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冲破初中历史教学的困境

2015-05-05 12:18叶政兵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5年3期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困境改革

叶政兵

摘 要: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不受学校、家长、学生的重视,使从事其教学的教师也产生困惑、失落,更使得初中历史教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困境;改革

初中历史教学作为基础学科教育,历来被束之高阁,不受学校、家长、学生的重视,在几十年的历史教学中,笔者有着深切的体会。在一些学校,课程安排中所开设历史课往往是走过场的形式,或是历史课的教学课时大量缩减。平时一遇课程紧张,历史课可以随意被停课、占用,这种现象极为普遍。而更让历史教师无奈的是:在学生的心目中历史课可有可无;学生家长一听是历史老师反映学生情况,态度也不够热情。在教师的业绩考勤中,也让历史教师感到无限失落。究其缘由,笔者认为有以下三点不成熟的看法。

第一,“受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长期以来,评价一个学生好坏,主要看分数的高低。这使得中考、高考成为学校教学的指挥棒,片面追求升学率、及格率成为各学校重视的指标。同时也使得各学科有了主科和副科之分,由此又令学生心目中认为历史、地理、生物等科是可有可无的。

第二,历史教育观念陈旧落后。从传统上来看,我们在历史教学中习惯于“重记忆轻理解,重灌输轻思维”,以接受为主的教学方法。这样的历史教学,除了应付考试,没有任何用处,很难让学生感受到“历史是人类的精神故乡,是人类生命力的水源头”。

第三,历史教学手段简单枯燥。旧的历史教学基本停留在“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巴”上,忽视了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感受,由此激发不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再者,历史课本的内容与数、理、化、外等各科比较,毕竟不是那么深奥难懂,对学科重要性的收益也无法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而这不仅造成了众人对历史学科重要性的认识不足,而且对它的教学困难性也同样缺乏足够的认识。

以上三点,我认为是当前初中历史教学所必须面对的现状与困境。如何冲出当前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和困境,笔者以自身教学实践的初步体会,浅谈以下几个方法策略,与同行们共同探讨,以求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一、确立正确的历史教育思想是前提

历史教育究竟能贡献什么?孟子曰:“得天下英才而教之是人生乐事。”但历史教育在今日中国教育体系中“功用”有限,从事历史基础教育者的欢乐亦有限。龚自珍说:“智者受三千年史氏之书,则能以良史之忧忧天下。”我个人认为这就是历史的使命感,历史教师的事业之魂。梁启超曾感叹:“史界革命不起则吾国遂不可救。悠悠往事,唯此为大。”“历史使人明智”,倘若我们有这样的认识,职业荣誉感就会油然而生。认识到我们从事的教育不是讲述陈腐的万年之谷,而是先祖千百万年遗留的人类文化精髓和来自灵魂深处的传统。从而我们就会感到自豪,产生一种敬业精神,不断鞭策和激励自己为完成本职工作而兢兢业业,不因从教“历史”而愧色。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二、在师生中开展互动的探究性学习是关键

1.对探究性学习内容进行适当的选择

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需以相适应的学习内容为载体。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的内容以教材为依据,既可以按照教材的编排选择内容,如《人类的起源》《明末清初的中西文化交流》等;也可以通过对教材的整合,以小型专题为内容,如《中国传统节日风俗的由来》《中国古代劳动工具的演变》等。在学习内容的选择上应主要考虑:学生的兴趣与基础及注重与现实社会的联系。

2.教师要勇于接受挑战

对于教师而言,一般对接受性学习为主的教学方式已驾轻就熟、习以为常。开展探究性学习,对其无疑是一个新的挑战。因此,教师要有接受挑战的勇气和能力,他们必须具备新的教育理念,知识更新的能力。

3.完善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主要分为三个方面:(1)对探究性学习的评价。此种评价要注意探究过程资料的积累,严格要求学生认真写好课题方案或活动计划,记录好每一次活动的内容,并注意及时整理和保存。(2)对历史学业的评价。此种评价要有利于探究性学习的实施,对探究性学习内容评价的比重应加大,尽可能减少单纯的记忆性试题,应该增加思维能力题,或者尝试采用开放性的试题,使学业评价为提高学生的能力服务。(3)对教师的评价。此种评价要关注其主导的过程及作用,即关注教师设计学习任务的适度性、组织探究活动的条理性、指导学生的有效性等,以促使教师施展自己的教学智慧,使教学成为富有创造性的活动。

三、“学史致用,重铸人格”是目的

要冲破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和困境,还有诸方面需要研究探讨,以上只是笔者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和做法。不过最重要的条件,笔者认为是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和教学观念的更新转化。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应重视确立自己的正确教学思想,转变、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抱着“学史致用,重铸人格”这样一个功在千秋的理想,我们终将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

参考文献:

1.骆志煌.改革历史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造个性.福建教育,1997(1).

2.吴颖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中学历史教学参考,1998(5).

3.张红军.历史教师要敢于创新.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1(3).

(作者单位:四川省蓬溪县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初中历史教学困境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初中历史探究式学习的教学途径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