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平散文两题

2015-04-30 07:32沙平
中国铁路文艺 2015年4期
关键词:余光中乡愁故乡

乡愁,苦涩的青橄榄

——读余光中的《乡愁四韵》

我曾经是个天涯游子,曾经在远离故土的新疆兵团农场漂泊了二十五年。在我记忆中永远嵌刻着这样一幅生动的图画:冬天,我和一位老车夫驾着牛车到通古特大沙漠的梭梭林中去打柴,当牛车装满梭梭柴返回连队时,我坐在高高的柴堆上举目四顾——夕阳西下,天苍苍,野茫茫,一望无涯的银色世界渺无人迹……这时,我心中便常常有一种莫名的酸涩充塞着。正如春日那蒙蒙的细雨,在不知不觉中打湿了心中的那片田地,心灵深处便涌起浓烈的乡愁——个中滋味是只有曾经漂泊天涯的人才能领略得到,但又很难用文字把它表述得形象和深刻的。

近读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四韵》,一般悠长而深情的旋律从我胸中升起,我的灵魂在这种乡愁的浸渍中不断颤动……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那酒一样的长江水/那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我们和诗人一起共饮那杯满是辛辣和苦涩的酒,然而,“举杯消愁愁更愁”,呛在喉中难以下咽的,则是那份苦苦的却又饱含甘甜的乡愁。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那血一样的海棠红/那沸血的烧痛是乡愁的烧痛……”多少个日日夜夜,我们陪诗人一起遥望天际,而胸中沸腾的则是故乡的山水人情,那一浪高过一浪的痛苦是啼血的杜鹃在林中哀鸣,那凄厉而绵长的声音撕裂着人的心扉,在火一般的激情中我们不仅触到了诗人那奔腾不息的脉搏,同时,也勾起了我们心底那被生活压抑已久的关于故乡的往事。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那信一样的雪花白/那家信的等待是乡愁的等待……”在远离故乡的日子里,在无数次望眼欲穿的期盼中,我们和诗人一起在等待,等待那只小小的白鸽能飞到案前投下一片阳光,希望那片阳光能温暖游子那颗孤独的心。我们一直在等待,在焦灼的目光里我们已是鬓白容衰,唯有那片浓浓的思念依然亘古不变。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那母亲一样的腊梅香/那母亲的芬芳是乡土的芬芳……”母亲永远是人们心中共同的牵挂,我们嘴里念着诗句,而我们的心却已和诗人一起飞回到了母亲的怀抱。只有在那里,我们才可以无所顾忌地抛开俗世加给我们的面具;只有在那里,我们才可以让真正的自我游弋于故乡的山水间,让故乡的清泉洗涤我们心灵的污浊;只有在那里,母亲的怀抱里才是我们永远的港湾。

于平淡中见真情,于苦涩中又饱含着丝丝甘甜——读罢余光中这首名诗,勾起了我几多的思绪、几多的回忆,如同含着一枚青青的橄榄,让人在苦涩中久久回味……

一窗明月半床书

“我倘能生存,我仍将学习。”——鲁迅

我一生所爱唯读书,每有闲暇,必与书为伍,一日不读,就会心烦意乱,魂不守舍,而在我曲折、坎坷的一生中所弥足珍贵的一切,无一不是来自书对我的“恩赐”和“厚赠”。

我十五岁初中毕业即走上社会,因为爱书,日夜苦读,久而久之就学会了独立思考。所以,1958年那时阶级斗争不过初露端倪,我就预感到它日后必将“风狂雨骤”。而出身不好的我若待在家乡,必然不是走投无路就是末路一条。于是十八岁的我就在“大跃进”声中,置生死于度外只身离乡去作天涯飘流、拼搏、奋斗……

我曾在重庆菜园坝火车站挑过砂石,百斤重担在肩爬几百级石阶汗珠子掉地摔八瓣。而1959年初春夜晚停电我就到有灯光的候车室去,静静地读我借来的《我的大学》《大卫·高科波菲尔》……我曾空着肚子在河西走廊领略过那儿风沙的疯狂;我曾在内蒙古沙漠中炎炎烈日下挥着大勺在芒硝池中捞芒硝挥汗如雨;我曾在天山脚下城市中的高等学府里当“火头军”烧过开水;我曾在玛纳斯河畔的军垦农场里“修理地球”、放马牧羊……无论生活的“方舟”把我载到哪里,我都始终热衷于读书而不改初衷。所以,任何生活中的不幸始终征服不了我,因我从来就没把它们放在心上。知识使我心明眼亮,正是知识推动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故知识分子历来是社会精英,此乃世界潮流,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故我仍抱定依靠知识改变命运的人生宗旨始终热衷于读书,且枕戈以待旦。

果然,粉碎“四人帮”后,祖国的面貌和我个人的命运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于是,我终于告别了二十多年社会最底层的体力劳动而走向脑力劳动。二十六年后我重归故土时,带回的已不是“打工仔”满腹的辛酸,而是中学教师和省作协会员的双重身份。

是书,赋予我人生最大的快乐,置我于幸福的。;而今,“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在我温馨的家园中,早已拥有了一间属于我自己的书房!我视它为“精神的巢穴,生命的禅床”。在这方小天地里,任凭它社会上商潮迭起,市声阵阵,任凭它大自然雷鸣电闪,雨骤风狂,只要拉上窗帘,坐拥桌前,一书在握,我便会感到无限的快乐,享受人生最大的安祥。而最为惬意的是“一窗明月半床书”的那种境界、那份况味:一窗明月的夜晚,高枕半躺于被子、枕头叠得高高的床上,从堆满半床的书堆里,随兴之所至地抽出一本本书来细读。读累了,就熄灭电灯,然后推窗,静静地读月。不一会儿,就会进入一种宁静、淡泊、幽远的境界。这时候,你就会听到一种平时根本无法听到的声音:如朝霞之流溢;如根须之吸水;如春草之萌芽;如庄稼之拔节;如流水之汩汩;如晴空之鸽哨;如空穴之来风……这是冥冥中高尚的智者在向你娓娓倾诉,倾诉中交织着多少深沉的思想和睿智啊!这时,一种巨大幸福感的袭来则置我于幸福的巅峰,超然于俗世之外,个中滋味,难以尽述矣……

书——我的生命之泉,它使我的生命之树永远常绿。

家有藏书用不尽,腹有诗书人自华。罗曼·罗兰有惊世名言曰:“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息。”——我曲折坎坷的一生体验使我深深明白:此实乃人生至理。我此生以鲁迅的名言“我倘能生存,我仍将学习”为座右铭。我七十多年曲折、坎坷的人生经历使我深深地体验到:学习着,生活就永远是美丽的;学习着,心灵就永远是年轻和充实的;学习着,未来就永远是充满光明和希望的。

[作者简介]:沙平,退休语文、历史教师。1983年加入新疆自治区作家协会。1984年调回故乡云南后,加入云南省作家协会。

猜你喜欢
余光中乡愁故乡
寻李白(节选)
故乡的牵挂
永远的乡愁
走在故乡
乡愁
月之故乡
九月的乡愁
《故乡》同步练习
不怕找茬
追思余光中:“乡愁”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