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对改善早产儿喂养的观察

2015-04-28 02:04黄朝梅邵巧仪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5年7期
关键词:胎龄早产儿研究组

黄朝梅,何 力,邵巧仪

(佛山市妇幼保健院 新生儿科,广东 佛山 528000)

早产儿是指胎龄小于37 周出生的新生儿,又称未成熟儿。早产儿由于消化功能不成熟,胃肠动力障碍等因素易导致喂养困难,如护理不当将对早产儿的生长发育造成影响,并影响其后的生活质量。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通过实施个性化的护理[1-2],注重患儿的生存质量,已普遍应用于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3-4]。本文旨在探讨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对促进早产儿喂养成功率、减少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改善早产儿生活质量及促进其生长发育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 年1 月~2014 年12 月入住NICU早产儿169 例为研究组,另选取2013 年1 月~2013 年12 月入住NICU 的早产儿156 例为对照组,两组患儿Apgar 评分>7 分,无合并症。研究组男婴89 例,女婴80 例;胎龄<32 周9 例,32 ~34周86 例,>34 周74 例;出生时体质量1 300 ~2 450 g,平均2 110 g。对照组男婴82 例,女婴74例;胎龄<32 周8 例,32 ~34 周77 例,>34 周71例;出生时体质量1 350 ~2 350 g,平均2 100 g。两组患儿胎龄、出生时体质量以及合并症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包括保暖护理、营养管理、呼吸道管理、感染控制及日常生活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采用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包括:(1)环境管理,减少光线刺激,培养患儿感觉昼夜的能力,保证其充足的睡眠;减少噪音刺激,控制呼吸机和心电监护仪工作音量;控制微泵报警声调至60 dB 以下,在早产儿进食或清醒时,播放一些轻音乐,创造良好舒适的心理环境;保持适当的环境温度和湿度,湿度调节至50%~60%,温度调节需保持早产儿肛温维持在37℃,皮肤温度维持在36.5 ℃;所有接触早产儿的物品必须预热,避免冷刺激;(2)体位管理,为患儿营造一个类似子宫的舒适的环境,温度为32 ~34 ℃;喂奶时给予头高足低斜坡卧位,喂奶后取右侧卧位并抬高肩部30°~50°,如病情允许可将患儿置于俯卧位,头偏向一侧(约30 min),防止胃食管分流、溢奶等发生,喂奶过程中及喂奶后必须专人看护,注意观察呼吸、皮肤颜色、呕吐、呛咳等情况,防止发生呼吸暂停、吸入性肺炎、窒息等意外。(3)根据早产儿发育成熟度选择合适的喂养干预措施,通过采用非营养性吸吮训练吸吮、吞咽功能及协调能力,即在每次喂奶前15 min 给予无孔橡皮奶嘴进行吸吮,8 ~10 次/d;对胎龄>34 周,吸吮吞咽功能较好,病情稳定的早产儿采用经口直接喂养;胎龄<34 周,吸吮和吞咽功能不协调或因疾病原因导致不能经口喂养的早产儿采用留置胃管进行间歇性管饲;对个别极低体重早产儿采用小剂量滴管滴喂,或用2 mL 注射器自口角处缓慢滴入,以促进早产儿吸吮反射的成熟及肠蠕动、胃排空,间歇1~2 h;(4)减少疼痛等刺激,在进行静脉穿刺、末梢采血等操作时,注意减少疼痛刺激,并尽量采用静脉留置针,减少穿刺的次数;注重心理护理,用温和的声音轻轻呼唤患儿,通过沟通传递关爱;治疗护理过程中避免导管脱落、药物外渗可能引起的物理性或化学性损伤;尽量保证每次接触后患儿可连续不断2 ~3 h 睡眠时间;(5)抚触疗法,通过抚触婴儿皮肤及体表各部位进行有次序、有手法技巧的抚摩,调节早产儿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恢复消化系统功能,促进胃肠蠕动,减少早产儿出现胃潴留、呕吐、腹胀、便秘等喂养不耐受发生;(6)心理护理,医护人员利用抚触治疗及实施其他治疗护理操作时与患儿进行交流,提供患儿父母与患儿交流的机会,促进亲情释放,使患儿感受到温暖和安全,促进患儿中枢神经系统和大脑发育;(7)健康教育,根据早产儿病情指导家长进行亲子接触,有针对性的宣教和具体示范,使家长理解发展性照顾的重要性,使发展性照顾顺利实施。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早产儿入住NICU 至离开时,平均每天的体质量增长、喂养不耐受发生情况、胃管留置时间、睡眠时间及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 统计软件分析,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已例数或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与对照组早产儿比较,研究组早产儿平均每天的体质量增加更快、喂养不耐受发生率降低、睡眠时间延长,胃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早产儿喂养效果比较Tab.1 Comparison of feeding effects of premature infants in the two groups

3 讨论

发展性照顾护理理念是20 世纪80 年代后期在日本、美国等国家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生儿护理理念[5],它将每个患儿看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采用个性化护理措施,满足个体需要,尽可能排除环境中生长发育的干扰因素[2],致力于创造更加温馨和舒适的成长环境,更好地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

早产儿出生时胃肠功能尚未发育成熟,吸吮力较差、吞咽反射弱,容易呛乳;且胃贲门括约肌紧张性低,胃容量小,易发生胃食道返流和溢乳,同时由于各种消化酶不足、肠蠕动乏力等导致早产儿易出现其他喂养不耐受情况,如腹胀、便秘等。通过喂食体位的管理及非营养性吸吮训练刺激兴奋口腔迷走神经,使胃肠激素水平发生改变,促进胃肠蠕动及排空,使进奶量增加,腹胀发生率降低,促进体重增长[6-7]。

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中的抚触疗法,是通过对早产儿皮肤及体表部位进行有次序、有手法技巧的抚摩,让大量温和刺激通过皮肤感受器传到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生理效应[8],可使早产儿胃肠蠕动增强,食欲增加,帮助早产儿进行全身运动,增加能量消耗,对患儿恢复消化系统功能,减少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作用,研究组早产儿胃管留置时间短于对照组。此,亦提示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的抚触疗法有助于早产儿胃的排空,另外,抚触也是一种情感交流,便于和早产儿建立情感,促进其大脑发育,满足其心理需求。

适宜的环境温度和湿度减少了外界环境温度对患儿的不良影响及不显性失水,保证了患儿体感舒适,降低了患儿继发感染的发生几率[9],使患儿心情平静,减少了热量的消耗,易于入睡,加上光线的调节,可帮助患儿养成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促进体重的增加。研究组早产儿平均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体重增长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增加早产儿睡眠,而睡眠时生长素分泌,促进早产儿生长[10]。综上,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有利于促进早产儿成长发育。

[1]刘萍.NICU 早产儿发展性照顾的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2014(2):943.

[2]应雪琼,林心怡,颜胜宇,等.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3):4-5.

[3]陈伟红,刘永琴,徐芬,等.发展性照顾对早产儿胃肠功能成熟度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3(11):4-5.

[4]阚春燕.新生儿抚触改善早产儿胃肠功能的效果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10):124-125.

[5]李见章,徐友岚,黄素兰,等.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在早产儿中的应用效果[J].全科护理,2012(5):1259-1260.

[6]温端仪,陈文珏,李宇庄.早产儿的护理方法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198-199.

[7]王芝兰,郭庆玲.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对早产儿智力发育及神经行为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2):63.

[8]栾峦.研究发展性照顾在极低出生体重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3):565-566.

[9]肖阳素,蓝文兰,郭燕如,等.发展性照顾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2):310-312.

[10]杨舜妆.早产儿管饲时不同体位并发症发生及护理措施分析[J].中外医疗,2014(17):148-150.

猜你喜欢
胎龄早产儿研究组
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的首次肝功能指标的差异性
早期综合干预对小于胎龄儿生长发育、体格发育和智能发育等影响观察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早产儿长途转诊的护理管理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晚期早产儿轻松哺喂全攻略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不同胎龄胎鼠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特性比较
振幅整合脑电图监测不同胎龄早产儿宫外环境下脑发育的多中心观察性研究
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损伤早产儿预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