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剂量缬沙坦在治疗糖尿病肾病中对患者尿蛋白排泄量和肾功能的影响

2015-05-06 07:12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21期
关键词:排泄量缬沙坦尿蛋白

马 丽

大剂量缬沙坦在治疗糖尿病肾病中对患者尿蛋白排泄量和肾功能的影响

马 丽

目的 探讨大剂量缬沙坦在治疗糖尿病肾病中对患者尿蛋白排泄量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90例糖尿病肾病(DN)患者, 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每组45例。在糖尿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加服小剂量缬沙坦(80 mg), 而研究组则加服大剂量缬沙坦(160 mg), 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尿蛋白排泄量和肾功能。结果 治疗后, 研究组24 h尿总蛋白、24 h尿微量蛋白明显下降,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肾功能方面, 两组治疗前后均无明显改变,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剂量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确切, 可明显改善患者尿蛋白排泄量, 保护肾脏功能, 利于患者预后, 值得推广。

糖尿病肾病;缬沙坦;尿蛋白;肾功能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蛋白排泄量与肾功能比较( x-±s, n=45)

近年来,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增高, 其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1]发病率也随之上升。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极易发生的一种微血管并发症, 是导致终末期肾病进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也是致使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现阶段, 本病治疗的关键在于尽早预防、及时诊断, 一旦进入临床蛋白尿期, 其肾受损将很难逆转[2]。鉴于此, 本研究在糖尿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再给予DN患者加服大剂量缬沙坦, 观察其对尿蛋白排泄量和肾功能的影响, 并与小剂量缬沙坦加服患者进行对比, 以期为DN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6月~2014年6月于本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中, 随机采样90例作为研究对象, 再采用“数字单双号标注法”按照1:1比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45例。对照组男28例, 女17例;年龄44~72岁,平均年龄(55.36±7.67)岁;糖尿病病史3~12年, 平均病史(6.83±2.24)年。研究组男26例, 女19例;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55.18±7.59)岁;糖尿病病史1~12年, 平均病史(6.96±2.30)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DN相关诊断标准;②至少2次尿白蛋白排泄率>300 mg/24 h;③近期血糖水平控制良好;④患者自主意识清晰, 积极配合;⑤自愿知情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心、脑、肾、肝功能障碍者;②缬沙坦使用禁忌者;③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④近期应用过肾毒性或钙离子拮抗剂或其他降压相关药物者;⑤精神异常者或无法正常交流者;⑥不同意接受研究的患者。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小剂量缬沙坦[3](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国药准字H20000622;包装规格:80 mg×7粒)口服治疗, 80 mg/次, 1次/d, 疗程2个月。

1.3.2 研究组 采用大剂量缬沙坦口服治疗, 160 mg/次, 1次/d。疗程2个月。

1.4 观察指标[4]主要包括尿蛋白(24 h尿总蛋白、24 h尿微量蛋白)与肾功能(血肌酐、尿素氮)两个方面。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尿蛋白排泄量方面:治疗前, 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研究组24 h尿总蛋白、24 h尿微量蛋白明显下降, 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功能方面:两组治疗前后均无明显改变,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糖尿病患者多见肾脏受损, 属于一种十分严重且危害甚大的糖尿病并发症, 主要是由微血管病变, 从而致使肾小球硬化, 进而病变至终末期糖尿病肾病, 造成病情不可逆, 这也是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血管紧张素Ⅱ可直接参与整个DN病理过程, 可有效促使血压升高, 增加肾小球细胞外基质, 从而延缓患者向终末期糖尿病肾病发展的进程。

缬沙坦是一种口服有效的特异性的血管紧张素Ⅱ(AT1)受体提起拮抗剂, 口服效果良好, 吸收迅速, 2 h可达峰值,血浆浓度以双指数方式降低。其药效药理是通过选择性作用于AT1受体亚型, 阻断AngⅡ和AT1受体的结合, 导致制血管收缩和醛固酮的释放[5]。并且, 本品在不影响患者肾脏功能的情况下, 能改善人体胰岛素受体前水平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从而发挥安全降压的作用, 达到抑制尿蛋白排泄量的效果。本文研究显示:大剂量缬沙坦对DN患者尿蛋白排泄量有着明显的抑制效果, 并且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无明显变化,也就是说对DN患者肾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综上所述, 大剂量缬沙坦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案, 能够显著改善患者尿蛋白排泄量, 保护患者肾脏功能, 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1] 远航, 刘念, 贾冶, 等.不同剂量的缬沙坦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的疗效观察.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0, 30(1):11-13.

[2] 符弟, 王秋雁.胰激肽原酶联合缬沙坦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疗效及其对Cys-C及尿β2-GM水平的影响.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3, 17(12):2152-2155.

[3] 赵洪磊, 何如平, 叶健峰, 等.大剂量缬沙坦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排泄量和肾功能的影响.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2014, 35(4):338-340.

[4] 方明, 洪小飞.大剂量缬沙坦和舒洛地特对临床期糖尿病肾病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影响.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2, 10(2): 131-133, 137.

[5] 卢献彬.缬沙坦联合步长脑心通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 23(19):2126-2128.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1.107

2015-02-09]

210008 武警南京市消防医院

猜你喜欢
排泄量缬沙坦尿蛋白
一种病房用24小时尿蛋白培养收集器的说明
从缬沙坦结晶母液中回收缬沙坦
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系统水槽排污运行时间研究
四川省丘陵地区肉牛粪尿产排系数研究
日照市畜禽粪尿资源及耕地氮(磷)负荷计算分析
福清市畜禽养殖污染现状及控制对策
缬沙坦和雷公藤多苷联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的效果
不同时段内尿蛋白量的变化及其对子痫前期的诊断意义
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尿蛋白肌酐对高血压性早期肾损害的诊断价值
尿蛋白与肌酐比值和24 h尿蛋白定量的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