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某社区“治未病”服务现状调查

2015-04-26 06:51何大平
亚太传统医药 2015年5期
关键词:长宁区治未病上海市

何大平

(上海市长宁区新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 200052)



上海市某社区“治未病”服务现状调查

何大平

(上海市长宁区新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 200052)

目的:了解上海市某社区“治未病”服务相关情况,为进一步推广“治未病”服务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结构式访问,对社区居民就“治未病”服务相关知晓情况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社区居民对“治未病”服务知晓率低,但注重调理健康状态,认为有必要进行“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结论:“治未病”在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群众中有较大的需求,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在推广的途径上除了治未病中心以外,应注重电视及网络的运用。

中医进社区;治未病;社区;现状

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提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治未病”作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了三个不同层次的理念,即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本研究通过对社区居民“治未病”意识的调查,旨在了解居民对“治未病”观念的了解程度和应用程度,为进一步推进“治未病”工程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于2014年3-4月对社区内16~80岁的居民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 085份。其中男性 527人(占48.57%), 女性558人(占51.43%),男女比例为1∶1.06。

1.2 调查方法

现场调查进行结构式访问。被调查者填写研究组设计的“治未病”服务相关知晓情况调查问卷。被调查者完成自填部分,调查员负责相关咨询,问卷填写平均时间为5min。

1.3 资料录入和分析

调查表统一编号,采用Epidata3.02双份录入并逻辑纠错,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本次共调查社区居民1 085人,“治未病”知晓度呈65~74岁年龄段较高、两端较低的现象,见表1。文化程度以高中/技校/中专者居多、两端依次减少的分布特点,“治未病”知晓度除未学习者较低外,其余各学历层次均在35%左右,见表2。

表1 社区居民年龄段分布与“治未病”知晓度 (n)

表2 社区居民学历情况与“治未病”知晓度 (n)

2.2 居民患病情况

从居民患病情况来看,患有慢性病者,“治未病”知晓度相对较高,见表3。

表3 社区居民患病情况与“治未病”知晓度 (n)

2.3 “治未病”知晓途径

社区居民对“治未病”的知晓,以治未病中心的宣传为主要途径,见表4。

表4 社区居民“治未病”知晓途径 (n)

2.4 “治未病”对健康保障的重要性

在所调查的居民中,76.72%的社区居民认为“治未病”对健康保障的作用重要或者非常重要,见表5。

表5 “治未病”对健康保障的重要性 (n)

3 讨论

3.1 “治未病”服务推广的必要性

社区居民在疾病预防投入上不足,每年投入500元以下的占78.23%,其中近一半的居民为零投入,疾病预防上的低投入,往往造成疾病治疗上的高投入。因此,在当今刚迈入小康,大多数居民还没有形成为疾病预防投资的情况下,政府提供免费的“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是非常必要及重要的。

3.2 “治未病”服务推广的群众基础

从调查人群中来看,慢性疾病的患病率占43.03%,虽然听说过“治未病”的人数仅为36.41%,但平时注意调理自己健康状态的占62.71%,认为有必要进行“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的占87.58%,认为“治未病”对健康保障的作用重要或者非常重要的占76.72%。可见“治未病”意识的推广,在社区居民中具有较大的需求,有一定的发展潜力。在具体的人群选择上,可以从中老年、具有一定知识学历以及患有慢性病的社区居民入手,其“治未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最高、需求最大,以便于推广。

3.3 “治未病”服务推广方法的选择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社区居民获取“治未病”相关知识的途径主要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治未病中心的宣传,这与近年来政府对治未病中心的持续投入有关。电视作为最具有广度的宣传媒介[1],在各类养生节目充斥荧屏的当下,通过该渠道了解到“治未病”服务的人群比例还是过低,政府可以通过公益广告等方式,引导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进一步推广“治未病”服务理念。同时,网络这一新媒体,在中青年人群中有较大的影响面,也是这部分人群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从调查结果看,这方面的比例还比较低,应该更好地借助现有的微信、APP等网络信息化的手段,扩大对这部分人群的影响面,以利于“治未病”观念的推广。

4 结语

中医药在预防保健、养生康复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和特色。通过“治未病”,做到治其未生、治其未成、治其未传、愈后防复,推动以“病”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的根本转变[2]。“治未病”作为中医药的独特理念,重点在防,与疾病治疗相比看似简单了许多,实则给予更多的挑战,最终要改变的是公众对健康的认识和对疾病防护的理念[3],在建立中医特色的预防保健服务体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治未病”工程的实施尚处于初步探索时期,在推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定的困难与阻力,但相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疾病为主导观念的改变,预防保健意识的建立,治未病理念会逐渐被公众接受,“治未病”所具有的优势也将进一步凸显。

[1] 庞震苗,饶远立,熊学军.广州地区市民“治未病”意识的调查报告[J].当代医学,2011,17(31):151-152.

[2] 许黎珊.“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现状及效果调查报告[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1,18(6):1-2.

[3] 李孟汉,杜静,刘阳阳,等.天津地区“治未病”意识调查报告和工程实施模式探索[J].光明中医,2010,25(10):1935-1936.

(责任编辑:魏 晓)

2014-10-16

上海市长宁区卫生局资助项目(20114S10001)

何大平(1981-),男,上海市长宁区新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社区中医药服务。

R193

A

1673-2197(2015)05-0003-02

10.11954/ytctyy.201505002

猜你喜欢
长宁区治未病上海市
上海市风华初级中学
上海市房地产学校
幸福成长从“三十件事”开始——上海市长宁区愚园路第一小学少先队员的“幸福课堂”
My Best Friend
腾势400 用在上海市区的来回穿梭克服里程焦虑
大学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防治
孙思邈治未病观与养生理论探析
朱长刚:大医更要“治未病”
体质辨识在社区糖尿病“治未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