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播期、种植密度及整枝方式对黄秋葵产量的影响

2015-04-27 13:28秦一统等
长江蔬菜·学术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黄秋葵播期种植密度

秦一统等

摘 要:为在甘肃庆阳地区推广种植黄秋葵,在塑料大棚内进行了4个播期(A)、2个种植密度(B)、2种整枝方式(C)对黄秋葵生长及产量影响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影响黄秋葵产量的关键因素是播期,其次是种植密度,整枝方式对产量影响不大,最优组合是A2B1C2,即播期3月30日、株行距30 cm×50 cm、不整枝,以及A1B1C1,即播期3月15日、株行距30 cm×50 cm、单秆整枝。

关键词:播期;种植密度;整枝方式;黄秋葵;产量

黄秋葵(Hibiscus esculentus)是锦葵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非洲,其嫩果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游离氨基酸,VA、VC、VE等多种维生素,磷、铁、钾、钙、锌、锰等矿质元素及由果胶和多糖等组成的黏性物质[1],是一种具有较高营养价值的保健蔬菜,被美、英、法、日等国列入新世纪最佳绿色食品名录[2]。我国南北各地均有黄秋葵分布与栽培,种植较多的地方有北京、广东、上海、山东、江苏、浙江、海南、云南、湖北、湖南、安徽、福建、江西等省、市,特别是中国台湾,种植尤多[3]。目前,甘肃庆阳地区引入黄秋葵尚处于试验阶段,本试验旨在通过探讨不同播期、种植密度及整枝方式对黄秋葵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为进一步推广种植黄秋葵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品种来源

参试黄秋葵品种由福建佳禾特菜种业有限公司提供。

1.2 试验设计与方法

试验于2014年在庆阳市西峰区温泉乡米堡村(庆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米堡科研基地)塑料大棚内进行。采用L8(4×24)混合正交试验设计[4],试验因素与水平与正交试验分别见表1、2,共8个处理组合,分别是A1B1C1、A1B2C2、A2B1C2、A2B2C1、A3B1C2、A3B2C1、A4B1C1、A4B2C2。试验占地192 m2,设3次重复,小区面积8.0 m2(长4 m,宽2 m)。垄作,每小区2垄,垄距100 cm(垄面宽70 cm,垄沟宽30 cm)。株距按照试验已设定密度种植,各处理组合在区组内随机排列。播种前,每667 m2施腐熟优质堆肥3 000 kg、复合肥(15-15-15)100 kg,翻入地中作基肥,不追肥。种子催芽后膜下直播,观察记录黄秋葵生育期、生长指标,并进行Duncan's测验和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播期、种植密度及整枝方式对黄秋葵产量的影响

因素的主次关系由极差(R值)的大小决定。由表3中R值可以看出,因素对产量指标影响的大小是:播期(A)>密度(B)>整枝方式(C)。最优组合A2B1C2产量最高,即播期3月30日(A2)、株行距30 cm×50 cm(B1)、不整枝(C2)。

2.2 不同播期、密度及整枝方式对黄秋葵产量影响的方差分析

由表4可知,不同播期、密度间黄秋葵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不同整枝方式间黄秋葵产量差异不显著(P>0.05)。由表3可知,播期为3月15日时黄秋葵产量最高,3月30日次之,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极显著高于播期4月14日和4月29日处理;高密度(株行距30 cm×50 cm)产量极显著高于低密度(株行距40 cm×50 cm)的产量;2种整枝方式(单秆整枝和不整枝)产量之间差异不显著。

2.3 各处理组合间产量比较

表3结果表明,最优组合是A2B1C2和A1B1C1,二者平均产量分别为1 979.04、1 972.37 kg/667 m2,极显著高于另外6个处理组合;处理组合A4B2C2产量最低,折合667 m2产量仅为1 499.08 kg,显著低于其他7个组合。

3 讨论与结论

通过在塑料大棚内开展黄秋葵播期、种植密度、整枝方式L8(4×24)混合正交试验,从直观分析来看,不同播期对黄秋葵产量指标影响最大,种植密度影响次之,整枝方式对黄秋葵产量指标影响不大。经方差分析及Duncan's测验,播期3月15日黄秋葵产量最高,3月30日次之,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极显著高于播期4月14日和4月29日;高密度(株行距30 cm×50 cm)产量极显著高于低密度(株行距 40 cm×50 cm)的产量,整枝方式对产量影响差异不显著。因此,塑料大棚内黄秋葵最佳播期应在3月中下旬,种植株距30 cm、行距50 cm比较适宜,不整枝、单秆整枝均可。在生产实际中,应适当去除一些病弱枝条,在减少病虫害发生的同时,用以增大黄秋葵叶片有效光照面积,从而确保黄秋葵稳定增产。

参考文献

[1] 高振茂,高冠亚,杜丽红.天然佳蔬黄秋葵的营养与食用方法[J].上海蔬菜,2005(2):76-77.

[2] 詹忠根,李煜键,张宇.黄秋葵种子主要营养成分测定[J].营养学报,2012,34(2):191-192.

[3] 刘东祥,叶花兰,刘国道.黄秋葵的应用价值及栽培技术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5):3 718-3 720.

[4] 周金梅,赵文若,建德锋.不同品种和栽植密度及整枝方式对黄秋葵产量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3(4):34-35.

猜你喜欢
黄秋葵播期种植密度
气候变化下播期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调控研究进展
绿色无公害特色蔬菜黄秋葵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种植密度对伊犁河谷移栽橡胶草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不同种植密度对棉花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影响
甘蔗套种马铃薯多种密度栽培技术研究
略阳县冬播马铃薯适宜播期研究
优化种植密度下的甘薯产量形成特性研究
黄秋葵补肾不是传说
餐桌上的“高富帅”
海南儋州黄秋葵畅销京粤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