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域特色的苏南乡村文化景观营造研究

2015-04-29 12:23肖振宇张玉梅肖立新孙晓璐赵一峰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苏南文化景观民居

肖振宇 张玉梅 肖立新 孙晓璐 赵一峰

(1.张家口市城乡规划局,河北 张家口075000;2.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河北 张家口075000)

1 前 言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总数的一半以上,很多的区域文化都来源于农民的日常生活,每个地区的民居建筑、风俗人情及传统文化都是乡村文化景观的真实写照.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作为经济大省江苏发展速度最快的苏南地区,其农村经济水平也得到了快速提高,在人们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的同时,传统的地域特色和传统乡村文化却在逐渐缺失,即使现在政府部门对新农村建设越来越重视,但是这种情况却并没有得到好转.如何才能在保证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还能保证地域乡村文化不丢失,这就需要我们对其进行详细的研究.

2 地域特色及文化景观解读

2.1 地域特色的内涵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具有不同特定的地域环境,长期以来,我国形成了多民族聚居的居住形式.不同民族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特点,使得我国的文化呈现出多种多样,文化景观作用于地域的历史沉淀,特别是在古代由于交通不方便,地域之间也形成了不同的风格,每一个地方都有其特点.这种地域特色表现在民居建筑、风俗习惯、文化信仰等等方面.

2.2 乡村文化景观的定义

乡村文化景观最早于1927年出现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索尔教授的《文化地理的新近发展》中,文章中对于“文化景观”的定义进行了相关阐述,也就是指附加在自然景观上的人类活动形态.文化景观的形成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人类自从来到地球并从事生产劳动,随后才留下了物质文明.而乡村文化也是一种文明,它带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它是普通百姓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注入其特殊的思想、意识而形成的,其产生与当地的农村景观形态是戚戚相关的.乡村文化景观是指生活在各乡村的百姓,为了满足自身物质及精神的需要,而利用工具,在原有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加入人类的活动表现其特有文化而形成的一种景观,其表现出地域特征,从而使得乡村文化景观与历史一脉相承,与现代城市文化景观相比,更具有历史性特点.

2.3 苏南乡村文化景观的分类

从乡村文化景观的发展来看,苏南乡村文化景观根据人们不同的感知类型大致可以分为物质文化景观及非物质文化景观两种.如图1所示,物质文化景观主要是由人们在生产生活中,长期积累下来的一种具有物质形态的文化遗产,其实苏南乡村文化的载体.在这里主要是指具有地域特色的苏南民居建筑、乡村街道及公共空间.而非物质文化景观是指具有苏南人们生活特色的,在生产、学习及文化活动中表现出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这种非物质文化景观与其历史文化沉淀有关.物质文化景观和非物质文化景观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很多非物质文化是通过物质文化的形态表现出来的,如水乡周庄表现出的江南水乡的清秀,苏州园林更是通过其物质形态表现出了特殊的文化内涵和精髓.

图1 苏南乡村文化景观体系框架

2.4 苏南乡村文化景观的特征

数千年来,我国受孔孟之道的影响甚深,各地乡村文化大都以儒学文化作为传统文化,体现着一种诚信及中庸之道.在这种文化的影响下,各地的乡村文化在道德、宗教以及审美观念或多或少的呈现出一定的相似性.不过乡村文化景观又与各地的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我国南方和北方由于地域气候特点,其所呈现的地域性尤为明显.苏南由于地处我国的中部地区且靠近海岸边,气候呈现湿润多雨的特点,周围河道网络密集,其特有的粉墙黛瓦、小桥河流被保存了下来,具有“小桥、流水、人家”的地域文化景观特征(如图2所示).

图2 苏南乡村景观

其次苏南乡村文化景观具有浓厚的历史底蕴.由于其所处空间较为封闭,受到外来影响较小,而且文化变迁也比较缓慢,祖辈遗留下的风俗习惯大多被完整的保留了下来,所以苏南乡村文化还表现出浓厚的历史性.如苏州太湖、东山陆巷古村、三山岛村等等.在民俗的保留上,苏南乡村文化景观中也能看到其鲜明的特点,如苏州西山的梅花节、无锡阳山桃花劫、泰州溱潼会船节等等,其特有的乡村文化景观及风俗都给了人们不一样的感觉(如图3所示).

图3 苏州东山陆巷古村和同里图

3 苏南地区乡村文化景观现状及其问题

3.1 苏南乡村文化景观的现状

苏南是江苏省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其位于江苏省长江以南地区,以常州、苏州、无锡为主要代表,其中还包括了南京、太仓、张家港、江阴等经济发达区.目前苏南的人口已经超过3000万,主要以汉族人口为主,少数民族大多为外来人口.

随着经济的发展,苏南的农村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上世纪80年代,由于经济水平低下,人们主要的生活目标就是解决温饱问题,而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并不是太高,所居住的房屋及基本设施大多使用前人遗留下的祖屋,其相对来说比较简陋,但所具有的地域特点也非常明显.进入90年代以后,特别随着新世纪的到来,由于国家政策及地域优势,苏南经济发展速度惊人,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乡村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居住条件也越来越好.目前在苏南的乡村民居建设中主要有自建住房及城市型单元住房两种形式,而且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型单元住房在农村住房建设中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这种住房的建设对解决人口拥挤问题有着特殊意义,而且还能有效节约土地.而农村自建房的建设一般具有遗留文化的身影,很好地保存历史遗留文化.这种自建住房大多包含了两个院落,即前院和后院,前院可以供人们休息或种植花草,后院则可以种植蔬菜、饲养家禽等,有效的将空间分割开来,这种古老的住宅设计模式,是苏南地区乡村文化景观的一大特色.

3.2 苏南乡村文化景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2.1 传统地域特色被忽视

众所周知,江南乡村以水乡著称,河道水系构成其空间格局的脉络,因水成街,依水为市,傍水而居,同时,在“水”的骨架上,形成一个街道的网络.“泽浸环市,街巷逶迤“,构成江南水乡乡村独特的传统风貌,水乡历史文化古镇因为收到了严格的保护,留存了非常完整的传统格局,如周庄、同里,单大多数的乡村空间格局,特别是对水乡来说最重要的脉络—河道的破坏尤为严重,很多乡村出于交通的目的,填埋原有的河道修建成路,改变了传统格局中“民居—街—河”的景观格局形式,而机动性道路的修建,改变了原有道路两边的建筑,从而改变传统地域景观格局(如图4).

图4 传统地域景观格局伴随河道被填埋而丢失

由于经济发展速度过快,以及政府提出“推进农村城市化”建设口号,使得乡村文化景观表现为“去乡村化”现象,农民已经不再满足简单的种植业、副业养殖,农业机械化大大的提高了农民的劳动效率,也使得农村劳动力富余,很多人开始追寻城市化生活.以无锡近郊区的农村为例,虽然该村地处城市郊区,主要还是以农业为主,不过由于整体经济水平很高,政府推行了“多存—社区”模式,即撤销村并点,使农村小区化,按照城市小区的建设模式,将农村人口集中到一块,大大的节约了住宅用地.但是这种简单的仿城市建造模式却丢弃了传统乡村特色,使得到处是一样的“方盒子”住宅,传统地域文化已经被丢弃(如图5所示).同时,乡村的“去乡村化”建设活动使得传统乡村景观空间尺度脱节现象十分严重,建筑在尺度上的脱节随处可见,一些大体量的建筑紧挨着历史建筑周边而起,使得从建筑看似给位渺小和孤零,严重破坏了传统乡村建筑空间尺度(如图5所示).

图5 乡村文化景观“去乡村化”现象

3.2.2 乡村公共空间设计不到位

目前苏南有些地区接受上级部门的意见开始大搞乡村文化景观的开发,但是在开发过程中,建设目的比较单一,很少考虑到周围村民的感受,剥夺了他们的公共活动空间,给予他们活动的配套景观设施建设也不到位.传统的乡村文化已经变味,属于原来乡村的公共空间如今已经退化,取而代之的现代化的景观设施.比如传统农村中的晒谷场、公共井台都已经不复存在,还有祠堂、庙宇也没有得到应有的修葺.

3.2.3 乡村文化景观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造成旅游污染

现今苏南很多具有乡村特色文化的村落,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开始大力推行乡村旅游,乡村文化也被当成了一种谋取经济利益的工具,传统的乡村文化及风俗也被“娱乐项目”所代替.殊不知,古村落原有的文化景观便是一种遗产,保持原生态才是真,真正吸引人的正是这种原生态的文化精髓,如今这种原始文化已经开始遭到破坏,同时,传统苏南民居有着传统古老风情,高大的门框、灰黑的墙壁,无不显示出其古老的气息,但是这种民居由于年代久远,往往每过一段时间就要对其进行修葺,但是修葺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就导致房屋主人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不得不找寻投资者,而随之带来的问题就是投资者为了回笼资本,保证其观赏性,在修葺过程中任意破坏其原有结构,使其不复原来的古典气息,同时也就失去了吸引人的地方.而且随着这种旅游景观的不断开发,在乡村中建酒店也就随之产生,古老的街道也被宽阔的现代化道路所代替,这种新居的出现,极大的影响了原来村落的安逸气息,最终导致这种开发模式被大众化,即破坏了原有乡村文化的根基,也破坏了整个旅游的基础.

4 地域特色下苏南乡村文化景观营造研究

4.1 乡村文化景观的分析研究

4.1.1 地域特色民居建筑文化景观设计

独立的自建民居是原有乡村文化的一个亮点,是体现整个乡村文化的关键所在,对其进行合理的设计可以影响到整个苏南乡村文化景观的营造工作,所以在建设乡村文化景观的过程中,应该将具有苏南地域特色的民居保存下,并继承发扬,以满足人们的心里归属感.

(1)选址与布局

现在的人们在享受完城市的高档生活后,慢慢开始追求一种自然回归感.而苏南乡村建筑在建设过程中一般比较注重“风水”,即住宅周围要有山有水.古时的百姓对于“风水”一说特别迷信,人们在建造房屋前往往要花重金请来“风水先生”给住宅相位,虽然这种说法在现代社会已经不为人们所重视,但是选择一处好的位置造房子可以使得其视觉效果更佳舒适.苏南地区的民居在布局上大多选择朝南的方向建造,这主要与其地理位置以及当地的气候有关.所以在建设过程中,应该在满足朝向的前提下,选择一处好的位置,进行房屋建造,以达到丰富多变的空间视觉效果.

(2)形态

在形态的选取上,应当根据苏南的地域特色,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乡土元素,以及具有地域特点的建筑材料,建造具有浓厚地域特带你的建筑景观,加强村民的归属感.同时在设计时,还应当根据现代人的审美观点,适当加入一些适合现代人审美观的元素,以保证在原有乡土特点的基础上,给人以更强烈的视觉冲击(如图6).如苏南地区原有乡村文化具有浓烈的江南水乡气息,在设计时应当将其“黑白灰”为基调的特点应用到建造中来.

4.1.2 街道文化景观设计应凸显地域特点

图6 建筑中加入乡土元素

每一个村落都是由很多的民居构成,而将这些民居结合在一起的便是穿插在他们中间的“线条”,它们是构成乡村的骨架,其基本功能是满足人们的日常交通,此外还可以满足村民之间的交际往来.一直以来,在苏南地区的村民的思想中,门前的街道是每户人家的私有空间,人们在街道上闲聊、乘凉已经成为了乡村文化构成的一部分,这也是其区别于城市街道的重要标志.所以在营造乡村文化时应当充分考虑到这点,将街道设计成私人的空间,人们在这里可以乘凉、聊天、玩耍,以构成乡村特有的舒适空间(如图7).

图7 苏南地区邻水街道景观特征

4.1.3 公共空间文化景观设计

乡村的公共空间是乡村文化构成的一大元素,通过对苏南地区调查发现,这里的公共空间通常包含了两个部分,其一是指村民自发组织进行活动的场所,如树下、路边、晒谷场等.另外一部分是指带有当地风俗的活动场所,如庙宇、祠堂、市场等.为了保证乡村文化建设过程中其地域性得到有效体现,对公共空间文化景观的设计也应当进行完善.

图8 庭院空间设计植入传统园林要素

4.2 乡村文化景观改造设计中的地域特色研究

4.2.1 苏南乡村文化景观改造

目前苏南乡村文化景观在设计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还是比较多的,对于其文化景观的改造任务也比较繁重.首先应对周围闲置用电进行重新规划,充分利用每一片土地,使其具有一定的功能.其次要改善中间空心地带的居住环境,保证去具有苏南地域特色,延续其特有的乡村文化.而且在建设过程中要坚持一户一宅制度,避免土地浪费,原先的建设用地也应当复垦耕地.最后在建造民居时,应当根据传统居民的生活行管,在建设形态的选择上要保持传统建筑的特征,提取具有代表性的乡村化元素符号做成饰品来体现其特有的乡村文化气息.

4.2.2 乡村文化景观设计

在进行乡村文化景观设计之前,首先应当以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为前提,其次是传承乡村文化,保留物质文化及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改造将其变成一个保存历史文化的场所,使其以一种特殊形态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此外,还应当充分利用已有村落表达形式,将其构成元素有序的连接起来构成一个才、全新的空姐,再通过提去乡土景观读好,在在形态、功能、结构以及材料上表述乡土文化,使乡村空间形成一个完整的、有生命的、现代化的乡村文化景观.

4.3 苏南乡村文化景观的设计原则

4.3.1 保护原则

乡村文化景观的建设可以加强区域文化的亲和力以及凝聚力,是乡土文化中极具特色的一部分.在对苏南乡村文化景观建设时,应当将具有苏南地域特色的历史风貌,如特色民居、祠堂等原有传统文化物质遗产作为村民精神的一种寄托予以保留.虽然其中有一部分可能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但是可以将其作为特殊景观进行营造,使其变成保留历史记忆的场所,以一种特殊形式而存在.

4.3.2 发展原则

在乡村文化景观的建设过程中,首先还应当坚持因地制宜,根据苏南的地理环境、人文景观和经济发展情况来确定乡村文化景观是重新规划还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造.在建设过程中应当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原则,在不破坏整个乡村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的基础上,对未来乡村景观进行多元化设计.其次应当传承原有乡村文化特色,杜绝模仿,正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乡村地区人们的生活习惯、生产方式、邻里交往以及风俗传统乃至审美感念、伦理纲常等的认知烙印都要比城市人强烈.所以现代化的乡村文化景观既不能使城市空间形态的缩小,也不能是传统农村聚落的扩大.最后应当尊重公众的参与性,完善乡村公共空间.目前在乡村文化景观的建造过程中,公共空间的设计时比较欠缺的,所以在乡村文化景观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增加或完善公共空间以满足村民的日常活动和社会活动需求,尊重公众参与性的公共空间设计,这样更有利于苏南乡村文化景观的发展和进步.

5 结 论

在保证地域特色下的乡村文化景观应该表达的是一种地域性的人文特征,其表现主要体现在村落景观及民居建筑上.但是目前苏南地区在农村建设的过程中,走上了旧农村向城市化转变的道路,在这条路上,传统的地域文化、人文景观、风俗人情正在一点点的被磨灭,而要保证苏南地域乡村文化景观能够延续发展下去,就必须从设计的源头上抓起.在今后的规划实践中可以借鉴相关成功经验,从而正确设计出一条符合农村发展、保存地域特色的建设方案.

[1]姜广辉,张凤荣,等.论乡村城市化与农村乡土特色的保护[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4(5):198~201

[2]汤茂林.文化景观的内涵及其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发展,2000(3):70~79

[3]阮仪三等.江南水乡城镇的特色、价值及保护[J].城市规划汇刊,2002(1):1~3

[4]蔡晴.基于地域的文化景观保护[D].东南大学,南京,2006

[5]朱明,胡希军,等.论我国乡村文化景观及其建设[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7(3):194~196

[6]刘滨谊.景观规划设计三元论—寻求中国景观规划设计发展创新的基点[J].新建筑,2001(5):2~4

[7]李立.乡村聚落:形态、类型与演变——以江南地区为例[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

[8]唐旭.简谈江南水乡传统文化景观的延续[J].广西城镇建设,2008(12):63~66

猜你喜欢
苏南文化景观民居
苏南年俗亦动人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民居智库
民居摄影
路先生,我错了
现代道路交通文化景观探究与实践
对首尔梨泰院伊斯兰街道的文化景观解释
景德镇陶瓷文化景观变迁中的人地关系和文化认同
图说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