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农村语文教师

2015-04-29 00:44梁卫君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15年11期
关键词:语文课交流语文

梁卫君

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我发现农村初中大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浓,自从读了《师道逶迤》这本书,书中这些优秀教师宝贵的思想、独特的教学方法使我久久不能忘怀,留给了我更多的思考空间,冥冥中仿佛找到了自己的成长之路。在语文课程改革的今天,如何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让每一个孩子都爱上语文,结合对《师道逶迤》的阅读,特别是于永正老师的三本五重教学体现了新的教育理念和课程观。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鉴于此我结合自己在工作中的经历,在语文教学上谈一下粗浅的认识。

一、多关注学生

语文教师自古以来形成的师道尊严的思想严重的束缚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能把学生当成朋友来对待,时间长了,学生也就会讨厌上语文课了。在我们班,有一名學生在我的语文课上,经常睡觉,不写作业,我也从来没有找他谈话,后来,我发现问题可能出在我身上,利用一次课余时间,我找他谈了一次话,才知道他不是不喜欢语文,而是害怕学不好,怕其他同学笑话他,我帮他克服了这种自卑的心理,经常鼓励他,表扬他,后来我发现他变了,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改善,从这一次事件,我发现不论是否是班主任,都应当多关注学生,让学生带着自信走进语文课堂。

1.倾听学生

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一定要倾听学生的需求、倾听学生的呼声、拿出自己的真诚与学生交流,学生才会喜欢上我们的语文课。在学习胡适《我的母亲》时,从学生认真地交流自己受了母亲哪方面的影响时,我体会到了学生那纯真的情感,从学生讨论自己的母亲是怎样管教自己的,自己的母亲是如何疼爱自己的。在这讨论交流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学生的心声,原来在每一个孩子内心深处,都渴望得到父母的关爱,在这一堂课,我倾听到了学生的心声,触摸到了学生对亲情的渴望,教师和学生在这一课中共同交流、共同呼吸,在讨论交流中感悟到亲情的美好,教师和学生达成默契,这其中包含着交流和对话,平等和接纳,专注和倾听,是教师和学生交流的平台。

2.及时关注

当倾听关注学生成为一种习惯时,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会有新的发现。在这一段时间里,我慢慢发现学生对老王有着更多的同情,对芦花荡中老英雄多了些崇拜和敬仰,对皇帝的新装里骗子的行骗行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当前的学讲课堂中,我采用了小组讨论交流法,没想到学生在交流中争得面红耳赤,不知不觉感觉自己已经成为学生的朋友,在教学的过程中,与学生共同感受学习语文的快乐。

3.及时对话

语文教学是有情有义、有情有趣的教学,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自然少不了与学生对话,在教《列夫·托尔斯泰》中,学生对托尔斯泰充满了崇敬与赞美,并由此引发了学生课后探究托尔斯泰的兴趣。《我的第一本书》中作者说“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引发了学生对童年往事的回忆,并由此引发了学生对苦难生活的体会,感悟到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学生会带着这个问题去查阅旧中国相关资料,学生也可能在与教师的对话中产生新的话题:师生在讨论牛汉父子情深,也有的学生提出乔元贞的命运仍然在贫困地区的孩子身上延续着,这能给我们怎样的人生思考?总之师生间这种对话是开放的,是学生间心灵的沟通和对话,所以在教学中,时刻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成为语文学习的快乐者和爱好者。

二、关爱学生

教师的职责和责任深深的告诉我,不能抛弃每一个学生,不能丢下每一个学生,不吝啬自己的语言,努力用放大镜来找孩子的优点,深爱孩子,亲近孩子,与孩子平等交流、平等对话,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读了《师道逶迤》中,韩汝芬老师对弱智儿童的爱,深感到自己做的还不够,作为二十几个孩子的语文老师,更有责任和义务去关爱孩子。我班有一名叫王思源的孩子,上课从来不注意听讲,所有老师的作业他也从来不做,当然语文作业也不做,我准备找他谈话,找到他时,我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他正在拼力的堵着水龙头,当时他的全身早已湿透,看到这一幕,一种莫名的感动涌上心头,难道这样的孩子还不值得惹人怜爱吗?为什么我以前没有发现他的美丽呢?望着这个大男孩,我想了很多,我们做教师的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我何不扬长避短,把他变成全班注意的焦点呢?于是我让他担任了班里的纪律委员,给他一个展示才华的机会,我找他谈了一次话,他竟然泪流满面,纯真的脸上写满了受宠若惊的感激,表面上看起来有点害怕,可是眼神中却洋溢着欣喜,从此,他焕然一新,以一种全新的姿态投入到了班级工作中,班级的纪律因他的担任出现了焕然一新的局面,意想不到的是,课堂上又多了一双专注的眼睛,作业也及时上交了,在一次语文的月考中,他竟然考到了优秀的行列,我的心也因此而变得明朗起来。

三、博闻强记

快快乐乐地上课,扎扎实实地教学,是每一个语文教师的梦想,可是只简单拥有教学方法,充其量是一个教书匠,永远不能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从读了《师道逶迤》这部书后,深感到自己和名师比起来差距太远,自己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于是我就开始重视文本阅读,利用课余时间,加强对文史知识的阅读,唐诗宋词的研读、以及古汉语字典的解读,在闲暇之余,和我校的老教师交流感言,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自己没有的闪光点,坚持不懈地读书、踏踏实实地做人,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坚持读书,在读书的过程中不断地反思自己的行为,并且还养成了写日记,教后记的习惯,这一年多来从未间断。于永正老师的话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脑海里,坚持就是特色,落实就是就是效率,很多人的成功就是来自于坚持到最后,于永正老师对语文的坚守、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的语文课是许多语文教师梦寐以求的至高境界,回想自己这几年来的语文教学,简直是白教了,直到现在我才明白,在这之前,我是在教课本。直到这以后,才明白自己要转变这个观念,要教学生,用语文课本来引导学生学语文。渐渐地我发现自己在语文课堂上,多了些幽默、少了些严肃,多了些动手、动口时间和空间,少了些沉默和沉闷的气氛。我把自己这种坚持读书的理念传达给学生,只要是语文课,我就让学生在课堂上出声地朗读,即使看课外书、读报纸,我也要求他们出声地读,让学生在反复地诵读中,加深对文本的解读,去领会对文章主旨的理解,渐渐地我发现,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能力明显的提高了,表达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博大的思想见地,优秀的教育专家,教学方法上的自成体系给了我深深的震撼,我想伴随着自己在年龄上增长,自己将在语文教学这条路上会越走越远。

猜你喜欢
语文课交流语文
如此交流,太暖!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可怕的语文课
语文课里挣分忙
语文课应该培养什么?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