的数值模拟研究[J].煤炭学报,2002(2):173-178.

[5]胡千庭,梁运培,刘见中.采空区瓦斯流动规律的CFD模拟[J].煤炭学报,2007(7):719-723.

[6]王福军.计算流体动力学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7]高 魁,刘泽功,刘 健,等.工作面漏风对采空区瓦斯流动规律影响的数值模拟[J].煤矿安全,2012(7):8-11.

[8]胡方坤,时国庆,王德明,等.高瓦斯采空区多组分气体场分布数值模拟[J].煤矿安全,2013(12):14-16.

[9]王 凯,蒋曙光,张卫清,等.尾巷改变采空区瓦斯流场的数值模拟研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2(1):124-130.

[10]金龙哲,姚 伟,张 君.采空区瓦斯渗流规律的CFD模拟[J].煤炭学报,2010,35(9):1476-1480.

[11]高建良,王海生.采空区渗透率分布对流场的影响[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0(3):81-85.

[12]李宗翔,孙广义,秦书玉.回采采空区上隅角瓦斯治理的数值模拟与参数确定[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1(4):9-12.

猜你喜欢
上隅角采空区瓦斯
老采空区建设场地采空塌陷地质灾害及防治
瞬变电磁法在煤矿采空区探测中的应用
低瓦斯矿井大采高综采工作面上隅角瓦斯治理研究
综采面上隅角瓦斯治理技术研究
11采区永久避难硐室控制瓦斯涌出、防止瓦斯积聚和煤层自燃措施
高瓦斯矿井防治瓦斯异常涌出措施的应用
某矿山采空区处理方案
煤与瓦斯突出防治技术途径探讨
回风井底附近采空区防灭火技术探讨
浅谈综采工作面上隅角瓦斯综合治理的方法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