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埋豆治疗骨科术前失眠患者临床研究

2015-04-26 10:36廖成静游先菊曾宪辉廖章渝刘泉华李民浩
亚太传统医药 2015年18期
关键词:耳穴骨科骨折

廖成静,游先菊,曾宪辉,廖章渝,刘泉华,李民浩

(赣州市南康区中医院,江西 赣州 341400)



耳穴埋豆治疗骨科术前失眠患者临床研究

廖成静,游先菊,曾宪辉*,廖章渝,刘泉华,李民浩

(赣州市南康区中医院,江西 赣州 341400)

目的:观察耳穴埋豆治疗骨科术前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骨科术前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术前心理疏导干预及行为准备,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耳穴埋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入睡时间、睡眠时间及睡眠状况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入睡时间、睡眠时间及觉醒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3、5、7天,治疗组患者入睡所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睡眠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7%,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埋豆可减少患者入睡所需时间、增加患者睡眠时间及改善术前患者失眠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失眠;耳穴埋豆;骨科手术

失眠属于中医学中“不寐”或“不得卧”范畴,是由于阳不入阴所导致的不易入寐病证[1],古代文献中亦称为“目不瞑”“不得眠”等。一般情况下,患者面对手术时易产生焦虑不安、紧张悲观、抑郁消极等情绪,导致入睡困难、辗转难眠,对手术造成一定影响,甚至拖延手术时间。充足的睡眠有利于消除疲劳、增强免疫力、改善预后。为改善骨科术前患者的睡眠状况,本研究以我院84例术前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术前常规心理干预配合耳穴埋豆治疗,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骨科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84例手术前失眠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2例。治疗组中男17例,女25例,年龄17~78岁,平均年龄47岁;例,尺桡骨骨折9例;对照组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12~92岁,平均年龄57岁;胫腓骨骨折12例,股骨干骨折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18例,尺桡骨骨折7例。所有患者均无其他影响睡眠的疾病,且单纯因骨折导致睡眠障碍。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身体质量指数、身高、骨科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①纳入标准:择期进行骨科手术的失眠患者,且配合治疗;②排除标准:耳廓有炎症、冻伤或对王不留行子过敏者;③终止标准:中途退出或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针对性术前心理疏导和行为准备。心理疏导:根据骨折类型及相应手术类型告知患者可能产生的并发症,根据患者心理状态采取相应的心理疏导,面带微笑讲解疾病的治疗方法以及医院对此类疾病的诊疗熟知度,消除患者恐惧不安、烦躁抑郁情绪;行为准备:患者术后大多需要卧床休息,因此需指导患者练习卧床时大、小便的方式,嘱家属协助患者翻身、拍背、喂食,并进行康复训练(各关节的活动)。治疗组患者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耳穴埋豆治疗,具体方法为选择耳穴神门、皮质下、枕、垂前、失眠为主穴,心、肝、脾、肾、胆、胃为配穴。先用75%酒精局部消毒,然后取王不留行子贴在6mm×6mm胶布中间,对上述穴位进行贴敷,并用手指指腹以适中力度均匀按压,持续3min,并询问患者有无酸、胀、麻等感觉,若有则为得气,若无则需微调寻找患者敏感点。传授患者家属按压方法及持续时间, 1天4次,睡前需进行1次。

1.4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标准

术前7天每天记录患者入睡所需时间、睡眠时间,评估患者睡眠改善情况。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不寐”的疗效评定标准[2]:治愈:睡眠恢复正常;好转:失眠明显减轻;无效:治疗后失眠无改善。总有效=治愈+好转。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入睡时间、睡眠时间及觉醒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3、5、7天,治疗组患者入睡所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睡眠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7%,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3、5、7天入睡及睡眠时间比较 (±s)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n)

3 讨论

正常的睡眠有赖于人体的“阴平阳秘”,脏腑调和,气血充足,心神安定,心血得静,卫阳能入阴,方能入眠。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卫阳通过阳跷脉、阴跷脉而昼行于阳,夜行于阴。心脾两虚,生化之源不足;或数伤于阴,阴虚火旺;或心胆气虚;或宿食停滞化热,食热扰胃;或肝火扰神,均能使心神不安、心血不静、阴阳失调、营卫失和,阳不入阴而发为本病。中医常辨证给予相应方剂治疗该病,耳穴埋豆为一种患者耐受性较好的外治法,主要通过对耳穴产生持续的刺激而引起大脑皮质网状结构电位正常有序地处在激活与抑制的交替过程中,促进病理性睡眠转化为生理性睡眠[3],形成稳定有序的睡眠电位波。《灵枢·口问》曰:“耳者,宗脉之所聚也。”人体五脏六腑、奇经八脉都能在耳朵上找到相应的反射区,耳与脏腑经络紧密相连。耳穴埋豆便是通过刺激经络腧穴而使经脉循行,疏通经络,达到改善失眠症状的目的[4]。《本草备要》曰:“王不留行子,通行气血,交通心肾。”心理疏导与耳穴埋豆相结合可促进机体阴阳平衡、气血调和、经络畅行,起到治病防病的效果。

本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患者治疗前入睡时间、睡眠时间及觉醒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3、5、7天,治疗组患者入睡所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睡眠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7%,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耳穴埋豆治疗骨科术前睡眠患者操作简单,安全方便、疗效确切,且易被患者接受,可促进人体经络疏通、气血运行、脏腑功能调和,从而减少患者入睡所需时间,增加入睡时间,提高睡眠质量,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田德禄.中医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25.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9.

[3] 孙国杰.针灸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646.

[4] 肖敏,陈碧云,林小静.耳穴埋豆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失眠症疗效观察[J].光明中医,2014,29(6):1299-1300.

[5] 吴翠玲,许燕,余佳栖.经穴治疗加耳穴埋豆对术前失眠患者的护理疗效和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4,10(2):164-165.

(责任编辑:尹晨茹)

2015-04-26

廖成静(1987-),女,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中医院护师,研究方向为护理学。

曾宪辉(1987-),男,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中医院住院医师,研究方向为骨关节创伤防治。

R244.9;R256.23

A

1673-2197(2015)18-0093-02

10.11954/ytctyy.201518050

猜你喜欢
耳穴骨科骨折
不可忽视的“一点点”骨折
Perceptions of the osteopathic profession in New York City’s Chinese Communities
威高骨科 人本科技
同时伴有Tillaux-Chaput和Volkmann骨折的成人踝关节骨折的治疗
威高骨科 人本科技
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治疗
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对比观察
POSSUM系统在骨科中的应用进展
疏肝解郁法配合耳穴压贴治疗经前期综合征60例
耳穴贴压配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