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合作机制,助推中俄经济合作跨越式发展

2015-04-30 00:06马友君陈鸿鹏
西伯利亚研究 2014年5期
关键词:中俄黑龙江省园区

马友君 陈鸿鹏

中图分类号:F125.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0961(2014)05-0033-03

2014年5月20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参加亚信峰会期间,中俄两国领导人签署了具有历史意义的联合声明,指出了未来中俄合作的发展方向,勾画了未来合作发展的路径,其中重要之处在于提出了“创新合作机制”概念。这一理念的提出,对于两国未来经济合作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近年来,中俄经济领域的合作取得长足发展,特别是经贸领域合作举世瞩目。2013年,两国贸易额历史性地接近900亿美元,特别是东线天然气项目谈判尘埃落定,为两国能源合作开创了崭新的局面。但是,中俄合作受历史惯性思维的影响,两国合作局限在贸易领域,除了能源合作外,其他领域合作成功的案例屈指可数。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主要是二十多年来中俄经济合作机制还没有适应两国经济发展的需求。两国经济合作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极其有限。黑龙江省每年进口的俄罗斯资源能够落地加工的不足30%,出口的地产品份额也不超过30%。这样就出现了一个怪现象:黑龙江省对俄经济合作红红火火,但对地方经济发展作用极其有限。如果此现象得不到有效改善,必将对黑龙江省的对俄合作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创新合作机制已经成为两国经济合作发展的客观要求。

一、创新合作模式

历经二十多年,中俄经济合作以经贸合作为重点,创造了许多新的合作模式,有国家层面的,也有地方层面的。新的合作模式对于促进两国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对于促进中俄区域经贸合作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

(一)协议模式。政府间签订协议,由两国政府部门落实,如2009年中俄两国领导人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联邦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是两国建交以来最大的一次项目合作,双方合作的项目达300多项,中方投资额近千亿美元。

(二)贷款换资源模式。2009年中国贷款给俄罗斯石油公司250亿美元换回3亿吨石油,而且贷款换资源模式仍继续发酵着。2010年9月,中国政府向俄提供60亿美元贷款用于开发煤矿,以交换未来25年的煤炭供应。现在,这种模式在中俄农业、电力合作等方面也得到很好应用。

(三)合作加工资源模式。俄罗斯石油公司将向正在设计中的中国天津炼油厂按市场价格每年提供1000万吨原油,这是由俄石油公司和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创建的合资项目。除了政府间合作之外,中俄两国之间的地方合作也取得了丰硕成果,合作模式不断创新,有力助推了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健康发展。黑龙江省是中国对俄经贸合作第一大省,对俄合作模式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是中国地方对俄合作的缩影。

(四)园区模式。围绕扩大对俄沿边开放开发带建设,黑龙江省加快对俄区域经济合作步伐,率先实施境内外建设中俄合作园区推进战略,积极探索境内外园区发展新模式。现已建立了中俄黑河边境经济合作区、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中国绥芬河综合保税区、中俄乌苏里斯克经济贸易合作区等多个境内外合作园区。特别是黑瞎子岛保护与开放开发的总体规划已获国务院批准,确定了生态保护、口岸通道、旅游休闲、商贸流通四大功能,跨越界江上岛旅游已经开通,成为黑龙江省旅游的一大亮点。其“一岛两国”模式的园区探索必将创出对外开放的新经验、新体制,将使中国沿边开放提到一个新高度。黑龙江省和浙江省的“两江”企业在俄滨海边疆区共同投资20亿元建设的乌苏里斯克经贸合作区(规划面积2.28平方公里,一期工程0.53平方公里),成为中国在俄设立的首个中国企业集中投资园区。现在已经有中国14家鞋厂入驻园区,年产鞋2400万双,占俄罗斯全国鞋生产量的1/10;园区年产家具超过1万套、地板3万立方米,产品在欧美市场供不应求。这一境外辟建园区的模式为加快黑龙江省沿边开放开发经济带建设拓展了发展空间。此外,还建立了木材加工园区、农业合作园区。总之,园区建设已经成为黑龙江省对俄合作重要模式之一。

(五)境外开发资源模式。长期以来,黑龙江省作为进口俄罗斯资源基地发挥了重要作用,境外开发资源、进口资源已经成为对俄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经中俄石油管道进口原油每年1500万吨,而且还会增加;天然气管道谈判已经接近尾声,黑龙江省即将成为进口俄罗斯天然气大省。每年进口俄罗斯原木达1000万立方米,随着绥芬河铁路的改造,每年的进口量还会继续增加。境外土地开发也初见成效,至2012年底,黑龙江省在俄罗斯开发、租赁经营的土地达到40万公顷,再造一个“境外垦区”的目标逐步落实。

(六)论坛合作模式。自2000年开始,黑龙江省政府、中国社会科学院和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已经举办了6届“中俄区域合作论坛”和5届“东北亚区域合作发展论坛”。每年一届的论坛有力地促进了双方政府、企业界间的相互了解和认知,对于促进经贸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黑龙江省举办各种形式的论坛,乌鲁木齐、满洲里、广州等城市每年也都举办各种形式的论坛。论坛合作模式已经有力地促进了经贸合作。

(七)科技合作基地模式。目前,黑龙江、吉林、山东等省都建立了中俄产业化合作基地,其中比较成功的是烟台经济开发区的对俄及独联体国家开展高新技术产业化合作的国家级示范基地。该基地的主要目的是探索区域开展对俄科技合作的有效方式,总结经验,为其他地区提供示范和借鉴,进而带动全国的对俄科技合作,增强中国的整体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烟台在对俄科技合作方面已具备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八)跨境合作区模式。进入21世纪,特别是近年来世界范围内跨境经济合作已经成为推动相邻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黑龙江省与俄罗斯边境线长2981公里,有25个沿边口岸。黑龙江省正在实施包括“沿边开发开放”的五大规划,俄罗斯实施远东开放战略,这些有利因素为两地的区域合作提供了历史性发展契机。未来跨境经济合作区一旦建立将有利于双方的发展,是一个双赢的选择。但这只是一个设想,能否实现有赖于双方的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二、创新企业合作方式

支持企业采取新的合作形式,到俄罗斯投资办厂,组建独资合资企业,带动技术、设备、产品对俄出口,提升出口产品的档次。推动重点领域投资合作。利用大豆无进口配额和玉米回运政策放宽等有利条件,支持企业扩大境外农业开发,在境内配套发展有机、非转基因食品生产,形成高端食品产业链。进一步加强境外林业开发,在重要口岸地区及连接腹地干线通道地区发展木材精深加工,努力将进口产品加工率提高到50%以上,形成新的产业增长点。利用国家允许黑龙江省在边境地区发展重大资源加工项目的产业政策,加快境外矿产资源开发步伐,积极谋划在边境地区建设重大矿产资源加工项目,力争实现突破。发挥黑龙江省装备骨干企业与俄罗斯历史渊源深厚、易于衔接的优势,鼓励机电企业加强与俄罗斯企业配套合作,拉动机电产品出口。以电站设备、新能源汽车、新型农机、高端机器人等优势产品为重点,打造高端机电产品出口加工基地。推进与俄机电企业在高新技术领域协同创新、集成创新,促进双方机电高新技术资源和产业的深度融合。加快建设中俄科技园区,进一步开拓黑龙江省机电产品在俄罗斯及东北亚的市场。

三、创新科技合作机制

以一两个科研方向为切入点,整合省内对俄科技合作中心的研发资源、合作渠道资源等,由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和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合作建立中俄联合研究院,形成横向协作的开放式平台,直接面向科研院所和大企业的技术需求,建立综合性、专业化、全方位的服务体系,形成技术引进、消化吸收、二次开发创新和产业化的链条。利用在哈尔滨召开第一届中俄博览会的契机,召开专题项目对接会,开展科技项目洽谈和对接。着重抓好对经济结构调整、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有显著推动作用的重大项目,搞好项目的“主动设计”。通过对俄合作,获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究开发成果,引进一批促进黑龙江省及国家产业技术水平提升的关键技术,引进一批学科带头人和科技、经营复合型人才,引进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提高对俄罗斯科技合作的效率。黑龙江省对俄科技合作除了传统的成套设备进出口外,还应采用技术许可、技术转让、顾问咨询、技术服务、人员交流培训、合作生产等多种形式,在多层面上开展技术合作。在已有的合作方式基础上,今后黑龙江省对俄科技合作方式应更多地转向合作研究、合作开发、共建科技中心、共建科技园等。合作主体可采取政府协调引导型、民间先导型和企业主导型等,还应大胆借鉴俄罗斯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科技合作经验,如建立合营企业、商业风险投资公司等。

四、创新金融管理体制

围绕服务于对俄合作,加快金融创新,推动金融管理体制改革,促进对俄合作金融服务的便利化和规模化,将哈尔滨建设成为面向俄罗斯合作的金融中心。加快推动本地银行开展对俄结算业务,重点抓好哈尔滨银行对俄结算中心建设,打造服务全国的对俄结算金融服务中心。发展跨境金融,支持哈尔滨银行等商业银行到俄罗斯设立分支机构。引进俄罗斯商业银行,补充完善对俄金融服务功能,扩大对俄金融服务规模。探索建立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对俄罗斯合作投融资平台,引导社会资本进入金融服务领域,改善对俄合作企业融资环境。鼓励地方法人机构在边境口岸设立分支机构,经营卢布现钞兑换等业务,争取将使用卢布试点城市扩大到哈尔滨和黑河。推动包括土地、林权、固定资产、知识产权、商标等在内的中俄产权、物权交易市场建设。

五、创新服务理念

以服务对俄经贸合作、投资合作、科技合作和人文交流为重点,加快发展对俄商务服务,尽快形成品牌优势、规模优势和功能优势,建成全国对俄合作的服务平台。积极发展对俄法律咨询、会计审计、中介服务、人力资源、广告会展等商务服务,积极吸引包括俄罗斯企业在内的国内外知名商务服务机构在黑龙江省设立分支机构或区域性总部,鼓励本地服务机构与国内外同业机构发挥互补优势,为中俄企业相互投资、扩大贸易提供服务。办好中俄博览会,发展专业展会,拓展商务洽谈平台,建立常态化的对俄洽谈机制。建设信息交流平台,以定期定时发布俄罗斯市场、技术、法律等信息为突破口,提升信息综合服务功能。参照大连、青岛等地做法,研究吸引企业总部集聚的扶持政策,探索体制机制和管理创新措施,促进对俄合作企业向哈尔滨聚集。

建设跨境物流运输体系,推进现有物流资源的整合利用,培育一批大型物流集团和专业物流企业,重点推进绥芬河国际物流园区、哈尔滨龙运物流园区二期等项目建设,建成面向俄罗斯及东北亚的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标准化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优化物流业发展区域布局,加快哈铁集装箱中心站工程建设,探索哈尔滨内陆港迁入中心站,争取国家同意开通内陆港对俄铁路整车出口报关业务,推动绥芬河直达莫斯科集装箱货运专列开通,形成以哈尔滨为中心,牡丹江、佳木斯、大庆、齐齐哈尔、绥化为枢纽,绥芬河、东宁、黑河、同江、饶河、抚远为节点的现代物流格局。大力推进物流企业兼并重组和联合,推动各类物流企业业务整合和服务创新,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推广现代物流管理,提高物流智能化和标准化管理水平。

[责任编辑:刘伟东]

猜你喜欢
中俄黑龙江省园区
整合后开发区(园区)名单“3+17”
待疫散云开,来园区赴一场春的修行
河北邯郸拥有现代农业园区167个
俄罗斯快递与中俄国际快递
薛范:毕生译配只为中俄文化交流
强强联合!中俄将在航天领域深度合作
动词的时态中考高频考点练习题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
2014年黑龙江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二等奖)
美想用亚洲反导网罩住中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