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维稳”

2015-05-04 12:54
上海企业 2015年4期

知名财经人士叶檀:

一直以来,国内中资大行为了国际市场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可以通过持续大额结汇的方式来调控人民币兑美元的即期汇率,所以透过人民币兑美元即期价格的走势来判断央行对于市场的指导性意见。国内大行还是在维持人民币汇率,根据3月16日外汇谷报道,目前人民币贬值压力主要来自国际美元强势与在离岸价差较阔引发的套利盘在境内大额购汇,一股份行交易员称,“今天还是没什么动静,中间价开得也比较平稳,相比较国际美元和离岸人民币的状况,没有出现大的贬值。这两天都有固定的几家大行在不断地结汇。”中资大行持续结汇令人民币即期汇率持稳。

来自外管局的数据显示,2015年1月银行自身结汇127亿美元,去年12月金额为102万亿美元,而11月只有43亿美元,10月为28亿美元,9月仅为18亿美元。从2010年开始,中资银行自身结汇最高峰出现在2011年9月的325亿美元以及2011年12月的242亿美元。今年1月和去年12月的银行结汇金额在数据表中也占据前位。

今年1月银行自身售汇的金额是93亿美元,去年12月为81亿美元,11月为71亿美元、10月为62亿美元。从去年12月到今年1月(2月数据尚未公布),银行自身结售汇数据处于顺差,与代客结售汇数据逆差形成鲜明对比。民间大肆“藏汇于民”坐等美元强劲升值之际,中资商业银行在抛售美元、烘托人民币,以保持人民币美元即期汇率的稳定。

在两会上,央行行长周小川先生对人民币汇率波动非常淡定,指出“随着中国经济开放程度越来越高,人民币汇率波动是正常现象”,但央妈不可能坐视人民币汇率在波动区间上限每天大幅贬值。光大证券宏观组崔嵘与徐高的研报指出,2015年以来,亚洲国家中菲律宾比索、泰铢和印度卢比汇率相对坚挺,而人民币汇率在本轮新兴货币贬值潮中并没有显着跑赢亚洲其他币种,这意味着除了美元升值因素,人民币汇率的贬值预期也源于国内基本面因素的变化。

人民币汇率在可承受的范围内波动,如果贬值引发对中国经济的巨大质疑,则会得不偿失。商业银行结汇应对国际资本冲击,在美元与其他货币之间走钢丝,是无奈之举,也是明智之举。人民币贬值预期使得居民持有人民币意愿有所下降,沪港通等各类人民币的“出路”越来越多,导致香港市场的人民币流动性趋于紧张。今年2月以来,香港人民币同业银行拆借利率一直较高,隔夜利率最高一度超过了8%,而后虽有回调,但仍处高位。为了吸纳人民币存款,继工银亚洲、交银香港、渣打银行等之后,永隆银行近日也推出了人民币定期存款优惠政策。

国际资本流向美欧市场是大趋势。据Dealogic数据,今年期限超过30年的国债和公司债发行量已经高达690亿美元,同比上涨12%,较10年前的发行量翻了一番。3月10日,英国政府计划以2.62%的低利率发行53年期的债券。黄金的萎靡不振,导致美欧债券成了国际避免资金的最佳选择,尽管已经逼近零利率,甚至一些央行没心没肺地征收“存款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