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增效路径的探索

2015-04-29 07:42张国红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集体课堂教师

张国红

集体备课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最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集体备课之“集体”,其最关键之处在于彰显教师群体的协作交流,共同探讨。“备课”就要体现教师的自我理念,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因此,“集体备课”应是在教师个人备课的基础上,为了更好实现教育教学目标,通过多人就某一主题或教学中的困惑、优化问题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提高的工作。

如何发挥教师群体的智慧和才能,促进教师之间集思广益、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增强集体备课有效性,真正达成“集体备课”呢?我们一直坚持边实践边反思,不断探索集体备课更有效的操作路径。

一、 提供保障:制度革新

我们发现,在集体备课中不少教师觉得一切都是组长的任务,本人能懒则懒,被动应付。为此,我们首先想到了教研制度的革新。

学期开学初,我们在和教科室、教研组长商讨的基础上,明确了每位教师在集体备课中的要求,再在全体教师会上以制度形式呈现,并以纸质材料形式发到每位教师手中。

1.变组长“一人言”为“群体任务型”

在集体备课前一天(至少提前一天),每位教师必须深入钻研,自行发挥智慧,制定切合本班学生实际的教学计划,形成自己独特的预案,并记录下自己在备课中发现或产生的问题,以便形成“专题”探讨。交流研讨时要求人人谈自己的观点、看法,并就同事提出的问题谈见解,研讨时提出改进意见,参与者不能只当听众,确保人人发言;每人须结合教育教学理论,谈谈自己是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并分析理论支撑与现实教学的链接点等;每位教师要养成反思的习惯,做好全程反思工作;时间安排上定时加灵活,以定时为主;不同年龄、学科、研究专题的老师不仅要参加本学科、本专题的探讨,同时也要和其他备课组进行适当的交流,并做好交流记录;实行每月汇报制度,每个月的月末各备课组须向学校递交一份汇报材料,该份材料真实记录教师参与集体备课的情况,以此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

2.变“看出工”为“看出力”

以往的集体备课中每一位教师只要参与了、“出工了”、签到了,便算完成了任务,教师感觉不到自己的努力与否导致的不同结果。为此,我们对主动提供探讨论题或者在集体备课中积极性高的、自我思维力强的、对他人论题或困惑提出建议多的教师明确以后出外的学习机会相对会优先,在评职评优上也予以加分。同时,改变以往每一学期集体备课的固定次数,将全校性的任务通知和各教研组、教师的主动申请结合,学校只拟定底线任务(一学期八次),其他的则灵活地依需求增加次数作为奖励性参与,教师每主动参与一次便能获得相应数量的“教研积极经费”,虽然所增费用不多,但亦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激励作用。

二、 前提奠基:个体备课

个体备课即各位教师独立发挥才干,凭借自己对教材、学生和自身的理解进行充分思考、酝酿,设计出自己最满意的预案。

操作路径为:

开学初,各教研组选取不同课型,由备课小组(三至五人为一小组)以典型课例、代表性课例作为教师集体备课的内容。以语文为例,分阅读课、习作课、识字课、口语交际课、活动课、复习课。各备课小组自行选取每类中的一课,小组成员就同一课例先行个人备课。

1.全息解读教材

(1)分层解读

备课中,我们不仅要探寻每课时的知识点,确定重难点,更要将教材系统地予以整体观照。可以分三个层次进行解读:一是对整个小学阶段的整套教材进行解读。依照课程标准,明晰整个小学六年的总目标、总任务和编排体系。二是对每册教材进行解读。每个学期的教学重点、主要教学任务是什么,教师心里必须明晰。三是对每篇课文进行解读。细读文本,确定重点,设计有价值的问题,以便引发学生自主讨论、争辩。操作中还要将以上三个层次进行有机整合,如:先把每篇课文的知识点、训练点等进行分解,按册分类归纳,形成完整的知识序列并加以分析。同一知识点、训练点可能出现在不同年级、不同课文之中,它们之间各有哪些侧重、哪些联系,梯度的把握就要老师在比较中统筹安排并注意恰当的衔接。

(2)多维解读

面对教材应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解读,每个维度都有哪些要求、在文本中是如何体现的、又如何达成,均应充分考虑到。

首先,教师要通读全文,画出字词加以理解。朗读先行,不急着看教参,以纯净的状态一个人静静地读,有利于教师不受外界资料干扰从内心生发感悟。

其次,理解基本内容,读懂每个句子的意思,把握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意图,对文章的写作目的、写作手法做到心中有数。

再次,深掘文本,提炼其中隐含的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过程也是教师深厚积淀的过程。

深掘方法有:

查阅作品、作者的背景资料:走进课文首先得走进作者和作者创作时的环境。如理解《生命 生命》一课时,文中所述的如此平凡的事物为何竟能引发作者如此强烈的情感呢?查阅杏林子坎坷而不屈的人生经历后,教师的理解才会不停留于说教。

质疑文本:针对文章内容,教师应大胆质疑。如:文章的导入法,文章中运用的修辞法的特点有哪些,文本如何表达情意的,隐含着哪些价值观等等。

查阅其他老师(包括名师)的备课资料、课堂实录、教学反思等,其目的不在于模仿,在于以他人的经验为引子激活自己的思维,点燃自己的智慧。

查阅相关的现实资料:小学课文是很多经典的艺术集合,文学的创作基于现实高于现实,在文中总能找到现实的影子或模型。如讲到雷锋的文章,知道现实中有哪些雷锋类的事迹;讲到陆游与沈园,知道沈园在哪里,等等。

查阅相关的影视资料:文学和影视本是一家,在备课时,影视资料的掌握同样也能对解读教材产生影响。如航天录像、依据文本改编的影视剧有哪些等。

另外,在解读教材中,不可忽视课后练习的解读。课后练习体现了课文的知识点、难点、重点,是教与学双边活动的桥梁,教师必须创造性地予以解读、运用,准确发挥其作用。

2.全息解读学生

现代教学设计理论主张认真研究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力水平和认知倾向,“为学习者设计教学”。我们在备课时必须充分分析每个学生各方面的起点在哪里,课堂中兴趣的激发点在哪里,不同学生在课堂中如何达成最佳的学习策略,学生的潜在学习状态有哪些,学生在课堂动态中可能会有哪些生成的资源,一个问题提出后学生参与度会有多深多广,如何用不同深度和难度的教学满足不同程度的学生需要等。需要说明的是课始的预习反馈、日常的教学观察等都是解读学生的基础。

3.全息解读自身

教师作为各具特性的独特的人,每位教师个人的兴趣、爱好、情感、意志、才能、性格、气质等等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会表现出特有的风貌、格调、设计取向。有的偏于理智,有的偏于感性,有的富有表演性,有的善于逻辑推理,以此形成自己各具特色的教学风格,风格无好坏,关键在于适合与否。

同时,每位教师在备课时也要考虑自身的优势和不足,设计时尽力做到扬长补短,通过自身的优势来表现语文的魅力,如:朗读之美、书法之美……可以在感染学生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课程资源,利用得好,会让教学大放异彩。

三、 把握关键:集体研讨

集体备课应在各位教师拿出不同方案后分别予以探讨、研究。特级教师魏书生说过:“一个教师应当像蜜蜂一样,在教法的百花园中找到有用的花粉,回来酿造自己课堂的蜜。”我们应该在研讨中批判地吸纳集体生成的智慧,设计出符合本班实际的教案,用集体的智慧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艺。

1.就某一环节的设计处理进行研讨

如,一次集体备课中,关于《卡罗纳》一课的引入,不同教师间分歧很大,一种观点认为本课是爱的教育,因此导入时应煽情,最好以凸显母爱的歌曲导入;第二种观点认为,卡罗纳的不幸和幸运是理解本课的关键,即可以例举身边类似的事例让学生辩论导入;第三种观点认为,对于小学生而言,故事更有吸引力,因此,以讲故事的方式导入更易打动人心;第四种观点认为,情境生动形象,用电影片段《妈妈再爱我一次》引入一定能迅速吸引孩子的眼球,带孩子进入文本;第五种观点认为,链接阅读,渗透积累,以介绍名著《爱的教育》或赞美母爱的名言警句引入更有利于积累……我们让老师分析讨论每种导入法的优劣在哪里、哪种方法更适合学生等,大家各抒己见,对如何设计导入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2.关于同一教学内容,将预案跟名家的设计进行碰撞

关于同一内容,名家的设计有哪些巧妙之处,可植入课堂的有哪些,名家设计背后体现的是一种怎样的理念等。经过反复推敲、感悟、探讨,教师们似乎亲历了和“大师”的对话,有些老师说自己眼界豁然开朗,有的老师说灵光闪现。

3.预想生成研讨

同一内容采取不同的方法来教,结果会如何,环节前后的设置略加改变会如何,不同教学对象课堂反应会有何不同?集体备课中每个老师的方案各不相同,每一种方案在课堂中会出现哪些情况,孰优孰劣?

4.理念碰撞

苏格拉底曾言:“没有理念,心灵便没有可以依据的东西。”集体备课中如果没有理念的支撑,就容易滑向盲目。因此,我们通过“读好书”、“谈理念”、“写评论”,让教师们建构起自我理念,并在探讨中实现螺旋式上升。

四、 反复验证:课例研究

实践是检验教学预案的最好标准。在使用教学预案时要注意跟踪反馈信息。“课例研究”即在带着研讨意见的基础上让备课组内的一名教师将初步设想付诸课堂实践,其他教师参与,以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并从中发现新的问题或亮点。在此基础上形成满含着集体智慧的、有着较强操作性的预案。

1.评述闪光点

作为教育教学的同伴,我们要善于发掘“同事之美”,要仔细观察思考,从教学流程设计、教态、基本功、板书设计等方面找寻出有哪些值得借鉴的,或者做得较为成功的地方。尤其对于刚毕业的年轻教师而言,这些无疑会开启他们的教学喜乐之门。当然,这些闪光点必不是无中生有的,只是以多元角度寻找的结果。此外,在教师积极性不足的情况下,我们有时也需要任务驱动,即要求每位参加的老师都必须至少挖掘出一点。

2.探讨缺失点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该课例有哪些做得不够到位的,或者背离了原先的教学目标的,或者缺乏科学性的,或者是动态生成中把握不准的,或者是重难点的处理有偏差的等,让每位教师畅谈自己的看法,分析产生的原因。

3.提出改进点

课堂是一个综合体,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想法。听课中,哪些环节是可以进一步完善、改进的,如何改进,有哪些更适合学生的教材处理方式,运用哪些更符合课堂情境的语言等。

4.留存困惑点

发现问题是研究的起点,很多教师发现不了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不能带着困惑离开备课室。为此,我们可以要求每位教师必须留存自己的困惑点,并以此作为自己下一阶段研究的方向。

五、 提炼升华:总结完善

集体备课是一项不断螺旋上升的工作,因此后续的提炼升华就显得至关重要。在考辨前后预案的优劣后,我们可于学期结束时做进一步的总结完善,以帮助教师朝更高水平前进。

1.探寻自我风格

大多数教师总是习惯于“经验”层面,他们很多时候仅仅是凭着自己的感觉来设计教案,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我们可以根据每位教师的不同特点,梳理总结出该教师在课堂的一以贯之的核心理念,进而系统、深入学习该理念,从而帮助教师朝更深处探究,逐步形成彰显出个性魅力的教学风格以及带有群体风采的“校本特色”。

2.编撰校本文集

集体备课的成果需要进行物化,否则,时间一长,一些奇思妙想便会随着时间流逝而遁于无形。我们可以借学期总结会隆重进行集体备课成果展和表彰会。先利用视频进行成果回放,再将集体智慧的结晶予以推广、分享,并在时间点上既关注横向的链接,如,其他兄弟学校的同课异构;也关注纵向的贯穿比较,如,以活页增编形式与往届教师的备课成果汇编等。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内容的取舍、学生认知的辨析、教师个性心理的调适等都会愈来愈明晰。这同时也是对教师的精神激励与唤醒。

总之,集体备课应沿着发挥个性、集思广益、共同成长、不断优化的路径前行。要激发集体备课各要素的内在和外在动力,以个人智慧为基础,以集体研讨为关键,最终达成分享智慧、不断优化、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 扈中平.现代教育理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 曾宁波.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校教研制度的探讨.课程·教材·教法,2003(8).

[3] 任凯,白燕.教育生态学.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2.

[4] 郭思乐.素质教育的生命意义.教育研究,2002(3).

[5] 顾泠沅,杨玉东.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行动研究.教育发展研究,2003(6).

【责任编辑:白文军】

猜你喜欢
集体课堂教师
欢乐的课堂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警犬集体过生日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写字大课堂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
集体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