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的爱

2015-04-27 16:15周林莉
作文·初中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哨声我们仨屋子里

周林莉

有一份爱,名叫等待,它无声无息,默默伫立,而等待者常常用强睁的倦眼、热切的心和一份爱等待着他爱的人归来。

等待者,是一名建筑工人,已到中年,额头上出现了一条条不深不浅的皱纹,仔细看,便会发现他平整的头顶已经出现根根被岁月沧桑染白的发丝。他每日起早贪黑,工作兢兢业业,虽然已离开家乡好多年,身上却仍保留着乡村特有的厚实和淳朴。就是这样一个勤劳而平凡的中年男人,他一直在以等待的姿势,传递着他的爱。他,是我的父亲。

父亲没有文化,只能靠出卖劳力辛苦挣钱,于是我从小就知道这钱赚得不容易,更努力学习。现在到了高三,学习任务繁重,压力也大,父亲却这样一直坚持陪着我,陪着我长跑了16年。父亲一直坚持每晚等我写完作业陪我聊几句天,说了“晚安”再去睡。现在,晚自习时间延长了很多,他还是照样等我,陪我。

夜里,下了晚自习,顶着或凉爽或凛冽的风,骑着单车穿过一条条寂静的小巷,转几个弯,离家不远的时候,就能看见屋子里透出来的暖暖的暗黄灯光投映在黑黢黢的地面上,那时总有丝丝笑意从我心中溢出,我知道,这是父亲在等待着我归来。当我蹦跳着上楼梯时,照样会听到楼上父亲用我们之间独特的交流方式——口哨,吹出同我姓名相近的哨音,我答应着,三两步跨进门,望望墙壁上那口老钟: 9点30分。我不知道父亲又在屋里踱了多久,拖着劳累了的身体和疲惫的双眼等待了我多久。

我也曾对父亲说可以不用再等我,我不再是小孩,不再像儿时害怕黑暗了。父亲却说一定要等,他要让我放学回来时看到屋子里有母亲和他准备好的热热的火炉,温温的水,热气腾腾的面条。有一回,父亲听说外地的工价比这里高,便去外地打工了。母亲本来就失眠,每晚9点就要睡。那些天,每晚回家,见不到那温暖的灯光,听不见那熟悉的哨声和那句“晚安”,心里空落落的,那时我才发现,不是父亲一定要等我,而是我自己已经离不开父亲的等待了。

杨绛在《我们仨》中曾说:“我却觉得我这一生并不空虚;我活得很充实,也很有意思,因为有我们仨。也可说:我们仨都没有虚度此生,因为是我们仨。”

我想我现在如此幸福,也是因为我们仨,因为母亲准备的饭菜在等待着我,因为父亲的哨声在呼唤我,因为我是那个被爱等待着的人。

我想,再过几年,即使是我上大学了,工作了,这一份等待仍会持续下去,而那时,他们也许一等就是几个月,甚至一年了。在这份亲情里,他们一直是等待者,等着我回家,企盼着见到我。而我,作为子女,何时才能成为等待他们的人,让他们做一回被等待的人呢?

天下父母都是等待者,而他们的孩子则被这份等待的爱永恒地包围着。

猜你喜欢
哨声我们仨屋子里
那时候我们也经常被同一个蚊子咬
我们仨
那一刻
问答歌
梦的旅人——读《我们仨》有感
屋子里的顶梁柱
相信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