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力衰竭临床研究

2015-04-26 10:59程冰洁
亚太传统医药 2015年20期
关键词:证候心功能中药

程冰洁

(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湖北 武汉 430033)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力衰竭临床研究

程冰洁

(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湖北 武汉 43003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为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与方向。方法:将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及左室射血分数(LEVF)、E峰/A峰比值(E/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脑钠肽(BNP)、白介素-6(IL-6)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LEVF、E/A值较治疗前明显升高, AngⅡ、BNP、IL-6明显降低,且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确切,可明显降低患者的AngⅡ、BNP、IL-6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心力衰竭;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也是各种病因导致的心脏病严重阶段,其发病率较高。研究发现,心力衰竭患者住院率占同期心血管病患者住院率的20%,但死亡率却高达40%,是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的主要病因。本研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力衰竭患者30例,可取得显著疗效,现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经美国心脏病学会(NYHA)的心功能分级标准[1-2]评定心功能。

将所有患者按就诊时间顺序编号,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其中,治疗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43.5~76.5岁,平均年龄62.3岁;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43.2~77岁,平均年龄63.8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合并症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 (n)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同意参加本试验,并签订知情同意书;均按医嘱准时服用药物。

排除标准:排除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心源性休克、脑卒中、肿瘤等患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患者均按《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治疗建议》中相关标准给予ACEI、利尿剂、洋地黄制剂、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治疗4周为1个疗程。

1.3.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以益气活血、温阳利水,采用中药保元汤合真武汤加味治疗,水煎服,每日1剂,以4周为1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按NYHA心功能分级对所有患者进行心功能分级评定。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患者治疗前后的左室射血分数(LEVF)、E峰/A峰比值(E/A);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患者治疗前后血管紧张素(AngII)水平;采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的血脑钠肽、白细胞介素6水平。

1.5 疗效评定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心力衰竭中药证候疗效标准。显效:主症、次症基本或完全消失,治疗后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为0或减少≥70%;有效:治疗后,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减少≥30%;无效:治疗后,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加重:治疗后,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超过治疗前。

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经治疗,治疗组显效20例,有效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3.3%;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5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66.7%,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LEVF、E/A、AngⅡ、BNP、IL-6指标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LEVF、E/A值较治疗前明显升高, AngⅡ、BNP、IL-6明显降低,且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表4。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LEVF、E/A比较 (±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ngⅡ、BNP、IL-6比较 (±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目前,CHF属于中医“心悸”“喘证”“饮证”“水肿”等疾病的范畴。中医认为,心主身之血脉,藏血脉之气,“人以气为本,一息不运则机缄穷,一毫不续则霄壤判……血脉流行者亦气也,盛则盈,虚则衰。”该病初始阶段多为气虚,气虚无力行血,演变为气虚血瘀、气损及阳,甚或因心肾阳衰,不能制水,从而出现阳虚水泛、水气凌心的病理变化。现代医学认为,在心力衰竭的过程中,心脏不能搏出同静脉回流和身体组织代谢所需相称的血液供应,神经激素系统长期失调导致心脏不断重塑是其进行性恶化以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同时,多种内源性神经内分泌系统和细胞因子系统的激活,又进一步加重患者的心肌损伤和心功能恶化,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肾素-血管紧张素-原醛固酮系统(RASS)为神经内分泌的重要因素,AngII是RASS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强烈的缩血管及心室重构作用[4],可加速心力衰竭的进展。IL-6是一种调节免疫反应与促进炎性反应的多功能细胞因子,可激活巨噬细胞分泌,其主要机制是通过降低心肌收缩力等引发或加重心力衰竭[5]。此外,在心力衰竭疾病诸多检测指标中,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MRA)、重组人松弛素、干细胞治疗及心力衰竭患者的远程监控等,均存在着局限性及经济要求高的弊端[6]。脑钠肽(BNP)是尿钠肽的组成部分之一,是一种多肽类活性物质,主要由左心室分泌,具有强大的利尿利钠和扩张血管等作用,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与血液中BNP浓度呈正相关,血液BNP浓度测定主要用于评估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状态,可对病情的进展、用药疗效及预后进行评估,其方法易于推广[7]。2010年,中西方BNP专家共识指南中指出BNP可作为心力衰竭的衡量指标。本研究结果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心功能,明显降低患者的AngII、BNP、IL-6水平,可能是治疗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目前,中西医结合广泛用于治疗心力衰竭疾病,在缓解患者症状、提高心功能、降低死亡率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8],但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综上所述,中西医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疾病疗效确切,可明显降低患者的AngⅡ、BNP、IL-6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陈灏珠,林果为.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36-147.

[2] 王净净,龙俊杰,湖南省中医药学会组织.中医临床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332-336.

[3]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12-113.

[4] XI H,SHIN W S,SUZUKI J,et al.Dystrophin disruption might be related to myocardial cell apoptosis caused by isoproterenol[J].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Pharmacology,2000,36(Suppl 2):25-29.

[5] 陈双庆,杨震.TNF-α和IL-6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变化及意义[J].江苏医药,2007,33(10):1032-1033.

[6] 胡大一,杨振华.B型尿钠肽的临床应用和最近进展[M] .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02-108.

[7] 郦旦明,蒋蓝英,付仲颖,等.充血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甲状腺激素和血浆BNP水平相关性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2(5):606-607,610.

[8] 杨丽华,赵彩霞.丹红注射剂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慢性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2010,9(1):63-65.

(责任编辑:李岚春)

2015-06-27

程冰洁(1982-),女,硕士,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疾病。E-mail:57572492@qq.com

R259

A

1673-2197(2015)20-0084-02

10.11954/ytctyy.201520039

猜你喜欢
证候心功能中药
基于Delphi法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中医证候研究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血浆corin、NEP、BNP与心功能衰竭及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
“中药零食”怎么吃
中西医结合治疗舒张性心功能不全临床观察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左心功能变化
基底节区出血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
四逆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