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茄9号紫圆茄春露地覆膜高效栽培技术

2015-04-28 19:14姜俊等
长江蔬菜·技术版 2014年11期
关键词:落花茄子植株

姜俊等

茄子(Solanum melongena Linn.),又名落苏、昆仑瓜,是茄科茄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印度。茄子的营养较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以及钙、磷、铁、钾等多种营养成分。根据营养专家分析,茄子的预防疾病指数为26.29,生命力指数为9.714 2,对疾病的康复具有相当高的价值。茄子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以亚洲栽培最多。传入我国已有1 000多年的历史,我国各地栽培普遍,茄子是我们黄淮地区主要的蔬菜种类之一[1]。河南省茄子种植以露地生产为主,为了提早上市和延长供应期,普遍采用设施穴盘基质育苗进行栽培。近年来,随着设施农业的发展,利用早春露地地膜覆盖和塑料大棚、日光温室等进行短期覆盖栽培,使供应期进一步提早,满足了市场对茄子周年化供应的需求[2]。

1 驻茄9号茄子新品种的特征特性

驻茄9号是河南省驻马店市农业科学院最新培育的紫圆茄新品种,2011年8月通过河南省品种审(鉴)定委员会鉴定。该品种全生育期171天,春季露地定植至始收55天,属中早熟类型。抗青枯病、高抗绵疫病和黄萎病,适宜在河南省作早春保护地和露地栽培[3]。

2 驻茄9号茄子的生长发育周期

驻茄9号茄子果实的发育从开花到“瞪眼”期一般需要8~15天,从“瞪眼”到商品成熟需要13~14天,商品成熟到种子成熟30天左右。“瞪眼”以前以营养生长为主,“瞪眼”后茎叶生长与果实发育同步进行。

驻茄9号茄子生长分为发芽期、幼苗期、开花坐果期和结果期4个时期。从种子播种发芽到2片子叶出土,第一片真叶露出为发芽期。种子发芽以及出苗的好坏取决于温度、水分、通气条件和覆土的厚度等。

从第一片真叶破心到开始显大蕾为幼苗期。幼苗期是营养生长和花芽分化的重要时期,所以幼苗生长情况对以后的生长发育十分重要。

从显大蕾到第一个果实坐住为开花坐果期。这一时期的重要任务是调节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平衡。

从第一个果坐住到拉秧为结果期。这一时期,不同的花序之间、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之间、地上部与根系之间、同一花序的不同果实之间,都存在着激烈的养分竞争。所以这一时期要通过植株调整、强化肥水管理等措施来协调各个方面的关系。

3 驻茄9号茄子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驻茄9号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0~25℃,同时需较强的光照。高温高湿易发生病害,其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保水保肥力强的肥沃壤土利于驻茄9号的生长发育。在实际生产中,我们必须综合考虑各种环境条件因素对茄子生长发育的影响,趋利避害使各条件得到协调发展,尽量为其生长发育创造一个最佳的环境,从而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

4 驻茄9号春露地覆膜栽培技术

4.1 培育壮苗

采用日光温室或改良阳畦电热线育苗,在2月中下旬采用穴盘基质育苗,基质要求保水保肥能力强,透气性好,应选购专门的育苗基质,也可按照草炭∶蛭石∶珍珠岩=3∶1∶1的比例配制,将基质加水搅拌,掌握用手轻握成团,指缝间有水渗出且不下滴即可,盖薄膜闷10 h。穴盘以50孔为宜,播种深度0.8~1.0 cm,播种后穴盘上覆盖地膜。壮苗标准为株高20 cm,6叶1心,茎粗0.4~0.5 cm,叶色浓绿,无病虫害。4月下旬定植,6月下旬开始收获[4]。

4.2 整地作畦

选择3年内未种过茄科蔬菜的田块,于头年秋冬季深耕晒垡。结合整地,每667 m2施入腐熟农家肥5 000 kg,磷肥50 kg,钾肥30 kg或草木灰

200 kg作基肥。一般作成小高畦,畦高10~15 cm,宽60~65 cm,用90~100 cm宽的地膜覆盖,1畦定植2行。

4.3 定植

茄子是一种高产蔬菜,单位面积产量是由667 m2种植株数、单株果数和单果质量3个因素构成。合理密植是提高产量的重要措施,密植的程度依植株的生长状况和土壤肥力水平而定。在一般情况下,茄子的丰产指标是叶面积指数要达到3~4,保持这个指数的时间愈长(要求维持40~50天或以上),则愈有利于增产。密植能较早达到合适的叶面积指数,因此,实际生产中要求667 m2栽2 500株左右。

要趁晴天定植,忌栽湿土,湿土移栽缓苗慢,难发新根,不易成活。为争取早熟,在不致受冻害的情况下应尽量早栽。采取地膜覆盖栽培时,需精细整地,铺膜要绷紧,四周用土压平,以防风吹而发生撕裂。定植时,把带基质的坨苗排放到挖好的穴内,离地1~2 cm高埋严,边栽边盖膜,栽后顺沟浇水,当沟内温度升到25℃时,扎孔放风。

4.4 追肥

驻茄9号茄子的全生育期171天,生长期较长,且枝叶繁茂。因此,生长期需肥较多,应进行追肥。追肥可分为4个阶段。

①成活后至开花前 此阶段以促为主,促使植株生长健壮,为开花结果打基础。一般在定植后4~5天,秧苗缓苗成活后即可追施尿素提苗,一般结合浅中耕进行。晴天土干时,可用20%~30%浓度的人畜粪浇施茄苗;阴雨天可追施尿素,每667 m2用10~15 kg,每隔3~5天追肥一次,一直施到茄子开花前。

②开花后至坐果前 此期以控为主,应适当控制肥水供应,以利开花坐果。根据植株生长情况追肥,如果植株长势良好,可以不施肥。反之,植株长势差,可在天晴土干时用10%~20%浓度的人畜粪浇施一次。若肥水不加控制,会引起枝叶生长过旺,导致茄子落花落果,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③门茄坐果后至四母斗茄采收前 门茄坐稳后,对肥水的需求量开始加大,应及时浇水追肥,肥随水浇,每667 m2追尿素15 kg。对茄和四母斗茄相继坐果膨大时,对肥水的需求达到高峰。对茄“瞪眼”后3~5天,要重施1次粪肥或化肥,667 m2施人粪尿4 000~6 000 kg或尿素15~20 kg,可随水浇施,视天气干湿情况,决定浇施浓度。四母斗茄果实膨大时,还要重施一次粪肥或氮素化肥。从门茄“瞪眼”后,晴天每隔2~3天追施一次30%~40%浓度的人畜粪,也可在下雨之前埋施尿素和钾肥,尿素和钾肥按1∶1的比例混和均匀,667 m2埋施尿素和钾肥共30~40 kg,整个结果期可埋施2~3次。

④四母斗茄采收后 为盛果期,此期天气已渐炎热,土壤易干,以供给水分为主,一般以20%~30%浓度的淡粪水浇施,应做到每采收一次茄子追施一次粪水。结果后期可进行叶面施肥,以补充根部吸肥的不足,一般喷施0.2%的尿素和0.3%的磷酸二氢钾液,喷施时间以晴天傍晚为宜。

4.5 水分管理

驻茄9号茄子平均株高86.6 cm,株幅79.2 cm,株型较大,叶面积大,水分蒸发多,当土壤中水分不足时,植株生长缓慢,常引起落花,而且长出的果实果皮粗糙、无光泽、品质差。要求其生长时期的土壤湿度以80%为宜。驻茄9号茄子生长前期需水较少,不必单独浇水,土壤较干需浇水时,一般结合追肥进行。为防止茄子落花,第一朵花开放时要控制水分,门茄“瞪眼”时表示已坐住果,要及时浇水,以促进果实生长。

4.6 中耕培土

中耕一般结合除草、培土进行,以不伤根系和锄松土壤为准,一般进行3~4次。植株封行前进行一次大中耕,深挖10~15 cm,土培宜大,便于通气爽水。结合这次中耕,如底肥不足,可补施腐熟饼肥或复合肥埋入土中,并进行培土,防止植株倒伏。植株封行后,就不再中耕。

畦面和沟采用黑色地膜全覆盖的地块,只要保证整地、作畦和铺膜质量,膜下土表的杂草基本上不再萌生,一般不需进行中耕、除草和培土。

4.7 植株调整

驻茄9号茄子叶腋发生侧枝能力差,一般不必整枝。但门茄以下各叶腋的潜伏芽,在一定条件下极易萌发成侧枝,为减少大量养分的消耗,改善植株通风条件,应在门茄“瞪眼”前分次抹除无效侧枝。采用三杈整枝,除留主枝外,主茎上第一花穗下的第一和第二叶腋内抽生的2条较强大的侧枝应保留,连主枝共留三杈,除此外,基部侧枝一律摘除。

植株封行以后,为了增加通风透光,减少落花和下部老叶对营养物质的无效消耗,促进果实着色,可将基部老叶分次摘除。如果植株生长旺盛,可适当多摘;天气干旱,茎叶生长不旺时要少摘,以免烈日晒伤果实。在植株生长中后期要把病、老、黄叶摘除,以利通风透光和减轻病虫为害。

4.8 化学调控

驻茄9号茄子在开花过程中有不同程度的落花现象,除由花器本身的缺陷引起落花外,光照不足、营养不良、温度过高(38℃以上)或过低(15℃以下)、病虫为害等也会引起落花。尤其是早春长时间的低温阴雨,土壤含水量过高,空气相对湿度过大,妨碍花粉的萌发引起落花;驻茄9号茄子属中早熟类型,早期开花的数量不多,落花是导致早期产量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

防止茄子落花,除根据其发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加强田间管理,改善植株营养状况外,使用生长调节剂能有效地防止因温度引起的落花,目前常用的生长调节剂有2,4-D和防落素二种。使用生长调节剂的最佳时期是含苞待放的花蕾期或花朵刚开放时,对未充分长大的花蕾和凋谢的花处理效果不大。

5 驻茄9号茄子的生理障碍及预防

驻茄9号茄子果实的变化直接影响商品的品质和经济效益,果实着色不好,主要是果实受光不良或昼夜温差较小,在这种情况下,摘叶会使情况有所改善,但会影响果实的膨大生长,过量摘叶会使植株长势变弱。

果实无光泽是土壤水分不足、低温等原因使根系机能受到影响。

果实发育缓慢、不能正常膨大或伸长,就会形成“僵果”,一方面是植株长势过旺,另一方面是氮素(铵态氮)过多等使花器发育不良所引起的,所以,既要防止植株生长过旺徒长,又要不使植株长势过弱[5]。

激素浓度过高或使用激素后田间温度较高,会使茄子发生裂果或果皮褶皱;土壤干旱后突然灌大水,迅速膨大的果实也会发生裂果等。

6 采收

驻茄9号一般于定植后40~50天即可采收商品茄上市。适时采收关系到茄子的产量和品质,采收过早,果实发育不充分,会降低产量;采收过迟,则种皮变硬老化,降低食用品质,影响商品性。

判断茄子采收与否的标准是看“茄眼”的宽度,如果萼片与果实相连处的白色或淡绿色环带宽大,表示果实正在迅速生长,组织柔嫩,不宜采收;若此环带逐渐变得不明显,表明果实的生长转慢或果肉已停止生长,应及时采收[6]。

驻茄9号门茄宜稍提前采收,这样既可早上市,又可防止与上部果实争夺养分,促进植株的生长和后续果实的发育。

采收时间以早晨最好,因为早晨茄子表面的温度比气温低,果实的呼吸作用小,营养物质的消耗也少,所以果实显得新鲜柔嫩。这样不仅能提高商品性,还有利于贮藏运输。采收时用剪刀剪下茄子,并注意不要碰伤茄子,以免影响贮藏运输。

参考文献

[1] 方智远.蔬菜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2] 李植良,黎振兴,黄智文,等.我国茄子生产和育种现状及今后育种研究对策[J].广东农业科学,2006(1):24-26.

[3] 姜俊,赵红星,胡应北,等.茄子新品种“驻茄9号”[J].园艺学报,2012(10):2 091-2 093.

[4] 姜俊,王勇,赵红星,等.豫中南地区喜温性蔬菜露地安全定植期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14,43(6):112-115.

[5] 田文华,康建军.保护地蔬菜病虫害发生特点及其综合治理[J].中国果菜,2009(1):27.

[6] 吴慧杰,张建.茄子无公害生产栽培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落花茄子植株
茄子
归来落花拂罗衣
小捣蛋鬼
番茄‘7728’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研究
过不去的过去终于过去了
松花菜花药培养再生植株
非洲菊花托的体细胞胚发生及植株再生
落花人独立
落花落,落花纷漠漠
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知识归纳及试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