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有效性措施

2015-04-29 00:44朱晓飞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15年11期
关键词:青蛙童话想象

朱晓飞

【摘 要】

童话,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出形象的任务,勾勒出情节曲折的场景,用其夸大的想象映射丰富的内涵。童话是儿童的天使,它所勾勒出的奇妙世界包容着儿童的种种天马行空的想法,深受儿童的喜爱。童话是低年级乃至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童话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种。本文就童话的基本特征、进行童话教学的必要性及对童话教学的相关建议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

小学语文 童话教学 必要性与策略建议

语文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实践时间较长的有实践法、练习法、讲授法、因材施教法等,童话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童话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习掌握词汇,在童话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对学生进行语文的启蒙,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一、小学语文童话特征介绍

提到童话,我们首先浮现的就是篇幅的简短、语言的精炼;情节的曲折、形象的夸张等,本文将其具体总结如下。

(一)语言简洁,活泼易懂

童话的受众是一群心智处于发展阶段的儿童,语言风格要儿童化。简洁、活泼、易懂是基本的要求。《做什么最快乐》一文中,青蛙、水牛、啄木鸟、蜜蜂等不同动物角色之间的对话都是围绕“做什么最快乐”来展开,语言简洁又富有生活气息,让小学生读之即懂。

(二)情节曲折,形象生动

童话是儿童的主要读物,情节完整曲折,“人物”形象生动鲜明是重要特征之一。在读到《青蛙看海》时,我们会以为在听到青蛙失望的感慨出“我没有一双像你一样有力的翅膀,也没有四条善跑的长腿,怎么上得去呢?”这句话后会放弃看海的愿望,可后来又出现了松鼠这一转折性的人物,带来了情节的转折,鼓励引导青蛙一步一步爬向山顶,离愿望更近。文章虽然简短,可也是情节具有曲折感,抓住小学生的好奇心理,也在行动与对话中突出了青蛙的形象——从望之畏怯到脚踏实地。这些情节让人读之不忘,生动的正面形象也能激发学生模仿学习的欲望,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三)幻想奇特,想象夸张

儿童的世界充满无数的想象,或许不能被大人所理解,却能在童话中找到同伴,获得想象的宣泄点。童话世界有最奇妙的幻想,最夸张的想象。在小学语文课本中的童话,多数运用了拟人手法,想象了动物和植物的世界,《小鹰学飞》《狼和小羊》《乌鸦喝水》等是通过夸张的想象向人展示了它们的日常,让小学生读者在这些人为的幻想世界培养自己的审美观等。

二、进行童话教学的必要性

(一)激发读书兴趣,提升学习欲望

童話就像是为小学生量身打造,语文课本中所选取的也都是能适合儿童各个阶段易读的童话,语言活泼欢快,用讲故事的方法来对学生进行循循善诱,进行教育。童话教学能迎合小学生的喜好,减少死板阅读教学的枯燥,让学生爱上阅读,也在无形中将这种阅读的兴趣正向迁移到小学各个学科的学习中,提升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丰富想象力,培养创造力

儿童的想象天马行空,而这些想法在现实生活中却很难得到认同或是正确的引导,对小学生进行童话教学能填补这种空缺,让儿童的想象在童话这个幻想的世界得到认同感,进行童话教学能让学生的想象力得到教师系统正确的引导,在想象与想象的碰触中培养形成自己独特的创造力。

(三)加强审美辨识,培养审美能力

童话由最浅显的文字描绘并不复杂的场景,却是蕴含着最丰富的寓意。进行童话教学能将童话蕴含的寓意在最恰当的时机展示在学生的眼前,能加强学生的审美辨识能力,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

比如,在《做什么最快乐》中通过动物间的对话讲述了每个人的快乐来源并不一致,定位准确做对别人有用的事才能获得快乐;《青蛙看海》向我们展示成功离我们并不遥远,脚踏实地,步步攀爬就能实现;《小鹰学飞》在描绘小鹰向着老鹰定的不同目标步步前进的同时,让学生明白学无止境,要不断进取,奋力攀爬。童话故事中的善与恶都会通过夸张无限放大在纸上,童话教学能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三、进行童话教学的策略建议

(一)把握课文,传授基本学科知识

小学生世界的五彩缤纷,需要教师通过不断的知识传授教导才能初步形成。教师在进行童话教学时,除了教导学生新字词,还要让学生在最表面的语句中发现生成性的资源,掌握其他学科的知识。

类似《做什么最快乐》中,从啄木鸟的回答“捉虫最快乐”,水牛的回答“耕地最快乐”到蜜蜂的回答“采蜜最快乐”等,这些都展示了每种动物所对应的的“特长”,教师可以在童话教学时适当的延伸,让小学生了解到这些动物的习性等,丰富自己的科学知识。

(二)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语文中童话的选取多以对话场景居多的故事为主,在进行童话教学时,创设情境,进行人物的角色扮演,不同角色的分饰会让学生对文章的学习产生兴趣,在扮演的过程中也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加深对文章背后含义的理解。

(三)挖掘引导,感受深层内涵

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毕竟有限,很多时候只有通过教师的引导才能领会童话故事背后的深意,教师在进行童话教学时要因材施教,引导不同理解能力阶段的学生都能展开想象,感受到深层的内涵。

教师通过运用续写的方法让学生努力去挖掘文章中的深意并理解。在续写的过程中必定要先了解文章的内涵并结合自己的理解才能完成。教师在进行童话教学时一定要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深层挖掘童话故事的寓意。

【结 语】

教师要善于把握利用童话的特征来进行童话教学,通过童话教学来“呵护”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培养学生的正确审美,在小学阶段就初步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童话教学的不断完善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双方协调配合才能完成。

【参考文献】

【1】孙建龙.小学语文童话体文章阅读教学简论【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S2)

【2】徐振声.在童话王国里张开想象的翅膀——指导儿童写童话的一些体会【J】.江西教育,1987(11)

猜你喜欢
青蛙童话想象
快乐的想象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童话镇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小青蛙捉虫
午夜童话镇
谁能叫醒小青蛙?
青蛙便签夹
骄傲的青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