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血脂合并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脑梗死对比观察

2015-05-08 08:17刘惠清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5期
关键词:硬化性高血脂瑞舒伐

刘惠清

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血脂合并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脑梗死对比观察

刘惠清

目的 对比观察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瑞舒伐他汀治疗高血脂合并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高血脂合并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脑梗死患者126例, 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A组)42例、阿托伐他汀组(B组)40例、瑞舒伐他汀组(C组)4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三组分别给予口服用药, 疗程均为2周, 对各组入院第2天及治疗2周后的血糖、血脂、肝功能、血清肌酸激酶(CK)等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治疗2周后, 三组患者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低于治疗前,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于治疗前,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TC、 LDL-C、HDL-C组间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缺血性卒中的二级预防应从急性期就开始使用降脂药物, 常规剂量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血脂合并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脑梗死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只要合理地应用, 长期使用他汀类药是比较安全的。

他汀类药物;脑梗死;动脉粥样硬化; 血脂;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一个趋势, 60岁和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分别超过10%和7%, 即可看作是人口老龄化。我国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和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 年龄金字塔底部老龄化与顶部老龄化同时“夹击”, 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发展很快, 形势越发严峻, 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脑梗死患者也越来越多, 他汀类药物在缺血性卒中/TIA二级预防中, 作为A级证据, I级推荐使用。本研究选择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这三种最具代表性的他汀类药物, 对比观察其治疗高血脂合并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6月~2014年6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患者共126例, 其中男70例, 女56例, 病例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的诊断标准, 血脂异常的界定遵照《2007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诊断标准执行, 排除严重肝肾功能损害、恶性肿瘤、免疫系统疾病及正在服用降脂药物的患者, 将患者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A组42例, (阿托伐他汀组)B组40例, (瑞舒伐他汀组)C组44例。A组男24例, 女18例; B组男22例, 女18 例; C组男24例, 女20例。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血压、血脂、血糖、肝功能及高血压、糖尿病等合并症及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三组患者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降脂治疗,其中(辛伐他汀组)A组每晚给予辛伐他汀(舒降之)40 mg;(阿托伐他汀组)B组每晚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立普妥)20 mg;(瑞舒伐他汀组)C组每晚给予瑞舒伐他汀钙(可定)10 mg, 疗程均为2周。

1.3 观察指标 三组均于用药前及用药2周后分别抽取空腹静脉血, 检测血糖、血脂、肝功能、血清肌酸激酶(CK)等指标, 同时观察用药期间有无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7.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形式表示, 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形式表示, 实施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A、B、C组患者治疗前TC、甘油三酯(TG)、HDL-C、LDL-C与治疗2周后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B、C组TC、LDL-C、HDL-C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T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治疗前后血糖、血脂、肝功能、CK比较( x-±s)

2.2 不良反应 治疗2周后, C组2 例, A组及B组各有1例患者 ALT升高至正常值2倍以上, 药物减量后肝功能均恢复正常; A组有1例出现胃肠道反应, 未见新发糖尿病病例。

3 讨论

脑梗死是缺血性卒中的总称, 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好发于50~60岁以上的人群, 常伴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脂、高血压、风湿性心脑病、冠心病或糖尿病, 常见于有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的患者。

TC、LDL升高, HDL降低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有密切关系,高血脂目前已被公认为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脑血管各种疾病的罪魁祸首。临床上常通过检查血清脂蛋白α(LPα)、TC、TG、HDL - C、LDL - C、载脂蛋白A、B(apoA、apoB)等指标判断血脂水平。有资料研究表明, LPα水平升高是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1], 高LPα能诱导脑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 延长纤维蛋白水解的时间, 导致血栓形成,从而诱发或加重脑梗死[2]。中国心血管病流行病学多中心协作研究资料表明, 血清TC 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近似于与冠心病的关系[3]。欧美国家已将TG 升高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而TG 水平的异常, 往往伴有LDL-C 及HDL-C 的水平异常发生。

他汀类药物是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此类药物通过竞争性抑制内源性胆固醇合成限速酶(HMGCoA)还原酶, 阻断细胞内羟甲戊酸代谢途径, 使细胞内胆固醇合成减少, 从而反馈性刺激细胞膜表面低密度脂蛋白, 增加肝LDL细胞表面受体数目, 促进LDL的吸收和分解代谢,抑制了VLDL的肝合成, 由此降低VLDL和LDL微粒的总数。他汀类药物分为天然化合物(如洛伐他丁、辛伐他汀、普伐他汀、美伐他汀)和完全人工合成化合物(如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西立伐他汀、罗伐他汀)。研究表明, 瑞舒伐他汀是目前他汀类中降低LDL-C 作用最强的药物[4]。

二级预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预防或降低再次发生卒中的危险, 减轻残疾程度。他汀用于卒中二级预防研究——SPARCL研究为他汀预防卒中再发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并巩固了指南中他汀在卒中二级预防中的地位。他汀类药物除具有调节血脂作用外, 在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脑梗死中应用能够抑制血管内皮的炎症反应、提高NO生物利用度、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抗血栓、稳定粥样斑块、保护神经等作用[5,6]。《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10》指出, 缺血性卒中/TIA二级预防应从急性期就开始, 对于胆固醇水平升高的脑卒中/TIA患者, 应积极他汀治疗使LDL-C水平降至2.59 mmol/L以下或LDL-C下降幅度达到30%~40%, 但目前国内外对高血脂合并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强化降脂治疗并未引起广泛重视, 据报道国外只有38.4%的脑梗死患者LDL-C达到预定目标,而我国只有16.6%。

血脂异常的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 有些患者将终身服药。他汀类药物具有一定的副作用, 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似。消化系统反应较为常见, 常见的有恶心、便秘、腹泻以及头昏、皮疹等, 但症状往往较轻, 大多能耐受[7],很少需停药, 若停药不良反应均能消失[8]。临床试验中应用他汀治疗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5%~3.0%, 肝损害的发生率约1%~2%, 还可导致无症状性转氨酶增高[9], 他汀类药物不会增加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风险, 不会损害认知功能,也不会引发外周神经病。一项多中心分析发现:他汀类药物对癌症和癌症死亡风险均呈中性作用。在目前美国FDA批准使用的剂量范围内, 未见他汀类药物引起肾损害。老年人群常有多种疾病, 需同时服用多种药物, 如何安全、合理使用他汀类药物是临床医师应该重视的问题, 鉴于老年群体的特殊性, 应根据患者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分层, 个体状况及合并用药情况, 充分考虑降脂治疗的获益风险比, 选择合理的药物及剂量, 并严密观察[10]。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 高血脂合并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他汀类药物均能降低TC、LDL-C及升高 HDL-C, 与国内外的研究结果一致[11];治疗后T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07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 指出, 在应用他汀类药强化降脂治疗的同时需要严格监测其不良反应, 只要应用合理, 长期使用他汀类药治疗是比较安全的。

[1] Seed M, Hoppicher F, Reavby D, et al.Relation of serum lipoprotein (a)cocerntration and apolipoprotein phenolype to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family hypercholesterolemia.N Eng J Med , 1990(322):1494-1499.

[2] Scaun AM.Lipoprotein(a)A potential bridge between the fields of arterioselerosis and thrombosis.Arch Pathol lab Med , 1988(112) : 1045 -1047.

[3]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华心血管杂志编辑委员会.第二届全国血脂异常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2(30):643-646.

[4] 瑞舒伐他汀中国注册临床研究协作组.瑞舒伐他汀治疗中国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疗效和安全性的随机双盲多中心对照研究.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7, 35(3): 207-211.

[5] 赵佼, 董云霞.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实用药物与临床, 2008, 11(4):243-244.

[6] 张安兴.不同他汀类药物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的作用.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2011, 20(3):380-381.

[7] Bellosta S, Paoletti R, Corsini A.Safety of statins: focus on clinical pharmacokinetics and drug interactions.Circulation, 2004, 109(Suppl 3):50-57.

[8] 严晓伟.他汀类药物的肝脏安全性.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1, 39(3):201-202.

[9] Punthakee Z, Scully LJ, Guindi MM, et al.Liver fibrosis attributed to lipid lowering medications: two cases.J Intern Med, 2001, 250(3): 249-254.

[10] 徐乃翠, 徐晓春, 俞琦, 等.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脂血症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干预.实用医学杂志, 2010, 26(10):1834-1836.

[11] 邓伟国, 林庆志.阿托伐他汀钙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中国医药科学, 2011, 1(17):108.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5.095

2014-10-20]

514299 广东省大埔县人民医院西药房

猜你喜欢
硬化性高血脂瑞舒伐
隔姜灸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高血脂,不都是吃出来的
体检者脂肪肝与高血脂及高血压的相关性分析
高血脂的人到底该咋吃?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猝死的法医病理学研究
瑞舒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用于冠心病治疗疗效对比
多发性肺硬化性血管瘤18~F-脱氧葡萄糖PET/CT显像1例
非编码RNA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研究进展
蒲参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片治疗中老年混合型高脂血症43例