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小儿肺炎喘嗽用药规律

2015-04-26 10:36宋均亚陈亚宾冯小朵邓润莲吉训超
亚太传统医药 2015年18期
关键词:组方麻黄杏仁

宋均亚,陈亚宾,冯小朵,邓润莲,吉训超

(1.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 广州 510405;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儿科,广东 广州 510405)



中医治疗小儿肺炎喘嗽用药规律

宋均亚1,陈亚宾1,冯小朵1,邓润莲1,吉训超2*

(1.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 广州 510405;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儿科,广东 广州 510405)

目的:通过检索近5年有关中医药治疗小儿肺炎喘嗽的文献资料,总结中医治疗小儿肺炎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重庆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所有与中医药治疗小儿肺炎喘嗽的相关文献,筛选、整理,建立相应的方剂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中的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挖掘方法,分析方剂所用中药频次、药对、药物组合及关联规律。结果:分析筛选出的315首中药处方,治疗肺炎高频率用药有甘草、杏仁、炙麻黄等,并确定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14个核心组合及7首新处方。结论:中医药治疗肺炎喘嗽用药组方明显核心化,以清热、化痰平喘类药物为主,佐以活血通络,以麻杏石甘汤、清金化痰汤等为要,对小儿肺炎喘嗽临床用药及新药研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小儿肺炎喘嗽;用药规律;关联规则;聚类算法

肺炎喘嗽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肺系疾病之一,相当于西医的小儿肺炎,多由病毒或细菌等病原微生物引起,无论发病率还是死亡率均居小儿疾病首位[1]。中医药防治肺炎喘嗽疗效确切,但不同医家对肺炎喘嗽的见解和治疗用药各不相同。本文遴选近5年中医药治疗小儿肺炎的有关期刊文献资料,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总结分析其用药特点,进一步指导临床,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选择标准

1.1.1 纳入标准 经临床观察或专家认定等均符合中医小儿肺炎喘嗽或西医小儿肺炎的公认诊断标准,有或无明确的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方法采用中药治疗,且有具体药物组成。文献中干预措施类型包括:①纯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无论有无对照(对照为空白、安慰剂或西药治疗)比较;②纯中医与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③中西医结合与纯西医治疗比较;④纯中医与纯西医治疗比较;⑤不同中西医结合方案的比较。

1.1.2 排除标准 中西医辨病非肺炎者;无具体病例的中医理论探讨、动物实验、综述等非临床疗效研究;只有方名而无具体药物或药物组成不完整的研究;文章辨证、用药、病例数等内容相同者,以一篇计。

1.2 文献来源及检索策略

检索对象为中国知网、重庆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起止年限均为2010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以“肺炎喘嗽”或“小儿肺炎”为主题词进行第一次检索;再以“中医”“中西医”“临床观察”“病案”等为主题词进行二级检索。依据上述选择标准,共检索出与肺炎喘嗽中医药治疗相关的文献298篇,获肺炎喘嗽治疗处方315首。

1.3 分析软件

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软件为研究平台,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提供。

1.4 数据录入与核对

将筛选出的方剂由专人整理后,双人负责审核,以确保数据源的准确性。将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录入完成后,再由双人负责核对。

1.5 数据分析

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的“统计报表”及“数据分析”模块中的“方剂分析”功能,利用“数据查询”功能,提取治疗肺炎喘嗽的方剂,根据相应功能进行数据分析,主要包括药物频次统计和组方规律分析(用药模式、规则分析、网络展示)。统计分析方法为软件自带的挖掘算法,包括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均成功应用于证候及方剂组方规律分析研究领域[2-5]。

2 结果

2.1 常用药物频次分析

在315首治疗肺炎喘嗽的方剂中,共涉及药物205味,通过“频次统计”,结果显示:使用频次在30次以上药物共30味,前3位分别为甘草、杏仁、炙麻黄。见表1。

2.2 基于关联规则的方剂组方规律分析

应用关联规则挖掘法,将支持度个数设为63(20%),其中治疗肺炎喘嗽处方中常用药对或组合有18种。按组合出现频次由高到低排序,前3位分别为“甘草,杏仁”“炙麻黄,杏仁”及“甘草,炙麻黄”。所得药对的用药规律见表2、表3。

表2 肺炎喘嗽处方中常用药物组合(支持度≥20%) (次)

表3 肺炎喘嗽处方中药物组合关联规则(置信度>0.9)

当支持度分别为47(15%)、63(20%)时,所得药对的关联规则网络见图1。

2.3 基于熵聚类的组方规律分析

根据治疗肺炎喘嗽方剂数量,结合经验判断和不同参数提取出数据的预读,选择关联系数为8,惩罚系数为4,应用复杂系统熵聚类的层次聚类分析,演化出3~4味药物的核心组合,共14个。见表4。

(支持度分别为47、63,置信度为0.9)

图1 肺炎喘嗽常用药物组合网络展示

核心进一步组合,得到治疗肺炎喘嗽的新处方。见表5。

表5 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治疗肺炎喘嗽的新处方

3 讨论

小儿肺炎发病率较高,本研究分析可知,肺炎喘嗽治疗高频用药大致可分为止咳化痰平喘(杏仁、半夏、桑白皮、桔梗、紫苏子、川贝母)、清热解毒(甘草、生石膏、黄芩、鱼腥草、金银花、连翘)、宣肺解表(炙麻黄、薄荷、桑叶、荆芥)、活血化瘀(地龙、丹参、桃仁、赤芍)等五类。常用的药物组合有“甘草,杏仁”“炙麻黄,杏仁”“甘草,炙麻黄,杏仁”“生石膏,炙麻黄,杏仁”等。

当支持度较低时可较全面展示高频药物配伍组合状况,在支持度上升时,可清晰展示药物的关联规则及组方规律,其用药组方明显核心化,以麻杏石甘汤、清金化痰汤、泻白散等为要。麻杏石甘汤出自《伤寒论》,具有辛凉宣泄、清肺平喘之功效,随证加减,可广泛用于治疗肺炎喘嗽风热、痰热闭肺等证。诸药中甘草出现频次最高,其气味甘平,可调和脏腑、通贯阴阳,调和药性。《伤寒贯珠集》云:“甘草不特救肺气之困,抑以缓石膏之悍也。”杏仁主治咳逆上气者,利肺气,质润下行,能下气;麻黄中空有节,如竹形,宛似毛孔,乃肺经专药;石膏禀阳明金土之精,质重则能入里,味辛则能发散,性寒则能清热,为阳明胃腑之凉剂、宣剂。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麻杏石甘汤具有解热、镇咳、祛痰、平喘、抗病原微生物及调节免疫等作用。根据“以药测证;可知,肺炎喘嗽证候分布主要集中实证阶段,且病理因素主要为痰、热(毒),随着病情发展每易致瘀,形成痰、热(毒)、瘀闭阻于肺的病机。

综上所述,肺主气,朝百脉,临床治疗小儿肺炎喘嗽应重视清热解毒宣肺、化痰散瘀等方法。李燕宁[6]认为瘀血贯穿于肺炎喘嗽的整个病理演变过程,无论是初、中期,还是恢复期,应酌情使用活血化瘀药物。早期配合活血化瘀通络之法,亦体现了“即病防变”的“治未病”思想,本研究可为临床辨证施治小儿肺炎喘嗽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此外,本研究所得的核心组合与候选方剂以清热宣肺、化痰通络为主,亦重视滋阴药物的使用,与小儿阳有余而阴不足、感邪后易入里化热及热病易伤津液的病理特点相吻合,为基础及临床研究提供了线索,其临床价值尚需进一步评判。

[1] 王岱明.小儿肺炎——21世纪仍是一大威胁[J].临床儿科杂志,2000,18(4):215-217.

[2] 李健,卢朋,唐仕欢,等.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的治疗肺痈方剂组方规律分析[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2):254-257.

[3] 唐仕欢,卢朋,李健,等.《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哮病方剂组方规律分析[J].中医杂志,2012,53(14):1230-1233.

[4] 孙敬昌,王燕平.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的治疗水肿方剂用药规律分析[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10):11-14.

[5] 唐仕欢,陈建新,杨洪军,等.基于复杂系统熵方法的抗肺痨方剂组方规律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0,35(24):3368-3370.

[6] 周朋,吴金勇,刁娟娟,等.李燕宁教授运用活血化瘀药治疗小儿肺炎的经验[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0,2(5):409-410.

(责任编辑:李岚春)

2015-05-13

宋均亚(1990-),女,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医儿科。

吉讯超(1967-),男,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中医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医药治疗儿科疾病。E-mail:fengzhixingrong@163.com

R272

A

1673-2197(2015)18-0038-02

10.11954/ytctyy.201518019

猜你喜欢
组方麻黄杏仁
蒙医药清瘟杀黏类方剂组方的知识发现研究
A Skopos Theory-based Study of Translation Principl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coctions
A Network Pharmacology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Ma Xing Shi Gan Decoction on Influenza
Systematic Pharmacological Strategies to Explore the Regulatory Mechanism of Ma Xing Shi Gan Decoction on COVID-19
基于数据挖掘对中医治疗慢性肾衰竭组方规律的分析
补精益视片组方分析及研究进展
麻黄-杏仁药对成分-效应间变化规律
部颁标准中治疗风温中成药的组方规律
杏仁糖小兔
餐桌观察员之五仁月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