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糖平与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及药物副作用分析

2015-05-08 07:30陈荣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35期
关键词:服药研究组糖尿病

陈荣

拜糖平与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及药物副作用分析

陈荣

目的 对比二甲双胍及拜糖平两种药物在2型糖尿病治疗上具有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54例2型糖尿病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各27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 研究组给予拜糖平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与副作用。结果 两组的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服药后均有显著下降(P<0.05)。两组患者服药后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率为37.04%, 对照组为44.44%,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药物治疗糖尿病均有一定的疗效, 不良反应率相近, 临床可酌情联合用药。

二甲双胍;拜糖平;副作用;安全性;有效性

2型糖尿病作为患者比例超过90%的最主要糖尿病类型,临床由于β细胞功能异常而出现胰岛素不足和胰岛素抵抗的症状。临床治疗方式以药物疗法为主。本研究选择二甲双胍和拜糖平两种控糖药物进行疗效与副作用两方面的对比。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5月前来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54例:男32例, 女22例, 年龄30~75岁, 平均年龄(47.64±9.13)岁。病程1~14年, 平均病程(4.98±3.01)年。全部患者均满足WHO颁布的2型糖尿病的相关诊断标准[1]:FBG>7 mmol/L, HbA1c>6.5%, 体质量指数(BMI)<35 kg/m2。非妊娠期妇女, 非1型糖尿病;肝肾功能正常, 无其他伴发症状, 无药物过敏史。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 各27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饭后口服二甲双胍.3次/d, 0.5 g/次。研究组患者则在进食第一口后服用拜糖平.3次/d, 0.05 g/次,连服3 d, 第4天起增加剂量, 0.1 g/次。

1.3 观察指标 服药后, 每2周为患者进行1次FBG、PBG与HbA1c的检测。同时, 密切关注患者不良反应表现, 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两组的FBG、PBG与HbA1c在服药后均有显著下降, 与服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服药后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 研究组不良反应率为37.04%,对照组为44.44%,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1, P=0.58>0.05)。见表2。

表 两组临床指标对比±s)

表 两组临床指标对比±s)

注:组内服药前后比较, P<0.05;两组服药后比较, P>0.05

指标研究组(n=27)对照组(n=27)服药前服药后服药前服药后FBG(mmol/L).9.41±3.23.7.46±2.4510.08±3.416.35±1.97 PBG(mmol/L)15.14±7.7410.14±5.7114.25±7.269.85±3.68 HbA1c(%)10.66±3.35.7.85±2.1611.54±3.946.37±1.94

表 两组不良反应率对比[n(%)]

3 讨论

机体因胰岛素分泌匮乏而导致蛋白质与糖类脂肪出现代谢障碍, 长期发展不利于身体健康, 糖尿病所导致的并发症更会危及生命安全。临床可以通过控制血糖来实现对疾病的缓解。近年来, 临床普遍选择一线药物二甲双胍与高效药物拜糖平两种药物进行治疗。

作为一种抑制剂, 拜糖平可以对葡萄糖苷酶起到抑制水解的作用, 在可逆性的影响下, 拜糖平和α-葡萄糖苷酶相结合[2], 可以使双糖、多糖以及低聚糖延缓分解, 使PBG尤其是FBG得到有效控制。而二甲双胍主要依靠肝细胞膜G蛋白来使胰岛素发挥抑制腺苷酸环化酶的作用, 在抑制过程中, 肝糖原不再异生, 肝脏输出的葡萄糖减少, 细胞内葡萄糖将会发生无氧酵解, 肠壁减少了对葡萄糖的吸收, 反而由外周组织如肌肉等进行摄取, 使得葡萄糖被更充分的利用,从而缓解了高血糖问题。从表1数据可以发现, 两组患者服药前后临床指标变化明显(P<0.05)。而服药后,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则较为相近(P>0.05), 可见两种药物在改善血糖方面的作用皆非常显著。

拜糖平可能入血的比例仅有1%[3], 不会带来全身性的不良反应。此外, 由于两种药物皆为口服, 但因服用时间在饭前饭后的区别, 除了共有的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其他不良反应则稍有不同。这从拜糖平不良反应率(37.04%)要稍低于二甲双胍(44.44%)可以发现。

综上所述, 二甲双胍与拜糖平在控制FBG、PBG与HbA1c方面均具有显著疗效, 其中二甲双胍更是一线药物,临床可酌情根据患者的适应证和禁忌证进行药物选择。

[1] 龚敏, 王爱华, 李梅霞, 等.拜糖平联合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7).3287-3288.

[2] 刘振华, 闫赋琴, 李彦, 等.观察初诊2型糖尿病强化治疗.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09.25(3):267-269.

[3] 杨睿, 张先明.拜糖平与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分析.中外医疗.2014(22):105-107.

Analysis of curative effect and drug side effect by Glucobay and metformin in the treatment of typ.2 diabetes mellitus


CHEN Rong. Jiangsu Taizhou Gaoga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aizho.225300, China

Objective To compare clinical effect and safety of Glucobay and metformin in the treatment of typ.2 diabetes mellitus. Methods A total o.54 patients with typ.2 diabetes mellitu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research group, wit.27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metformin for treatment, and the research group received Glucobay for treatment. Clinical indicators and side effect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Both groups had decreased fasting blood glucose (FBG),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PBG), and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HbA1c) after drug administration (P<0.05), while their difference had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a.37.04% in the research group, and it i.44.44%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ir difference had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Both drugs provide certain effect in treating diabetes mellitus, with similar rate of adverse reactions. They can be chosen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

Metformin; Glucobay; Side effect; Safety; Effectiveness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5.015

2015-06-30]

225300 江苏泰州高港中医院内分泌科

猜你喜欢
服药研究组糖尿病
中老年人服药切记4不要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饭前服药和空腹服药不是一回事儿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警惕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服药坏习惯,您能占几条?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