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属于自己的比喻句

2015-05-06 07:33张水鱼
新作文·初中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龙华喻体驾车

张水鱼

十一月初的深圳毫无秋意,依然是绿意盎然。在这春天般的秋天里,我有幸听到一节别出心裁的写作课,做课者是龙华新区的一位年轻女老师,课题是“喻体的选择”。这是龙华新区关于比喻修辞的一节教学研讨课。

课的起始阶段,老师借用朱自清《春》里的比喻句引领学生学习比喻修辞的知识,然后让学生以“落叶”为本体写一个比喻句。孩子们很可爱,入情入境、搜肠刮肚地寻找自认为恰当的比喻句汇报给老师:

落叶像孤苦的老人。

落叶像流浪的孩子。

落叶像一场秋雨。

……

深圳的秋色不明显,落叶自然也极少,孩子们所搜寻的比喻句并没有描绘出深圳地面上的落叶形态,他们用比喻句描述的落叶基本上是想象中的落叶该有的那个样子。

写一个比喻句,看起来是简单易行的造句小技,其实写好并不容易,因为好的比喻句是有个性的,它往往需要用经历和体验来说话。一个比喻,它可能是一种观察,也可能是一种发现,还可能是一种理解,甚至是一种参悟。有时候,一个比喻句的酝酿要经历好几年的时光。

我想起了我在去年的工作总结里写过的三个比喻句,关于编辑工作的。

编辑工作像卖时装。这个比喻句诞生于我应聘编辑工作时。当时主编说你先写写你对编辑工作的理解吧,我就以此比喻句为核心写了短文呈了上去。你看那编辑老师把刊物分板块、分栏目,挑选合宜的文章安排在合适的位置,期待它们引起读者关注,使读者受益,这个过程与时装店老板搭衣上架,等待顾客盈门不是有惊人的相似点吗?

编辑工作像做厨师。这个比喻句诞生在我受命创办一份新杂志之际。创办杂志和做厨师的契合点在哪里呢?那就是,在做饭之前心里要先有一桌菜的样子,有食客的形象;工作中也有选择“食材”并精心加工的过程,最重要的是,自己不爱吃的“饭”千万不能端给读者。

编辑工作像驾车。这个比喻句诞生在我学会驾车之后。驾车的最高境界是人车一体,这个理论嫁接到做杂志中也是一样的,编辑的趣味与水平直接决定着杂志的趣味与水平。编辑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不间断地从不同侧面提升自己才是关键。

写第一个比喻句时,我了解了编辑工作的流程;写第二个比喻句时,我明白了编辑工作的创造性;写第三个比喻句时,我具有了编辑工作的整体意识。这三个比喻句伴随我工作到现在,这是属于我自己的比喻句。

“喻体的选择”,这个课题太有张力了,它让我浮想联翩。感谢做课的燕子老师,所以我写了下面的一句话与她共勉,同时把这句话送给龙华新区一起听课的语文人,以及恰好阅读了这篇文章的您:

——写好属于自己的比喻句。endprint

猜你喜欢
龙华喻体驾车
Multifunctional light-field modulation based on hybrid nonlinear metasurfaces
秦刚与马斯克驾车交流
点燃自己
通过JCI、HIMSS7后,龙华医院有话说
驾车寻访英雄的故乡
韩国:酒后驾车者将被判刑
20周岁的女青年是否可以申请中型客车准驾车型驾驶证?
《红楼梦》比喻的喻体类型研究
从喻体选择对比哈萨克语和汉语比喻的民族差异
Influence of bending rigidity of submerged vegetation on local flow resist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