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护“校园博客”的拓荒情结

2015-04-29 12:40贾宪章
江西教育A 2015年3期
关键词:情结博客尝试

贾宪章

随着“博客”这种网络文化形式迅速蹿红和风行,“校园博客族”也悄然壮大,“博客”的显现方式也很是丰富,不少学校已经把校园博客、微信引入学校管理的武器库,记录管理思考的“私人空间”、探讨同一话题的“交互平台”、寻求即时帮助的“沟通渠道”、反思育人实践的“日记页面”……不得不承认,正是因为自身浓厚的“自主拓荒情结”,“校园博客”才会呈现出一种不断丰满的姿态。

可这种特有的“情结”却在一些校园里正悄然承受着伤害,要么误将“拓荒田”划成“承包田”,将其固定为一种业务作业,在压缩“写作空间”的同时,也让其趣味性顿减,“为写博而写博”也就成为一种无奈的现实;要么错将“拓荒田”当成“责任田”,将其强制为一种硬性规定,在蜕变成“必查内容”的同时,也让逆反心理悄然出现,“敷衍塞责”也就成为一种无言的负担;要么强将“拓荒田”说成“自留地”,将其升级为一种唯一平台,在忽略原本的“重要阵地”的同时,也让误导情形难以避免,“过度倚重”也就自然成为一种尴尬……

如此不顾内在发展规律和需求,“博客”自然难展自身风姿,难现应有魅力。用心呵护其“拓荒情结”,“校园博客”才能赢得师生们的喜爱,才会成长为多姿多彩的“自主舞台”。

校长应率先一步做好“拓荒示范”,立足“管理博客”,多耕耘少命令,向全校师生展示博客时尚、博客效率、博客魅力。一是让“拓荒土壤”时刻保持着新鲜气息。校长可以将内涵思考、管理反思、生活感悟等即时信息生动地呈现于博客,充分凸显其作为随时记录平台的实际价值,也可以让困惑、矛盾、求索等自我形象直观地展示出来,让其成为魅力展示窗口……这样新鲜面容的“校长博客”才会有效地唤醒师生们见贤思齐的“拓荒冲动”。二是让“拓荒平台”时刻充满着神奇活力。新“反思平台”以多元样式呈现和描述着管理实践中的故事、经验、言行,吸引师生即时跟帖,将反思和探讨活动扩大化、实效化,让校园反思群体更具活力;新“交流平台”充分赋予师生们平等话语权,让每一个人都可以在这种分享与互动、碰撞与交流中感受到校园里其他个体的思维状况……这样神奇感觉的“校长博客”才能有效地唤醒师生们融入其中的“尝试热情”。

管理者应领先一步做好“拓荒试验”,专注“主题博客”多尝试少规定,为全校师生呈现博客研训、博客养成、博客育人。一是呈现“拓荒过程”的特别感觉。无论是校本培训、日常管理,还是教研活动,在不同主题的“管理博客”中,管理者应尽可能尝试崭新的“播种方式”和“培养形式”、调节办法,注意细化硬件配备、技术培训、倡导示范、任务引领等具体环节,注意形成不同博客的自身特色,用自身真实的“博客体验”感染师生,让他们真实经历逐步认识、逐渐适应、慢慢喜欢的过程,进而尝试建立和使用自己的“管理博客”,并借此开展自我更新、自我提升的专业化学习活动。二是展现“拓荒成果”的特殊效应。在不断丰富和创新的各类“博客群”中,每一个参与者可以主动“亮剑”,可以自由“转移”,可以即时“隐身”,自由表达中更易“个性张扬”,尽情互动中更易“擦出火花”,让网络管理和网络教研更加便捷和高效;丰富的共享信息和经验积累,引导参与者尽可能多地去接触兴趣相同或相左的网友与专家,尽可能多地实现释疑、借鉴、改进的目标;自然延续的“博客资源”,便于加大具体过程的跟踪和控制力度,可以让过程管理的显性知识即时归类,逐步完善,使育人经验得以丰富,便于管理、搜索与分享。

育人者应提前一步做好“拓荒引领”,聚焦“成长博客”,多行动少说教,让全体学生喜欢博客学习、博客表达、博客交流。一是在“拓荒田”里不断培植出学生们感兴趣的“作物”。育人者应注意借助不同方式在“成长博客”上拓宽联系和引导学生的窗口,丰富交流的话题,加大沟通的频率,即时把握学生的所思所想,即时给予疏导和规范;二是在“拓荒田”里不断开辟出学生们可参与的“空间”。育人者应灵活使用“班级博客”和“家教博客”,配合日常规范内容和不同教育主题,即时进行正面引领和侧面渗透,让学生作为“博客新主人”参与其中。

呵护“校园博客”的“拓荒情结”,才能使“校园博客”真正运作在师生们自己手里,才会耕耘出“稻黍千层浪,瓜果自飘香”的丰收景致。

猜你喜欢
情结博客尝试
渐渐淡出那儿时的情结
告别“GDP情结”
再试试看
一次惊险的尝试
难舍难分的情结
渐渐淡出那儿时的情结
尝试
一次让我受益的尝试
博客相册
博客相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