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阅读在教学中的应用

2015-05-05 12:08祁静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5年3期
关键词:结论情境语言

祁静

当今课堂教学中存在一种偏见:往往认为阅读只是语文教学的专利,数学及其他学科教学,大可不必阅读,这是一种错误认识。事实上,数学教学同样需要阅读,只不过“数学阅读”与“语文阅读”的阅读方法、阅读目的略有不同而已。在传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仅注意数式的演算步骤,而忽略对数学语言的阅读理解,这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训练与培养,不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养成与提高。学数学,用数学,通过数学阅读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已成为培养新一代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应该重视数学阅读的指导,充分利用阅读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及综合素质。下面笔者将结合自己近二十年的教学实践与探索,谈谈关于数学阅读的认识。

一、数学阅读的特殊性与重要性

许多学生自学能力差,认为数学阅读很难,许多老师也认为阅读教学很难把握,这是由数学阅读的特殊性决定的。

1.数学是一门语言。“数学教学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数学语言具有简洁、无歧义的特点,但数学符号往往内涵丰富,具一定的抽象性,尤其是符号语言和图式语言跟自然语言差别很大,而在阅读中语意转换频繁,要求灵活,这就给数学阅读带来一定难度。正是由于数学语言阅读需要语意转换的特点,因此课堂上指导好数学阅读非常必要。

2.数学材料的呈现方式主要是归纳和演绎,具有一定的严谨性。在数学阅读过程中,“记忆、理解、抽象、综合、分析、归纳、类比、联想”等思维活动都需充分调动才能达到好的阅读效果。

3.数学阅读要求读写结合,认真细致。数学阅读应是一种主动式的阅读,要求手脑结合,要求在适当的地方,通过思维或推演主动预测或概括下文将要给出的结论,而不是直接去阅读结论。

二、让数学阅读走进课堂

叶圣陶有一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要想使数学素质教育目标得到落实,使学生最终能独立自主地学习,就必须重视数学阅读教学,具体做法是:

1.数学教师应充分认识数学阅读的教育功能,将数学阅读纳入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中去。保证每堂数学课学生都有充分的时间来阅读数学课本的相关内容,不急于讲题、做题。

2.数学教师应掌握一定的阅读指导策略,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阅读。(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阅读兴趣。根据当堂所教学内容,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使学生从机械阅读向意义阅读转化。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注意,问题要精辟而具体,要有针对性,新而有趣,要有适当难度,富有启发性。可以通过呈现与学生原有知识相矛盾的现象,设置悬念;或提供几个相互矛盾的方案、解答,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发学生阅读兴趣。(2)探究有效的阅读方法。①明确目标阅读法。数学阅读的过程应是一个积极的思考过程,教师应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和性质,向学生提出阅读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边阅读边思考,使阅读更有效。如:定理的条件是什么,结论是什么,推导的总体思路是什么等。②手脑并用阅读法。要求学生在阅读后主动地去探索结论,而不是接受现成的结论。这就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手脑并用。如数学证明的阅读,看完定理内容之后,紧接着尝试去动手证明,若证明出来了,对照课本,比较修正;若证不出来,适当参考课本,再尝试思考证明。③归纳小结阅读法。阅读完一章一节后,要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小结,要理清脉络,对所学过的内容进行比较和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便于信息的检索和提取。④理解消化阅读法。数学阅读的核心目标在于理解,包括通过联想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对知识系统化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善于捕捉数学问题并回答问题。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实践和训练来提高学生数学阅读速度、精准度,从而节省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数学阅读”——课堂教学的一枝奇葩,值得各位同仁栽培呵护。期待通过大家努力,让“数学阅读”这枝教学奇葩越开越鲜艳。

(作者单位:辽宁省朝阳市第四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结论情境语言
由一个简单结论联想到的数论题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护患情境会话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惊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