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炮制前后高效液相图谱变化

2015-04-26 08:18周华春周仲霞
亚太传统医药 2015年8期
关键词:刺激性炮制半夏

周华春,周仲霞

(高邮市第三人民医院 药剂科,江苏 高邮 225631)



半夏炮制前后高效液相图谱变化

周华春,周仲霞

(高邮市第三人民医院 药剂科,江苏 高邮 225631)

目的:采用HPLC法比较半夏炮制前后药材的化学成分,为寻找毒性成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VP-ODS C18(150mm×4.6mm,5μm),流动相以0.01%磷酸水-乙腈线性梯度(100%~50%)洗脱,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60nm,进样量10μL,柱温30℃。结果:半夏炮制前后高效液相图谱有明显区别。结论:半夏、法半夏高效液相图谱存在差异,可为评价半夏、法半夏的成分及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半夏;法半夏;炮制;高效液相色谱

半夏属于天南星科半夏属植物,入药为块茎,在我国长江流域及东北、华北等地区分布广泛[1]。该药首次出现于《神农本草经》,迄今为止已有几千年历史。该药物味辛且性温,小毒,可有效消痰散结、燥湿化痰及降逆止咳。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半夏还具有明显的护肝、抗生育与肿瘤及促血脂下降等作用[2],同时可用于治疗冠心病,效果明显。半夏中含有诸多化学成分,如半夏淀粉、胆碱、半夏蛋白、腺苷、胡萝卜苷、胆碱、无机元素、草酸钙、葡萄糖及半夏脂蛋白酶等[3-5]。生半夏炮制后会降低其毒性与刺激性,导致成分结构出现变化,进而降低毒性与刺激性成分含量,达到降低或消除刺激性、毒性作用。目前,临床尚未明确其具体毒性与刺激性成分。为分析半夏炮制前后高效液相图谱的变化,现采用HPLC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为临床研究其毒性与刺激性成分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

1.1 仪器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型号为Agilent 1200;KQ5200型超声清洗器;滤膜为微孔(0.54μm);电子天平。

1.2 试剂

乙腈、甲醇为色谱纯,重蒸水。

1.3 材料

生半夏(湖南中医药大学中药鉴定教研室);半夏干燥块茎。

2 方法与结果

2.1 炮制法半夏

分开大小不一的半夏,浸泡于水中,待其无干心即可,净半夏100kg。适量甘草(15kg)加水煎煮,2次,将煎液合并,用水对石灰液(生石灰10kg)予以制作,倒入合并煎液搅拌至均匀;添加半夏浸泡,搅拌(2次/天),确保浸泡液pH大于12。当剖面变为均匀黄色且尝后舌微麻时,取出并充分洗净,烘干或阴干即可[6]。

2.2 样品溶液制备

半夏药材行干燥、粉碎处理后,过60目筛,精密称量,取1.0g半夏于50mL锥形瓶放置,添加30%甲醇30mL,行超声提取,持续时间30min,待冷却后弥补失重重量,过滤取滤液5mL,微孔滤膜(0.45μm)过滤;萃取主要使用25mL乙酸乙酯与正丁醇,数次后浓缩为浸膏,溶解时主要添加30%甲醇,再次过滤即可。

2.3 色谱条件

色谱柱型号为VP-ODS C18,参数为:内径为5μm,规格为150×4.6mm;0.01%磷酸水:乙腈线性梯度洗脱从100∶0(0min)至50∶50(45min),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260nm,进样量为10μL,柱温30℃。

2.4 精密度试验

检测供试品溶液,进样,连续5次,测定HPLC图谱。结果表明:该方法精密度优良,RSD(相对保留时间)小于0.2%,RSD(相对峰面积)小于2%。

2.5 稳定性试验

精密称量1.0g半夏粉末,依据“2.2”项方法制备,进样检测,分别于0、4、8、12、24h开展。结果表明,试验稳定性良好,RSD小于0.2%,RSD小于2%。

2.6 重复性试验

取5份批号相同的半夏药材,制备供试品溶液,经检测后发现该方法重复性较好,RSD小于0.2%,RSD小于2%。

2.7 测定不同类型供试品HPLC图谱

将各供试品分别取出并进样,可得到HPLC谱图。生半夏炮制后其化学成分含量与内在成分均出现变化,见图1、图2、图3。

图1 半夏与法半夏30%甲醇总提液HPLC色谱

图2 生半夏与法半夏正丁醇萃取层HPLC色谱

图3 法半夏与生半夏乙酸乙酯萃取层HPLC色谱

3 讨论

3.1 样品处理方法考察

本研究,主要考察回流提取、超声等方法,超声提取样品图谱有较少的杂质干扰与分离较好的色谱峰基线,且该方法易于操作,提取时间少,省时省力,值得借鉴。

3.2 色谱条件选择

研究[7-8]认为,半夏指纹图谱检测波长为260nm或254nm。本研究中主要开展双波长检测,结果发现260nm有较好的色谱峰峰形及较丰富色谱信息,且分离度优良。因此,检测波长主要选择260nm。流动相选择主要对类型不一的流动相梯度洗脱进行考察,如0.01%磷酸水-乙腈、甲醇-水及乙腈-水,其中选择第一种有较好的峰形。

3.3 法半夏与生半夏HPLC图谱分析

本研究,主要采用HPLC法检测半夏炮制前后药材图谱,方法重复性较好且易于操作,有利于分析半夏药材炮制前后化学成分的改变情况。炮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药材的成分与质量,与中医药理论中半夏炮制的增效和减毒存在联系[9],临床需深入研究药材炮制后新型组分化学结构与功效变化之间存在的关系。

[1]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中药志[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

[2]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2010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110-111.

[3] 汪蕾,张继振.天南星属植物研究进展[J].延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0(1):66-73.

[4] 文燕,张玉琴,屈玲,等.清半夏炮制过程中化学物质及刺激性变化[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23(3):1435.

[5] 高昌琨,吴琼,张陆军.半夏及炮制品对动物黏膜刺激性比[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1,20(6):49-50.

[6] 戎其月,伍庆,童红,等.半夏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8,3(11):1342-1343.

[7] 文燕,张明,廖志华,等.半夏药材HPLC指纹图谱研究[J].中药材,2008,31(4):503-506.

[8] 邹菊英,陈胜璜,雷昌,等.半夏炮制前后HPLC图谱的比较[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0(9):127-129.

[9] 罗俊萍.半夏炮制解毒的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29):61.

(责任编辑:李岚春)

2014-12-21

周华春(1973-),江苏省高邮市第三人民医院副主任中药师,研究方向为中药药理与中药炮制临床应用。

R283;R284

A

1673-2197(2015)08-0024-02

10.11954/ytctyy.201508012

猜你喜欢
刺激性炮制半夏
不同温度对半夏倒苗的影响
半夏入药多炮制
炮制专家王琦论现代中药炮制研究的“2个时期3个阶段”
霍山石斛多糖吸湿保湿性能及皮肤刺激性研究
3种姜汁炮制后厚朴对大鼠胃黏膜损伤的抑制作用
清半夏炮制工艺的优化
重点监管的水运危险货物
花开半夏 Let the flower blooming anywhere
注射用头孢替坦二钠的安全性再评价
高校图书馆色彩信息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