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二胎”政策遭遇尴尬

2015-05-07 10:27尧莉
成长·读写月刊 2014年11期
关键词:计划生育

【摘 要】2013年11月,中国政府在全国各地陆续放开“单独二胎”政策,只要夫妇一方为独生子女就可申请生二胎。

【关键词】单独二胎政策;计划生育

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以独生子女为核心内容,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严格推行,旨在控制我国过度膨胀的人口规模。在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下,近年来,我国的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2004年至今我国人口出生率一直在1.2%左右徘徊,远远低于同属发展中国家的印度等国,甚至低于英美等发达国家。40多年计划生育政策的强力实行,我国过渡膨胀的人口规模已得到很好的控制,但由此产生的问题也层出不穷,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我国的老龄化问题速度加快,并呈现出“未富先老”的特点,劳动力缺乏,尤其是青壮年劳动力不足,从而影响我国社会生产的发展。

在低生育率和人口老龄化加速的社会大趋势下,有学者赞同或明确支持逐步放开二胎政策。北京大学老年学研究所副所长、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穆光宗认为,尽早放开“单独二胎”的生育限制,才是“十二五”时期,我国完善人口生育政策应该做出的调整。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车伟也认为,全部开放二胎,对中国整个生育水平影响不会很大,而且不一定要等两年时间。

2012年以来,《国家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十八大报告、国家卫生计生委“三定”方案中,均提到要逐步“完善生育政策”,而“稳定低生育水平”,则逐渐不再被提及。

在各方压力下,历时5年的深入调研和论证后的“单独二胎”政策终于出炉了,这一政策出台后被外界解读为最“顺应民意”,也是中国为保持“人口红利”最大化和人口的持续性采取的最为正确的调整。

“单独二胎”政策可以说是各方努力争取到的一个成果,但现在却遭遇了尴尬。据《中国时报》2014年10月30日援引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卫计委)数据称,当局原本预计新政策推行后,每年将增加超过200万个新生儿,但截至今年8月,符合条件的1100万对夫妇当中,只有70万对提出申请,而目前获批的仅62万对,远远低于官方预期。“单独二胎”政策自中国推行计划生育自今一直被视为“禁区”不让动、不许动,现在能迈出这一步作出调整实属不易,可社会人群为何对好不容易盼到的“资格”反响不高,使“单独二胎”政策遭遇“没人生”的尴尬局面。

对出现这一尴尬局面的原因分析,社会争论的热点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两点:

首先,计划生育的长期实行已重构了中国人的生育观念。“生或不生”是个选择题,它折射出当代人们生育观的变化。40多年计划生育政策的强力执行已经使“少生、优生”的标语深入人心,同时家庭中孩子的多寡已成为评价一个家庭经济水平的坐标,因而许多家庭在优生的基础上选择少生甚至于不生,据统计,在北京、上海、广州这些大城市已经存在60万个“丁克”家庭。

其次,家庭贫富、国际医疗条件差距影响中国人的生育决策。对于经济条件富裕的家庭来说,他们的选择是要么不生,要生就到医疗条件好和教育水平高的国家或地区去生。据报道,今年中国赴美国生子的人数达到了3万,赴香港产子的人数则超过十几万。而对于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的家庭来说,添一个孩子已不像过去只需添双筷子如此简单,生育二胎意味着生活成本、教育成本、住房成本都会成倍地增加。现如今中国已经进入“生育成本约束驱动”的低生育率阶段,如果一个家庭没有做好充分准备,就不敢贸然再要第二个孩子。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卢杰华认为:早期的一胎政策对城市的控制比乡村更严,如今政策放宽后,受影响较大的是居住在城镇的夫妇,但城市的教育费用和楼价都很昂贵,加上依靠子女养老的可能性降低,使他们认为没必要多生。

我个人认为“单独二胎”政策之所以遭遇尴尬除了以上所列原因的作用外,同时国家的人口引导政策也偏离了正常轨道,要想国家的低生育率有所提高,改变社会面临的问题,政府需要改变工作思路,不能再将人口作为一种资源进行管理和干预,而应该将生孩子看做一项回归家庭的自然权利,视作是社会发展的驱动力。真正做到这一点,我想“单独二胎”政策局面的尴尬当然就不除自消了。

作者简介:尧莉(1987-),女,中共广东省委党校,硕士研究生,广西玉林人,研究方向:法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计划生育
转变生育观念 促进计划生育政策的顺利实施
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之探讨
生育文明是计划生育发展的前进方向
试论《蛙》中的民间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